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1)

散人按:

钻研桌面系统的发烧友,对于森海塞尔HD“6系”头戴耳机一定不会陌生。从HD 600上市至今将近20年时间里,这个系列始终是圈内烧友在考虑同类型耳机时的首选。近日,系列新作HD 660S2问世。尽管新品耳机对比前代HD 660S声音差别显著,我们也依然能从它身上感受到往日森海塞尔经典的风味。

-外观和前代HD 660S对比相差无几,佩戴牢固性更高;

-声音素质扎实,尤以动态和解析见长;三频强调下盘,低频表现健康有力;

-风格方面,对泛流行乐有比较广的适应性。

引子:经典味道

如果我们发烧的时间足够长、和一些HiFi厂商相伴的时间够久,我们也许就会开始习惯于这个品牌专属的某种声音特色。只是,品牌的风格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品牌在产品线更迭的过程中忽然推出一款声音与前作大相径庭的产品,往往会让许多烧友感到不解乃至诧异。这就和自己熟悉的家门口饭馆是一样的——长期品尝的味道某天突然变了,我们就要怀疑饭馆是不是换了食材,甚至是换厨师了。

当然,成立年限比较短的品牌或许还处于探索期,不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一些在HiFi圈闻名多年的老牌在这方面就有“底气”得多了,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国际大厂森海塞尔。自我接触森海塞尔耳机开始,HD 800、HD 600等等经典型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严谨大气”,这印象虽然略显刻板,却也并非毫无根据。

提起森海塞尔,毫不夸张地说,HiFi发烧友如果打算组建桌面系统,一众头戴大耳机里面无法绕开的,森海塞尔的HD“6系”必定榜上有名。作为当年的“明星器材”,HD 600、HD 650这两款耳机不仅在烧友们手上保有量巨大,还经常出现在各大展会一些台机品牌的展位上,堪称是“常青树”。

约摸在2017年底,这个系列又推出了一款HD 660S。如果我没记错的话,HD 660S上市的时候,烧友们围绕着它那明显有别于系列前作的声音风格进行了长久的讨论,推崇哪一款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当然以如今的眼光看,几款耳机各有千秋,时至今日也都不失为其所处价位值得推荐的选择。

最近,沉寂了好几年的HD“6系”又推出了新器材——正是当年议论的中心,HD 660S的继任者HD 660S2。HD“6系”可以说承载着我不少玩台机的回忆,系列产品的表现本身就很值得期待;而新品声音风格如何流变则更是令人好奇。于是在HD 660S2上市之际,我便购入一副细细品味。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2)

开箱:体型如旧

新耳机拿到手上的时候,我有些错愕——HD 660S2的外包装比前代小了差不多一半的体积。打开包装盒才知道,HD 660S2包装内部的空间相当紧凑,包括耳机固定、保护等功能都由薄纸板来实现。这几年环保理念流行,森海塞尔采用这种包装设计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考虑到HD 660S采用的是硬纸盒内衬海绵保护耳机的豪华包装,两相对比之下,HD 660S2开箱的仪式感还是明显降低了。

HD 660S2提供了6.35mm单端线、4.4mm平衡线、6.35母转3.5公转换线,两根耳机线的插针沿用了HD 660S的标准,比较牢固。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3)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4)

HD 660S2在外观设计上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样子,从外观上看,两代耳机造型设计也基本没太大变化,较为显眼的只是原本银白色的logo换用了玫瑰金色。HD 660S2完全包耳的经典椭圆形造型、天鹅绒耳垫、柔软海绵头梁垫,以及仅有260g的重量,都给我们提供了比较舒适的触感。戴在头上的时候,我感觉二代比一代夹得更紧、更牢固一些,当然,也许是我手头的HD 660S服役时间长、头梁相对松弛,对比才这么强烈。

耳机的客观体验或许对一些烧友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感知。实际上,就头戴大耳机的开发而言,其难点不仅在于大尺寸单元和声学腔体的研制,佩戴体验的优化问题同样是诸多厂商所需要着力解决的。像森海塞尔这种老厂商在人体工学上的经验已经积累了几十年,对耳机细节设计的把控能力可谓站在了HiFi圈的前沿。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5)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6)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7)

声音:温暖和煦

刚开声不久的HD 660S2,声音上多少有些发闷、拘谨,在经过几十小时的煲机之后才逐渐开朗。这次主力用来测试HD 660S2声音的前端是Burson Audio出品的Conductor 3X GT这款声音中正、驱动力强劲的解码耳放一体机,用平衡口驱动。

说个题外话,如果HD 660S2配件里能再增加一个4.4mm转4芯卡农转换头的话,我们使用一些接口设计老式、平衡耳机口只配了4芯卡农的台机来驱动HD 660S2,可能就方便多了。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8)

HD 660S2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柔和。这款耳机的音色有较为明显的暖意,带有不易察觉的润色成分。在长时间的聆听过程中,我很少能从其声音里挑出尖锐或者干涩的部分。整体而言,HD 660S2营造的是一种自然舒适的音乐氛围,相当耐听——聆听HD 660S2时正值南国春天,在午后阳光陪伴下,听感上的温暖令人相当惬意。

在三频方面,HD 660S2着重强调了下盘的表现。其低频的量感较为丰盈,但在向空间蔓延的过程中“收”得比较快,使得整个低频最终并没有给人以夸张的“轰头”感。并且,低频并非散成一片,而是在其中集聚了一团能量,并给出不错的力道,相比大部分开放式耳机而言,HD 660S2的低频显得更茁壮有力。

低频的强势并未遮掩住中频的发挥。HD 660S2中频拥有相当不错的厚度,这一频段的音乐元素被演绎得十分饱满。人声的位置相对靠前,口型清晰,一些微小的演唱发声技巧也得到良好还原,齿音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并未完全消失。高频部分并不特别明亮,但整体听感较为顺滑。以Scorpions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绎的《Hurricane 2000》为例,加入激昂的管弦乐声部之后,这首歌曲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丰富。在HD 660S2演绎下,强力的低频驱动节奏,中频部分主唱富有磁性的高亢嗓音显得清晰而有穿透性。

素质上,HD 660S2的动态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在演绎大编制曲目的时候可谓张弛有度,特别是在由动转入静的过程中,耳机对于低响度片段若即若离的表现能力颇为吸引人。大开大合的气势表现堪称森海塞尔HD“6系”的招牌,而HD 660S2无疑继承了这一声音“基因”。

HD 660S2的解析力同样是值得称赞的一点,其对于音乐元素的展现不显得暴力,但舒缓之中基本上能够把乐曲中的细节都揭示出来。比如在演绎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时,HD 660S2的大动态能够将曲目中情绪的转变体现得淋漓尽致,“悲怆”主题得到充分诠释;优秀的解析则将很多演奏的细节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乐曲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有缺失感。

其他的维度上,声场在横纵比例上大致规整,边缘的界限不是很强烈,不过信息量集中在声场中央近端,偏远端相对弱一些,故而听起来场面上稍嫌不够宏大;瞬态响应速度不错;分离度中规中矩,应对一些特别大的场面时音乐元素略有重叠;结像清晰,边缘打磨较为光滑。总体来说,作为一款中端价位的大耳,HD 660S2的综合素质在同价位完全站得住脚跟。

从HD 660S2的声音风格来看,它所适应的音乐风格较广,基本上可以把目光投向宽泛的流行乐范畴上。我尤其喜欢用HD 660S2来聆听摇滚乐,鼓点和贝斯的有序行进、吉他泛音的涟涟波动、歌手深情的嗓音,每个要素几乎都能在HD 660S2上得到良好的展现,如果是LIVE版本的曲目,演唱现场的氛围感尤佳。如果是听一些爵士、蓝调等音乐,HD 660S2深沉而浓厚的声底也完全能胜任。不过,如果拿HD 660S2来听一些空灵风格的、底子偏薄的女声作品,那多半会觉得味道不对了。

对比:“不同”与“同”

估计很多烧友都想知道HD 660S2对比HD“6系”的前辈们声音会怎么样。年代久远的HD 600/650暂且不论,两代660S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前代HD 660S“违背传统”地把阻抗降到150Ω,而HD 660S2又恢复到300Ω,同时两者灵敏度都保持在104dB/1kHz,故而在易驱性上,HD 660S2比前代会更稍微难驱动一点。

在处于同样声压级之下时,两款耳机声音差异十分显著:最明显的当然是三频方面,HD 660S2比前代在低频下潜深度、中频厚度的表现都更加出彩,声音中下盘的根基更加扎实,颇有几分HD“6系”老型号的味道;不过高频则更接近前代HD 660S一些。风格上,HD 660S带有一些热情、活泼的情绪,而HD 660S2一定程度上回归了端正,这一点同样更接近HD“6系”老型号。再往深层看,HD 660S声音整体偏宽松,声场更舒展,但声音形态也略有点发散;而更高的阻抗设计使得HD 660S2比前代声音凝聚力高出不少,也更加有力量

总的来看,新耳机虽然型号叫HD 660S2,但并非简单地基于前代HD 660S的声音进行改变。但如果我们把HD 660S2放在整个HD“6系”中来看待,就会发现它对于声音处理的方式或多或少带着前几款耳机的某些风格。可以说,HD 660S2在森海塞尔大耳机序列中,依然是“根正苗红”的。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9)

搭配:潜力满满

除了使用Conductor 3X GT之外,我还尝试了使用其他档次的前端与HD 660S2进行搭配。售价四千多元的HD 660S2理论上应该会成为森海塞尔头戴大耳机的主力型号,无论是玩便携大砖头、捆绑,还是玩台式系统的烧友,都可能会将其作为考虑搭配的对象。故而我也选择了便携领域擅长驱动大耳机的代表性器材——飞傲便携台放Q7,来测试HD 660S2的易驱性;以及市面上最昂贵的台机西装套——dCS耳机系统LINA,来挖掘HD 660S2的潜能。

作为一款介乎于便携和台机之间的耳放器材,Q7的驱动力相比普通的便携前端而言高出不少。不过在驱动HD 660S2时,我们依然需要在开启其大耳模式、使用平衡口驱动的前提下把音量开到非常高才能达到正常的声压。此时的Q7已经能够发挥出HD 660S2在解析、声场、瞬态等方面大致应有的水平,声音的基本框架较为到位。当然,对比正儿八经的台机驱动的效果来说,Q7推HD 660S2声音还是显得单薄了一点,同时在中频方面也还不够润泽。但最起码,Q7已经能把HD 660S2推到“能听”的程度了。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10)

价值近25万元的顶级系统LINA,极为擅长让耳机在自身框架之下发挥出自身优势。我们暂且不考虑档次和价位差,在这套顶级系统的加持下,HD 660S2最大的改变在于空间感塑造上更加规整了。尽管声场的宽度和纵深依然是有限的,但声场内的信息分布却更加均匀、充实。同时,HD 660S2的声音密度大幅度提高,整个声音空间内几乎布满了乐曲的信息,听感非常饱满。应该说,原本风格上已经很自然耐听的HD 660S2,在LINA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圆融、从容,对于音乐的演绎举重若轻,稳重却不失鲜活度。

森海塞尔小馒头头戴式耳机测评(四千元档大耳机力作)(11)

应该说,对于想要组建桌面系统的烧友来说,HD 660S2在其价位上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但想要给HD 660S2搭一个合适的前端,是有一些门槛的。输出功率的纸面数据影响的是声音框架的稳定性,而前端自身的素质更能挖掘出耳机的潜能。尽管只是一款定位中端的耳机,但HD 660S2完全值得用高端前端来驱动。

另一方面,考虑到风格上的搭配与互补,我认为为HD 660S2搭一套风格相对中性的系统效果或许会比较好,这样既可以感受耳机柔和耐听的特点,又不会让这种恰到好处的温暖直接糊掉。

尾声:变与不变

我相信,对于一部分烧龄比较长、对往日经典器材产生自发情怀的烧友,在所爱器材推出继任型号的时候,看待新品的眼光总是苛刻的。当年针对HD 660S的议论中,有一部分即源自于此。

但时代在改变,HiFi圈对于声音风格偏好的整体风向也在不停改变。作为后来者的器材不光在硬素质上要有突破,风格上也不会停滞不前。而如何传承“经典味”、迎接“新风潮”,就成了HiFi品牌需要权衡的问题。就像HD 660S2,声音走向自有所长,但我们又不难在它身上,看到它对森海塞尔以往经典大耳机的传承。这或许是森海塞尔这家七十多岁“高龄”老厂在当今时代所作出的一种改变吧。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