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斯里兰卡的外债开始急剧上升,2019年已达到GDP的42.9%。到了2021 年,外债规模更是上升到了其GDP的101%。
目前,惠誉评级已将斯里兰卡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评为“CCC”,即临近垃圾级的信誉等级。
其实,斯里兰卡原本也有辉煌的过往。在独立以后,虽然只是小国,但斯里兰卡还是坚持在全球舞台上有所作为,并在经济发展规划方面走在了亚洲前列。
只不过,当国际政治与经济处于深刻变革之下,没有哪个小国能在大国博弈的阴影下独善其身。
斯里兰卡:曾经的繁荣
位于印度半岛东南方向的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的“珍珠耳环”,也是一带一路中的关键性小国。
由于地处东西方的交流中心,凭借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斯里兰卡成为了欧亚国家物资运输的闸门。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若是想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直达印度洋,就必须经过斯里兰卡附近海域;
而欧洲、西亚和北非等国家若是想通过海运抵达东亚,也无法绕过斯里兰卡。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热带的斯里兰卡还具有发展农业经济的良好条件。
其拥有约400万公顷(约6000万亩)的可耕种肥沃土地,木材、橡胶、椰子、茶叶等资源丰富,因而种植园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
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斯里兰卡还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在深海金枪鱼等方面拥有其它国家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明显。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还是世界第三大产茶国,第十大宝石生产国。
在独立初期,斯里兰卡一直都是发展中国家的“模范生”。即使身为小国,斯里兰卡也坚持在全球舞台上有所作为。
其不仅长期坚持民主社会主义,还在经济发展规划方面走在了亚洲前列。在1977年的时候,斯里兰卡就开始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更是一度成为了新加坡学习与赶超的目标。
进入21世纪以后,斯里兰卡致力打造以创新、出口、创业为中心的经济体,相继提出了“马欣达愿景”和“打造印度洋航运和物流中心”等宏伟目标,显著增强了其建设基础设施的能力。
除此之外,当其它国家还在观望的时候,斯里兰卡已经就开始与“一带一路”和“丝路基金”等展开合作,并与印度及新加坡等加强经贸联系和资本引入,充分释放了其经济的活力。
很快,斯里兰卡就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
在经济获得发展以后,为了缓和国内民族矛盾,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于2012年发起了宏大的“三语规划”,推动每一位斯里兰卡公民都能掌握包括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在内的三种斯里兰卡官方语言。
因此,得益于长期务实的经济发展理念,在2009年内战结束后,仅仅用了一年,斯里兰卡就摆脱了最不发达国家身份,并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018年,斯里兰卡的人均GDP为4100美元(是同期印度人均GDP的2倍)。
欠下巨额债务
然而,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不意味着斯里兰卡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斯里兰卡都只是以种植园为主的农业经济来支撑其国家发展。
在早期的时候,种植园经济还能基本维持其国家开支;后期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帮助其摆脱最不发达的国家身份。
但是,由于长期的内战与政治动荡,斯里兰卡无暇加强对经济增长与效益的关注度,因而没能抓住东亚与东南亚经济联动的机遇,也就无法完成其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
并且,连年的内战使斯里兰卡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当收入无法持续增长,但支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军费开支与广泛的社会福利补贴),斯里兰卡只能依靠透支财政来缓解窘境。
毕竟,相比一步一步发展经济赚取的“慢钱”,借债绝对是“来钱快”的最有效手段。
2000年之前,斯里兰卡的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开始居高不下,此后一直保持在 7%—8%的均值。
到了2009年,虽然斯里兰卡内战结束,但为了支撑战后重建并充分利用和平红利进行发展,斯里兰卡又开始了借债。
如果借来的钱能用于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倒也不失一种有效的发展手段。
但是,在2013 年以后,全球经济本就开始下行,斯里兰卡又接连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和内部政治动荡,其借来的钱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便被瓜分一空。
多年累积的巨额债务要求持续清偿本金利息,贸易条件恶化和财政赤字加剧又需要借入更多新债保证偿还能力,最终导致 2011 年以来斯里兰卡的外债负担不断加重。
一方面,欠款总量一直在增加,另一方面,借钱的利率也是越来越高。在斯里兰卡的外债中,优惠贷款、一般性非优惠贷款比重越来越少,商业贷款越来越多。
随着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斯里兰卡的外汇储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随着斯里兰卡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其贷款的利率也是越来越高。
在2017年,斯里兰卡的商业贷款比重高达 42.98%,利率平均高达 6.29%,远远高于普通的国债利率。
到了2018年的时候,斯里兰卡的外债偿息率从 2010 年的 3.2%上升到了当年的 6.1%。
2017 年和2018 年斯里兰卡的 GDP 增长率仅分别为 3.3%和 3.2%,不仅远低于南亚地区7.0%的增长率,更低于亚洲新兴经济体 6.4%的平均水平。
很显然,长期借债的斯里兰卡在生产、外贸、财政支出及债务管理等内部结构已经失衡。
外部宏观环境及全球金融市场变化则进一步恶化了其增长、收入及偿债条件,使斯里兰卡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外债与地缘竞争
有借钱才会有欠钱,但相比于欠钱,借钱才是最为考究的一门学问。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性小国”,斯里兰卡的外债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且拥有印度这一“好邻居”,斯里兰卡的地缘政治极为复杂。
任何国家在“印度洋”地区尤其在南亚区域的斯里兰卡扩张影响力,都会刺激到印度的敏感神经,使其感受到现实威胁,陷入“包围恐惧”。
这是因为,在印度的认知中,斯里兰卡必须选择靠向印度,在利益上给予其它国家多少,就必须给予印度多少,甚至更多。
最初的时候,斯里兰卡政府曾恳请印度进行经济援助,并帮助其进行公路、铁路、港口、电厂等基础设施开发。
但是,印度自己家都没有余粮,又怎么会帮助全力斯里兰卡。在象征性的借给斯里兰卡一部分钱以后便不再理会,至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印度更是毫无兴趣。
再加上2009年内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人权等问题上对斯里兰卡进行制裁,印度也因为内战中的泰米尔人问题与斯里兰卡交恶。
在这个时候,察觉到有可乘之机的日本恰逢其时地站了出来。因此,日本开始逐渐走进了斯里兰卡的官方视野。
为了避免刺激印度,日本刻意淡化官方色彩,以“民间性”和“公益性”的层面上进行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渗透。
为了扩大在斯里兰卡的影响力,日本通过技术合作、援助和优惠贷款,在斯里兰卡的文化、教育与民生等非经济领域大力投资。
因此,在2017年以前,日本一直都是斯里兰卡最大外资和对外援助来源国。
正所谓“拿人手短”,拿了日本的钱就要为日本在国际社会站台。但作为曾经被殖民过的国家,斯里兰卡又不愿去在“站队”问题上引来祸端。
很显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建设基础设施,而建设基础设施又必须有钱。再加上斯里兰卡不愿用政治站队去换取经济发展,放眼望去,除了东方大国不会用政治条件去捆绑经济投资,斯里兰卡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合作伙伴。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向斯里兰卡提供优惠贷款及投资。
如今,虽然斯里兰卡之前欠下的债务已经到了偿还的高峰期,但依靠中国的投资与贷款援助,斯里兰卡还能基本维持稳定。
随着中斯两国之间的合作深化,可以预见的是,斯里兰卡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债务的清偿。
只不过,在大国经济摩擦愈演愈烈、能源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处于大国阴影之下的小国处境会日益严峻。
如果斯里兰卡等小国一旦选择错发展的轨道,等待其的必然是混乱乃至走向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