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咸丰帝于热河驾崩,身后仅有一子载淳,即同治皇帝,经过一系列的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两宫的太后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在恭亲王弈忻的支持下,搞起了“垂帘听政”,清帝国的权力,落到了两个女人手中。

此时的同治帝年幼,在懵懵懂懂的年纪被推上帝位,无疑是可悲的,他接受群臣的朝拜,在他们眼中自己是九五至尊,但他什么不懂,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有两宫太后决定,他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每天的任务在弘德殿读书。

傀儡帝王(傀儡皇帝同治帝)(1)

要说清朝,每位皇子的教育极为严格,但同治却是个例外,父亲早逝,两位母亲忙于国事无暇他顾,所以同治从小与太监、宫女厮混在一起,所谓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本来年少好动,外加太监的撺掇,同治极其不爱读书,要说同治的老师,可以说是换了又换,大多都是饱学之士,如书倭仁、翁心存、李鸿藻等,但无奈同治皇帝喜怒无常,这些臣子也不敢提出过分的要求,因此对同治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最后连奏折都看不懂,这正是这样,慈禧一直没有敢把权力完全交给他。

由于当时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各地开始兴办工厂,但身为皇帝的同治帝却认为这些都是没用的玩意,他更是对西洋先进的技术有强烈的排挤心理,他的父亲咸丰帝的吃喝玩乐的恶习一滴不漏的遗传给了他,有清人曾有论认为,同治帝“跳荡游治之遗传性,亦得之慈禧为多”。在民间流传同治帝大量的微服私访的轶事。

傀儡帝王(傀儡皇帝同治帝)(2)

同治十二年,同治皇帝亲政,他上台第一个政策就是要重修圆明园,这使得众大臣无不瞠目结舌,虽说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被镇压,与西方各国已经“和平友好”但整个朝政各样事业方兴未艾,此时的同治帝毫无整治之心,却一心想着修圆明园。

最着急的莫过于恭亲王弈忻,他见自己的侄子在如此胡作非为,他联合十余名大臣联名上书,希望皇帝醒悟,迷途知返。

傀儡帝王(傀儡皇帝同治帝)(3)

但奏折上去了但一直没有音信,于是弈忻等十大臣进宫拜见同治皇帝,同治皇帝也知道他们是有备而来,便大怒,在与弈忻等十大臣争吵之余发出了要杀掉恭亲王弈忻,最终在慈禧太后的调停之下,这场修圆子的闹剧草草收尾。同治帝见自己奈何不了这些大臣,便开始怠政,经常出没于民间的花街柳巷,导致自己身患性病,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在养心殿驾崩。

在同治帝亲政的一年多时间里,可谓是“滑稽剧”并未有太多的称道之处,作为慈禧的亲政的傀儡,想必他也有自己的无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