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主流媒体聚焦专精特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主流媒体聚焦专精特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9月2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2年度21世纪科技峰会”正式召开,与业界共探“专精特新”发展路径、数实融合新趋势以及数字技术进化等议题。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反复、经济形势的波动,企业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确定性,乌卡时代(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也成为高频词汇。
面对多变的环境,业界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应对挑战、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诸多的不确定中,数字化成为破局的确定性趋势。
一方面,随着国内数字化进程深入细分领域,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锋队。
另一方面,随着AI、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下沉到产业,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消费等场景的数字化升级都在加速。
与此同时,嘉宾们的共识是,在“专精特新”成长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几乎成为必选项,而数实融合、数智化能力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新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专精特新”如何穿越周期?
当前各地正加速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在梯度式的产业丛林中,中小企业是中坚力量,中小企业群落的领跑者“专精特新”更是高成长型生力军。
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与此同时,“专精特新”企业也在持续增长中,目前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公示,4300多家企业列入名单。
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孙会峰谈道,今年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五个特点:一是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在专业领域内实力较强;二是专业化程度高,主营业务收入在整体业务占比中要超过70%;三是研发体系较为完善,自建或者联建研发机构的比重超过70%;四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建链、补链、延链效果较强,在完善企业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五是管理水平较高。
但是成为“专精特新”也面临难点,上奇数科研究团队此前发布的《谁是未来冠军——“专精特新”密码解构》报告显示,从成立年限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成立年限是16年,而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3年左右。
在外界环境波动中,大企业尚且存在转型难题,中小企业如何穿越周期、基业常青也成为热议话题。在多位与会嘉宾看来,“专精特新”保持高增长主要有三大核心要素,其一是自身产品能力,其二是数字化转型驱动,其三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带动产业链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明珞装备的副总裁雷鸣就指出,在国家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当抓住政策红利,提升自有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这两点是关键。提及“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雷鸣表示,其中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个方面。
孙会峰表示,中小企业虽然具有数量多、创新能力强、活力充足、机制灵活等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在资源占有量、行业掌控力、抗风险能力、资源整合等方面受限,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的领军和主导作用不可替代,“链主”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孙会峰介绍,大中小企业会基于生态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数据链进行融通。
同时,嘉宾也频频提到数字化能力对“专精特新”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其过程存在挑战。
联想中国区基础设施业务商业客户总经理张妮娜谈道,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市场需求变化快、成本上升等等困难,与此同时,企业IT基础架构较弱,IT转型资金匮乏,业务模式过于传统,数字化能力不足。有研究指出,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仅有3%处于深度应用阶段。
更深入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金蝶中国助理总裁、中型企业事业部总经理林法成认为,“专精特新”普遍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在外部环境变化下,仍能实现高速增长的中小企业,是能实现“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公司类型,这也是能够支撑其应对经济周期影响的核心因素。
数实融合的趋势和挑战
无需赘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专精特新”企业也需要数字化新能力来应对波动,寻找新机。多位嘉宾也指出,数字化转型的程度、数实融合的能力已经成为“专精特新”发展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实体产业,已经成为重要课题。2022年1月,国家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线,并提出“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表示,国内数字经济的增速显著,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在整个GDP比重占比约40%。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分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其中与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产业数字化,比重占数字经济整体规模的80%,这也就构成了数实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发展部分。
谈及数实融合的现状,用友集团副总裁、中上协信息与数字化专委会主任郭金铜表示:“数实融合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和加速期,将对企业传统业务形成创新性改造。”
在当前深水区阶段,能链碳中和业务负责人、中检能链总经理翟宇博认为,产业发展已经由技术驱动变成了通过行业或者场景的驱动,真正了解行业中某一个问题或者痛点可以有效提升技术的价值,解决场景中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单一的技术已经不能够支撑一个场景的蓬勃发展,产业互联、数据打通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同时,数实融合也呈现出新趋势。郭金铜列举道,传统产业在新技术下正在进行重构,企业的平台化和生态化也是大势所趋,并且大家更关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现在企业也更务实,不是做样板工程,更多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切实解决企业本身的诉求。
美团科技促进中心总经理赫建营则观察到两点趋势,一是新兴技术在实体行业的应用正在加速,二是生活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团平台上有920万家中小微的商户中小微企业,而去年同期只有770万家的中小微的商户,在一年时间内增加近20%,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当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挑战。马飞指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用户需求侧的决心与力度。部分传统企业,尤其是在偏工业、能源等行业内的部分企业,目前仍未将数字化转型置于核心的位置。其次,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相关标准的缺失,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后需要标准来参考衡量相关成效,包括企业效益、流程优化、服务能力等各方面。此外,在数字转型服务商的核心技术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匹配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面对挑战,Avaya大中华区总裁富莉莉认为,数字化转型可能更加需要轻量化、精细化运营。轻量化是指缓缓而进,不要让企业在没有收到明显收益的情况下,太大投入地进行变革会影响信心。另外,还要消除数字鸿沟,例如传统企业可能没有特别完善的IT部门,自身的IT技术能力也不足,需要更多的支持。再者,还要注重体验,如果只是将技术简单地叠加拼凑组合,或者只是简单提供装备的更新,而没有相应的组织结构上的配套,数实融合可能只能满足应急之需,并不利于后续的整体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