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作者:宋之的
版本:华夏出版社
2010年1月
《武则天正传》
作者:林语堂
译者:张振玉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9月
《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作者:(美)罗汉
译者:冯立君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3月
书写武曌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但它的诱惑同样令人欲罢不能。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和迷雾,无论是渴望揭开谜题探索真相的史家,还是希望从传奇故事中迸发出戏剧性冲突的小说家,乃至于渴望将现代想象力的油漆喷涂在历史墙壁上的导演和编剧,都能从她身上找到源源不绝的灵感来源。
下面的三本书,分别代表书写武曌的三种面相。但武曌本人绝非仅有这三张面孔。
靠个人奋斗获得权力的“英雄”
1935年,宋之的开始构思他的下一个剧本。《武则天》这个名字很快闯入了他的眼帘。在《写的自白》中,他回忆了自己对武则天最初的认识。那是幼年时代,他醉醺醺的祖父,在使酒骂人时给他的一个“不能磨灭的印象”:
“武则天,大娘们,男盗女娼么!”
“可自然喽,学武则天,学养大汉,还有好?”
如此,武则天便在年幼的宋之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可憎的影子”。他会“常常不自觉地把社会上所公认的那些坏女人,比做武则天;且在心里描画着她那淫荡的生活”。但奇怪的是,在他的心中,除了“偷偷的嫌厌”,却又“企慕着”。
这种矛盾的心理,直到新时代的风气冲击了他“虚伪的传统道德观念”,让他有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的时候,才对祖父口中淫荡的武则天形象产生了怀疑。
宋之的坦诚自己的这个剧本并不是要给武则天做翻案文章,这位剧作家很诚恳而谦虚地将这个工作留给了历史学家。他本人则期望,“凭着自己的见解,给那中外倾往的历史上的怪杰,做一个不尽忠实的描述”。
宋之的表示自己在创作历史剧时的原则只有一个:“在整理和分析过现成史料以后,怎样在这些史料里才能提炼出它的真实性,使之对现代社会有较强的意义”。因此,他将武则天的一生描述为“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下——也就是男性中心的社会下,一个女性的反抗及挣扎”。她之所以篡夺唐朝皇位,也是因为唐代“象征着封建的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虐害”。
宋之的截取了武则天一生中的五个片段,她在感业寺中的凄凉、孤寂与空虚,索然无味的生活让她简直丧失了生的希望。就在此时,宣召她入宫的圣旨颁布。而在第二幕里,她已经降服了高宗,让他拜服在自己的石榴裙下。为了搬倒皇后,她恶狠狠地掐死了自己的女儿,把罪名嫁祸给皇后。第三幕里,武则天害死了被打入冷宫的皇后,又恐吓写下废后诏书的高宗,处决了给皇帝出废后主意的上官仪。第四幕和第五幕分别是两场叛乱。登基前夕,徐敬业发布了讨武檄文,武则天怒派三十万大军讨平;在她晚年,病入膏肓的武则天,再次用她的威慑平息了侄儿和男宠们的叛乱。但她已经失去了所有值得相信和疼爱的人,像当年感业寺一样凄凉孤寂的宫中,只剩下权力的影子陪伴着衰老的她,而庐陵王即将还朝即位的消息,让她真的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宋之的描绘的武则天是一个靠个人奋斗获得权力的英雄,她为了摆脱孤独而搏杀于宫廷权斗之中,但最终获得了权力,也失去了一切。而且,为了突出女权思想,宋之的不惜将男权主义颠倒过来,让女性玩弄男性,从而为深受压迫的女性报一箭之仇。
尽管这种处理稍显稚嫩,却启发了许多准备重写武则天的作者们。田汉、郭沫若都是在他开辟的道路上塑造了属于自己的武则天形象。从女性的个人英雄角度来讲,女作家赵枚在1998年出版的历史小说《武则天·女皇》,同样也是宋之的《武则天》的世纪华胄。
集诸种罪恶之大成的“恶魔”
林语堂以小说家蜚声于世,却宣称自己撰写的《武则天正传》“不是当做小说来写的,而完全是当做历史传记写的”。对于他为何会舍弃小说而选择历史传记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被可信与真实之间的矛盾所吸引:“若当做小说看,那些书中的事实便会认为不可置信。不可信的事永远是真的,而真的也往往不可信。”
林语堂撰写这部小说的远因,是在1944年春天的一次西安之游。在一位考古学家朋友的推荐下,他乘车在平旷无垠的荒原上走了两个小时,去参观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墓园。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青铜兽,“金与翠锈在阳光中闪烁发光”,它们的品质之高,做工之精,让他伸手触摸到了一千二百年前的那个光怪诡谲的时代。
但真正触发他着笔的直接动机,却是冷战。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震动了世界,林语堂也由此开始思考罪恶的本质。1957年,《武则天正传》英文版在英国伦敦出版。在序言中,林语堂称这部作品是“对智能犯罪做一项研究”。在他的笔下,武则天成为集诸种罪恶之大成的恶魔人物:
“她的野心已到疯狂的程度,但手段却精确可靠,稳扎稳打。她冷静镇定,方寸不乱。疯狂与不疯狂,到底区别何在呢?谁有资格决定?无论如何,武则天的按部就班对她丈夫的皇朝进行推翻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她敏锐冷静的智慧与厚颜无耻、胆大包天的野心合二为一的结果。若是她的行动犯罪,她却时时能使之合理合法。她的狡黠,她的机敏圆滑,她的强悍无耻,是无可置疑的。自古以来,似乎是这样,杀一个人是凶手;杀三个,杀六七个,那他生来就是罪犯;若用组织完善的结构杀几百人,那他是头脑清晰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倘使他杀了千万百万,他就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这本书中政治意图昭彰明明。林语堂借武则天的一位受害者,被谋杀的章怀太子李贤唯一幸存的儿子邠王李守礼的回忆来讲述他的祖母,那个恶贯满盈的女皇罪恶的一生。在书的最末,读者看完了武则天罪恶的一生后,林语堂终于忍不住让李守礼说道:“中国历史上这个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她死了,她所作的恶却遗留于身后。”
林语堂的《武则天正传》是目前市面上仍然可以购买到的唯一一本将武则天作为完全反面人物的传记作品。但它对后来出版的有关武则天的作品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武则天是否真的像他所写的那样恶,而是如何去分析恶的本质和根源。
抓住机会攫取权力的“女皇”
武则天具有如此非凡而持久的魅力,因此,她不可能将魅力仅止于中国,而不会吸引到外国的作家和研究者。中国读者最先接触的第一部外国人撰写的武则天传记,是日本女作家原百代的厚重之作《武则天》。相比林语堂对武则天的恶评,原百代却将武则天奉为英雄,她是“靠着赤手空拳、不屈不挠的坚强精神力量,超人的忍耐,随机应变的睿智和果断干脆的行动力,通过残酷的斗争,终于打破铜墙铁壁,成为幅员辽阔的中国的统治者”。甚至连武则天的酷吏暴政,也被她赞扬为“以男人之毒攻男人之毒”的“天才政治家的做派”。因此,她将林语堂的《武则天正传》批评为“从头到尾充满了对武则天的可怕谩骂”也就可以理解了。
原百代《武则天》自1985年译介到中国之后就红极一时,至少推出过三个版本。可以说是流布最广的外国人写武则天的传记。在此之后,又先后有两本外国人撰写的武则天传记进入中国。分别是英国作家奈吉尔·考索恩的《武则天传》和英国剧作家乔纳森·克莱门茨的《朕乃女人:武则天》。尽管这两本著作都遵从了西方传记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基本准则,但总体上说,作者都并非专业学者,因此在行文之中,他们往往会用揣测和想象来填补那些由于史料缺陷和文化差异导致的空白,最后使得这些传记作品介于严谨的学术著作和小说之间。而西方女权主义的兴盛,也让作者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武则天的女性特征上,将她所受到磨砺苦难大都归咎于她的性别。
因此,美国汉学家罗汉的这本《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就成了凤毛麟角。尽管它只是一本专业学者写给大众读者的小册子,却几乎没有遗漏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武曌研究的学术成果。作者仔细检视了原始文献的应用方法,从东亚时空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提供了必要的时代背景。尽管这部著作的各章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撰写,但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提供了武曌不同时期身份的变化。
在本书的最末,作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武曌之所以以女性之身登上帝位,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不确定性让她在秩序完全定型前,抓住了空白的机会,从而攫取了权力。她的每一次跃升,都巧妙地抓住了权力的盲点,让她变化成不同的身份,最终达成她的目标。
□李夏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