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感觉受母亲的影响还是最大的,别的不说,单说一下每天的一日三餐虽说从记事起,我们家生活就比较困难,但我们从小都觉得,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因为那个家有母亲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妈妈的课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妈妈的课程(母亲的家教)

妈妈的课程

回想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感觉受母亲的影响还是最大的,别的不说,单说一下每天的一日三餐。虽说从记事起,我们家生活就比较困难,但我们从小都觉得,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因为那个家有母亲在!

小时候,只有父亲能劳动挣工分,母亲都是把家里最好的做给父亲吃,因为干农活辛苦、消耗体力大,光吃稀的不撑劲,母亲就想尽办法,让父亲多吃一些干饭,比如把高粱或红薯碾碎,做成煎饼或窝头,每次摆下碗筷,我们兄弟几个都会主动的喝稀粥,把煎饼、窝头留给父亲。

母亲给我们从小立了一个规矩,就是每次吃饭,都要等全家到齐了再开饭。记得那时候,每到春节或重要节日,都要包一次水饺,或是炒几个青菜,这时候是小孩子最受煎熬的时候,因为平时是吃不到这些的,所以,恨不得早开饭,先吃为快!母亲也知道孩子们是迫不及待的,但父亲不回来,她绝不让我们先吃!所以,从小我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到齐了再开饭,不管谁没回来,哪怕时间再晚,只要说回来吃,就等着!

母亲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来了客人,就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那时候,农村是每年的春节和收麦后,亲朋好友都要串亲戚,麦后来客人还好说,夏天青菜是现成的,新麦子可以烙油饼,也可以蒸馒头,买点酒肉就可以了,而春节待客就困难得多,每年春节家里也就买三、五斤肉,买几条咸鱼,再杀只鸡,这些东西,除了请家堂供奉祖先以外,年三十晚上大锅菜放上一点肉,就算过节了,其余的都是用来招待节后来客的。来了客人,小孩子即使是眼巴巴的在一边看着,父母也会告诉我们,那是招待客人的,必须客人先吃……。受母亲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家招待客人都是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来客人时,媳妇去储藏室拿酒也是拣最贵的!

现在我们家已经有了第三代,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这种习惯还会继续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