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成为一种广泛的商品,还要等到城市生活异常发达的宋代,而宋代最为流行的“磨喝乐”,也是一种泥塑玩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时候儿童玩具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时候儿童玩具熊(以前的熊孩子都玩什么玩具)

小时候儿童玩具熊

玩具成为一种广泛的商品,还要等到城市生活异常发达的宋代,而宋代最为流行的“磨喝乐”,也是一种泥塑玩具。

现在的小孩,一出生就有各种类型的玩具,很多玩具都需要配置电池,在没有电池的古代,熊孩子都玩什么玩具呢?

玩泥巴玩出了“芭比娃娃”

人类最早的玩具,无非是泥巴了。郑州二里岗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一些商代的陶虎、陶羊、陶龟、陶鱼,考古学家相信这是那时的饰品或儿童玩具。到了汉代,这样的陶土玩具就更多了,当时还被视为社会风气浮华奢侈的表现。

玩具成为一种广泛的商品,还要等到城市生活异常发达的宋代。而宋代最为流行的“磨喝乐”,也是一种泥塑玩具。磨喝乐是梵文音译,也称“摩侯罗”,即释迦牟尼的儿子罗喉罗,传人中国以后经过本土化,其形象演化成了可爱的儿童形象,人们便在七夕节供奉磨喝乐用以求子。久而久之,这些可爱的玩偶便成了小孩的玩具。

七夕节这天,满大街的店铺都在卖磨喝乐。这些玩偶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都栩栩如生,跟如今的芭比娃娃一样,还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更神奇的是,苏州工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这说明,当年的磨喝乐已经从僵硬的泥偶变成内藏机关的活动木偶了,这就跟芭比娃娃更像了。这样“超时代”的玩具,价钱就相当不菲了。当时好一点的磨喝乐一对卖几千文,而袁遇昌制作的叫价高达30多缗(贯),价钱翻了好几倍。要知道,宋代一个县令的月俸也才15贯。

小孩的玩具能卖到如此高价,自然受广大城市居民的追捧。无论是寻常市民,还是皇家贵族,所有人都爱磨喝乐。大人夸一个孩子可爱迷人,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小孩也喜欢模仿磨喝乐手执莲花的经典造型。

清朝的小皇帝也爱玩具

到了宋代,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玩具,也就都出现在货郎的扁担上了,有拨浪鼓、不倒翁、风车、面具、风筝、陀螺,还有用来扮“家家酒”的小炉灶、小壶、小罐、小瓶、小碗。货郎所到之处,必然有欢笑的小孩。

小孩爱玩具,那真是自古如此,天经地义。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免俗。在清代的紫禁城,皇太后们为了让年幼的皇帝和皇子们享受到童年的欢乐,采买、制作了大量玩具供其玩耍。按照宫内的旧俗,皇帝长大后需将其所玩的玩具烧掉,而不会传到下一代皇帝手中。但是从同治帝开始,连续三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同治帝6岁登基,光绪帝才4岁,溥仪更是只有3岁,他们的许多玩具都得以保留,成为如今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这些玩具种类庞杂,既有中国传统玩具,比如泥人、布老虎、空竹,也有很多购买自西方的玩具,比如八音盒、滑稽小丑、西洋积木、小火车。更有意思的就是那些中西结合的玩具,比如“赛璐璐”不倒翁。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用泥、纸等天然材料制成。但用上了西方发明的赛璐璐(即塑料),质地光滑,也更耐玩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这个精美的玩具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看上去是一个一手拿方巾、一手拿扇子的童子造型的玩偶,但内藏玄机。基座里装有发条,一上弦,童子就会把手中的扇子上下挥动,好玩还能纳凉。利用发条,这无疑是造办处的工匠从西洋钟获得的灵感。

中国的工匠从来都不乏巧思。像发条童子风扇的机械玩具,历史上并不少见。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山西博物院藏的西周青铜“刖人守囿车”。这个小铜车,大小跟如今的车模差不多,竟雕刻着20多个动物。除了6个车轮外,只要用手把猴身提动,便可以打开车廂顶盖,车厢前面的两扇门也可以任意开闭。还有车厢盖上的四个尖喙小鸟,轻轻吹一口气,就能转动起来。

华容道其实是舶来品

清末民初,很多外国玩具被引入中国,经过本土化改造之后,成了风行一时的玩具,最典型的就是华容道。曾有人将华容道、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列为中国古典四大益智玩具,但华容道真正的起源,还是西方的滑块类游戏。这类游戏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条件移动一些称作“块”的东西,最后满足一定的要求。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称为“重排15”。此后,各种各样的滑块类游戏不断涌现。之后有英国人哈代发明的三角旗游戏,此后又有英国人弗莱明于1932年取得专利的红鬃烈马游戏。红鬃烈马可玩性很强,便传遍了世界,在日本、泰国都有对应的本土化版本,到了中国,就跟“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个三国故事联系起来,这便有了华容道这一经典的玩具。

那时,几千年来一直是手工生产的玩具,也走向了工业化。1910年,留日学生姜俊彦在上海创设大中华工场,生产赛璐璐玩具。1911年,第一家制造铁皮玩具的工厂——范永盛金属玩具工厂在上海诞生。当年他们生產的铁皮玩具,利用的是铁皮角料和废旧饼干箱,完全是工业化带来的剐产品。

而中国铁皮玩具的巅峰——上海康元制罐厂,当初也是利用制罐边角料生产玩具。他们利用发条原理制作金属玩具“三跳”(跳鸡、跳鸭和跳蛙),推出即热卖,当时甚至有“凡我中国儿童,必有康元玩具”一说。其中的跳蛙,就是大家后来都玩过的铁皮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