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 联

作者/李保田

对联的特点:

1. 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一般不能用重复的字。

如用叠字,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2. 上下联的词性要相同。

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其次是词类对应规则,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迭词对迭词。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如:天文(日月风雨)、 时令(年节朝夕)、 地理(山风江河)、官室(楼台门户) 、草木(草木桃李)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上下联的词性,按照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包括两个方面:(1)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3)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5. 节奏要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对联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6.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可分说两事。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7.需有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切合事物与场合。

8.具有时代性。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时代变化,对联的内容与意义也随着变化。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三.对联的忌讳

对联有五忌:一忌:三平,三仄尾。二忌:孤平孤仄。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不允许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个平音或者仄音。三忌:同声落脚。准确一点说,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四: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五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但允许特殊的虚字同位。

四.对联的作法及运用手法

(一)对联的作法

1.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2.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如:忆苦思甜莫忘旧社会苦难,溯源追本牢记共产党恩情。

3.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如:溪旁电机唱万盏明灯亮山村,山颠银锄舞千亩新苗绿荒坡。

4.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如:共产党象太阳普照革命千秋业,总任务似灯塔辉映江山万代红。

5.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如:马列主义旗帜红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威震四方。

6.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温州的江心亭上曾有过这样一幅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

(二)运用手法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对比、排比、反诘、双关、设问、反诘、谐音、用典、回文、顶真、摩状、倒反。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五.马蹄韵

马蹄韵(又叫马蹄格),是以马蹄行进规律为喻,对对联格律的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联格律的最标准形式。先有马蹄韵的实践,后有马蹄韵概念。“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的这种规则,就是马蹄韵。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每边一字:仄

每边两字:平仄

每边三字:平平仄

每边四字:仄平平仄

每边五字: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字: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马蹄韵的基本图式,有平起(首字为平声字)和仄起(首字为厌声字)两种。

平起式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啥意思(什么是对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