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在紫禁城外烧杀掳掠,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朱由校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并亲手砍杀两个女儿,令贴身太监小毛子带三位皇子逃出京城,然后携太监王承恩逃亡煤山,吊死在山跟儿的歪脖子树上。崇祯的死,标志着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大明王朝在276年后灭亡了。
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 崇祯纪元后二百四年辛卯六月十七日诞生, 己酉六月八日封德完君, 九日卽位。 癸亥十二月八日昇遐, 甲子四月七日, 葬于高阳禧陵右冈子坐之原。 在位十四年, 寿三十三。——朝鲜哲宗碑文
李氏朝鲜翼宗碑文
崇祯自杀后不久,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投降,引清兵入关,清朝取代明朝,成了天朝上国,同时也继承了明朝的藩属国。按常理说,大明灭亡了,皇帝的年号纪元也就停止使用了,可有这么一个藩属国,却一直使用崇祯的年号,而且一用就是二百多年,这个国家就是李氏朝鲜,于是崇祯的年号就成为了历史上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大清国就任其为之吗?
明朝对李氏朝鲜的特殊优待,对李氏朝鲜有再造之恩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亲赐朝鲜国名,并列为“不征讨国”之一,让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成桂感到大明朝是华夏最正统的王朝,所以对明朝如同君父。自此于明朝的来往比较频繁,除了每年定时朝贡,重大节日也会派使者前往大明,此外、无论朝鲜还是明朝每逢先君亡故、新君继位或王后选出都要派使臣,朝鲜国王死后,明朝皇帝还会派亲信太监御赐谥号。
万历朝鲜战争又成壬辰之役
万历年间,朝鲜遭到日本的侵略,情况紧急之下,已经多年未上朝理政的万历皇帝朱厚璁派兵抗倭援朝,历时七年,在日本丰臣秀吉死后,战争才算结束。明朝的这一举动,让朝鲜认为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因为七年的战争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明朝只好加倍的增加赋税搜刮百姓,从而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金乘虚而入,对此李氏朝鲜深表痛心和不安。
明朝末年,而朝鲜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援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军事行动时未尽全力,被亲明大臣推翻,仁祖继位,史称“仁祖反正”。崇祯年间内外交困,崇祯帝朱由校依然派兵支援朝鲜抵抗满清皇太极帝入侵。所以,那怕明朝已经灭亡,朝鲜被迫臣服满清,但是朝鲜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依旧坚守着心底那份对明朝的感恩、怀念和忠诚。
李氏朝鲜昭敬大王御笔番邦再造
清朝取代明朝后,对藩属国政策的变化,导致李氏朝鲜产生抵触和不满,进而更加怀念旧主
清朝相对于明朝对朝鲜执行完全不同的政策。皇太极称帝不久,即以朝鲜拒绝称臣为理由出兵讨伐,不久仁祖投降被迫称臣,史称“丁丑下城”,朝鲜自此沦为了清朝的附属国。战后签订的条约中规定,朝鲜奉清朝为宗主国,断绝和明朝的一切来往,这其中就包括不得再使用“崇祯”年号,改用清朝天命年号。迫不得已的朝鲜来了一招“阴奉阳违”,在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的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纪年。
《李朝实录·仁祖实录》
清朝入关后,强迫朝鲜世子入北京为人质,并把朝鲜当成天经地义的蕃属,除了不断的索取朝贡,还多次干预朝鲜内政,激起朝鲜臣民对满清政府的不满和记恨。他们视清廷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朝鲜孝宗曾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倡议北伐。他曾对大臣们说:“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不过,由于朝鲜地小国弱,大清国力日渐强盛,北伐计划也就随之作罢。
朝鲜肃宗时,曾让画师为自己作了一幅画像,画好之后肃宗特别指示,在纪年处“当以崇祯后几年书之”。并且,在朝鲜《仁祖实录》中,明朝灭亡以前使用崇祯年号纪年,明朝灭亡后使用干支纪年和国王仁祖纪年,不以清朝年号纪年。一直到编修《景宗实录》时迫于清朝的压力才改为使用清朝年号。反而在朝鲜民间,对于清朝年号使用的抵制更为彻底,“虽下贱无书清国年号者”。
朝鲜纯祖年间,曾有一个知县在主持地方祭祀的时候,将祭文中的明朝“崇祯”年号改为清朝“嘉庆”年号,导致朝野上下群情激愤,七百多官员联名上疏抗议,将知县罢免。当时,清朝每年会赐予朝鲜朝鲜101本历书,称为“颁朔”。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朝鲜人会把清朝年号涂掉,改为明朝年号。在平时的葬礼和祭祀等重大活动中,更是一贯的使用崇祯年号,如果有人使用清朝年号,会被称为“家贼”,遭到世人唾弃。
朝鲜对清朝的态度变化,更明显的表现在关于朝鲜朝见“天之上国”的官方记录书籍中,朝见大明的书籍叫《朝天录》,到清朝的时候变成了《燕行录》。两个字的变化,从神圣的朝见变成了无所谓的出差,这种落差,足以说明,大明朝在朝鲜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李朝实录·仁祖大王实录》
《李朝实录·仁祖大王实录》
李氏朝鲜对明朝这个天朝上国的情结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得到无限放大
为了对明朝表示忠心,朝鲜也一直保留了明朝的服装穿着习惯,朝鲜使臣在朝见清朝时,仍然“束发垂后,戴乌纱帽,被阔袖红袍,拖餙金玳瑁带,穿黑皮靴”,做明朝服饰打扮。实际上在当时在朝鲜人看来,穿满洲衣服不仅意味着政治上的臣服,更严重的是对大明朝文明的背叛。
除了继续使用“崇祯”年号外,朝鲜国王对明朝其他皇帝年号的尊崇也达到了极点。并规定,无论是文书、古印,还是马牌、御画,凡是有关于明朝年号的,一律收集整理,并予以妥善珍藏。同时,李氏朝鲜王室对于明朝的各种追思活动也与日俱增。
《东阙图·大报坛远景》
仁祖时,每逢重要节日,宫中都要行“焚香望阙之礼”;肃宗时,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殉国60周年,大骂清朝“虏乘其衅,据我中原”,以至于现在“礼乐衣冠,尽污腥羶。”并表示“嗟我下国,孰为缀旒,义根於性,恩函在心,于何寓哀,以展斯忱”。之后又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供奉明神宗神主,取“郊天、报德”的意义,其形制仿朝鲜社稷坛,规制却更大,祭物品式,一概采用明朝制度。在乾隆年间,朝鲜国王英祖又将明朝太祖(洪武)、神宗(万历)、毅宗(崇祯)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使“皇朝之日月,复照于朝宗之邦”。这种祭祀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一直延续到李朝末年。
当代朝鲜民间仍然有人在用崇祯年号
明朝对朝鲜的影响及其深远,以至于现在在朝鲜韩国还保留了不少过于明朝的习俗,民间仍旧有不少人依旧在使用崇祯的年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