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觉得“打”有用的,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哦不对,这里应该说“打狗看技术”,今天圈主儿来教你怎么打狗!

该不该打狗(来啊我来教你打狗)(1)

When?

什么时候“打”?狗早上犯的错,你晚上才“打”可不行。狗能关联行为和结果的时间是:0.25秒。

举个例:也就是说你得等着狗狗拉屎的那一刹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巴掌拍过去。也不一定就奏效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时狗脑子里指不定是怎么想的呢:“我的天呐,我拉屎的时候被打了!”或者是“额滴个神呐,我在这儿拉屎被打啦!”在可能是“我拉的这坨屎害得我TM被打啦!靠!”……(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你“打狗”的动作如果没有在0.25秒内完成,那么你就真的变成是在“打狗”而不是在处罚这个所谓错误的行为。你“打”不到点子上就是白费力气还浪费感情。

话说主子要赏一丈红也得对事不对人啊,要是变成你那狗狗撒气这就证明你无能了。

Strength

怎么“打”,轻轻“打”可没用啊,当然也不能照死了“打”。几个方面,首先是你“打”的力度得足以让它停下在干的“错”事儿。“打”的轻狗脑子还以为你这是挠痒痒还是跟我玩儿呢?并且你得一次比一次“打”得狠,老那么“打”一下屁股反正也习惯了该干嘛干嘛,皮厚了都。最后,惩罚要大于奖励。还比方那个偷翻垃圾桶的事儿,逮到正挨打的时候狗脑子又开始想了:你赶紧打吧,打完我还偷。狗狗偷到的那都是它特别喜爱的,你打就打一下好了,反正最后得到想要的什么都值得了。

Acquisition

“打狗”的人几乎都是狗的主人,所以例如对于那些因为用主人不喜欢的方式来寻求关注的狗狗来说,“被打=被关注了”。也就是说,狗狗通过“被打”的经历学习到:想要得到主人的高度关注(通常主人在打狗狗的时候情绪都十分高涨)的办法,就是去做能吸引主人的“坏事”。而且屡试不爽!

我就曾接触过狗狗以咬人作为吸引主人注意力的方式,咬完人以后瑟瑟发抖看着主人的眼神是有期待又害怕。


好啦,各位现在学会怎么“打”狗才有效了吗?很棒哦!你都可以做到耶!但是还没完,下面我们来看看“打狗”后果

Bonding

你“打”它的同时,也破坏了你与狗狗之间的联结(Bonding)。“狗对人的爱是无条件的”这句话并不是说狗狗可以无条件接受你任何的行为(人与人之间也如此)。被“打”的狗狗,变得害怕互动,失去对你的信任。它不知道什么事可以做,应该怎么做,畏畏缩缩。我们之所以推广正向训练,是因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狗狗能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你的关注/得到奖励,能够被引导向好的方向发展。

Aggression

狗狗的攻击行为,有绝大部分源自害怕。而“打狗”这个行为,最终造成的就是害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攻击(aggression)。而且是必然的,早晚的必然。因为如果要实现“打狗”有效,结果要么是狗被打死,要么它终有一天会使用它的武器(牙齿)来保护自己。

咳咳,我们很羞愧的当了一次标题党,会写这篇文章是有感于狗民网公众号在前几天发的一篇文章:

该不该打狗(来啊我来教你打狗)(2)

文中提到的“溺爱不叫爱狗”,的确深表认同。但是作者所提供的一些训练教育方式,作为一个相对有影响力的宠物媒体,实在不该传播这样不正确的观念误导主人。关于文中哈士奇因为误食而死的案例,主人首先要回去反省的是为什么没有做好环境管理,而不是怪狗狗是熊孩子。

最后,解释几个问题:

“打”

这里使用了大家好理解的“打”字,其实并不是严谨的用词。在行为学上我们准确的用词是处罚(Punishment),而处罚包含了正处罚( P)和负处罚(-P),“打”属于正处罚的一种。具体关于处罚和奖励的问题我们还会在之后的系列文章里继续提到。

关于P链,电项圈等等我们一定是抵制使用的,具体原因也会在关于处罚的文章里详解。

该不该打狗(来啊我来教你打狗)(3)

以上文章是从行为学角度来告诉大家“打狗”是无效的。但是更大的基本前提应该是,从动物的福祉角度来说,我们都不应该使用“打”来对待任何动物。

2007年美国兽医及行为学会(AVSAB)就已经根据研究结果发表过题为《惩罚在动物行为矫正中的运用》的主旨文章,原文在这里,供大家参考:http//avsab.org/wpcontent/uploads/2016/08/Punishment_Position_Statement-download_-_10-6-14.pdf

宠物圈子与您每日相约,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