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人将《论语》原典按"义理"分为七大意义板块,逐一解读从本篇开始,冠上板块标签,即"君子人格"与已经发布的文章一起,首先全面解读《论语》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特征及其修养问题,以便于朋友总体把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中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中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论语中34)

论语中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

温馨提示:本人将《论语》原典按"义理"分为七大意义板块,逐一解读。从本篇开始,冠上板块标签,即"君子人格"。与已经发布的文章一起,首先全面解读《论语》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特征及其修养问题,以便于朋友总体把握】

《论语》中对人的修养特别是君子修养,提出要严字当头,严对自己,要有意向自我进攻、无情地向自己开刀。这在华夏民族初度融合的春秋时期,有如清清溪水流淌而来!

先看孔子对“约束”意义的强调: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

“约”,《说文解字》解释为“缠束也”,意思是用绳子捆绑起来,引申为约束,真是形象。用一定的标准、规则去约束、规范,就如同用绳子把人捆绑一样。孔子说,人如果这样要求,很少有过失过错。这种约束,就是严格要求,首先是对自我的严格。

有一次,颜渊请教行仁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四非四勿”,就是要求功夫下在自身,即“求诸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将君子与小人两相对比以鲜明大义:君子是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严要求,向自我较真,不放过自己,不迁就自己;小人却是撇下自己,专门眼睛向外,只要求别人合他意,要别人做得好。

向自身要求,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好立身、立世的基本点根本点问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这就是孔子眼中以我为本、要求自我的精神。如何对待社会角色、公众知名度与自身品德、素质、本领之间的关系,孔子把基本点和根本点放在了自身上。

第一个根本点要解决“所以立”的问题,即,你凭什么能“立”在那个“位”上,“立”在社会上?在孔子看来,这个“立”首先是“不学礼,无以立”的“立”,是知礼、守礼、行礼后才能得到的“立”,“立”是首先通过社会礼制、法则、规矩等自身修养后获得的立世的第一张通行证。

第二个根本点要解决“为可知”的问题,即,你凭什么能让别人了解,让别人重用?这里包含了品德、素质、本领诸方面内容。

很显然,一个人如果舍弃了这两个根本点,只一味地去追求某个职位、让人了解任用,便会舍本逐末,眼睛向外,用力向外,不免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走到邪路上去。

“所以立”和“为可知”是自己“能”的问题。“能”是以贤德为核心的自身优秀素质,是君子追求所在: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君子愁自己没有贤能,不愁别人不了解、任用自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不愁别人不了解、任用自己,只愁自己没有贤能。

“知”字在《论语》中,常常有“了解”和“得以任用”两方面意义。君子重在自身要求,重在培养自身优秀素质,追求的是自身素质是否赢得其位,而不是片面追求别人和社会了解我、任用我。君子的功夫是下在自我身上,而不在身外。

君子要严于律己,在孔子这里非常鲜明:君子“要求”的着眼点、着力点、根本点全在于自身,而外在的如社会职位、公众知名度、得到任可重用等等一切都不是君子首当所“患”所“病”,最在意、最当追求的是“能”——以贤德为核心的自身素质上。这种求诸己、严自身的自律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人生修养提供了精髓。

朋友,我是清如静如,试图按照“义理”全面系统地“照着说”《论语》,通常两天更新一次文章,上午9:43分定时发布,真诚与您一起对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