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粟裕各个历史时期最高职位,就知道他为什么必须是第一大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粟裕反攻的建议被采纳是哪一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粟裕反攻的建议被采纳是哪一集(历数粟裕各个历史时期最高职位)

粟裕反攻的建议被采纳是哪一集

历数粟裕各个历史时期最高职位,就知道他为什么必须是第一大将!

粟裕大将

长久以来,关于粟裕的军衔,一直是一个高热度的话题。

有人认为他的大将军衔明显低了,因为华野(三野)的胜仗基本全是粟裕指挥的,而陈毅起的更多是坐镇作用,认为粟裕的军事指挥造诣放在元帅里也是前几名;也有人认为粟裕的大将军衔恰如其分,因为军衔考量的是综合军事贡献,在元帅中,还是陈老总更有代表性……

不能不说,上述两种看似针锋相对的观点都有不少的支持者,也都有很充分的事由。但无论如何,粟裕的军衔问题已经有了定论,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大将军衔,位居十位大将之首。下面,我们就在看看粟裕在22年的军事生涯中,都有哪些杰出贡献,以至于他排大将第一位无人不服。

我们今天不分析粟裕大将战果的辉煌、战争指挥艺术的出神入化,也不分析他高尚的人品和低调的人品,只是历数下他从1927年南昌起义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段战争岁月中,各历史时期所担任的最高职位,也能从这个侧面看出,他的大将之首是实至名归的。

粟裕

南昌起义:基层干部

和军界的很多高级将领一样,粟裕的军政生涯也是从南昌起义开始的。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在建军大业中的作用极为突出。在南昌起义中,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叶剑英和聂荣臻等人走上了元帅之路。所不同的是,上述这些老帅们在南昌起义时地位已经很高,最低的算是陈毅了,也至少是团级干部,只有粟裕和林彪还是部队的基层干部,粟裕当时的职务是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

所以,朱德、贺龙等人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陈毅后来在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中也起了关键作用,而林彪和粟裕则只能算是参加者——但就是这个“参加者”的定义,已经足能够说明他们的资历,毕竟不是谁都能赶上南昌起义的——事实上,粟裕在南昌起义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在大将中排名第八,不算太晚,比彭德怀元帅的1928年还是早一些的。

青年粟裕

粟裕虽然在南昌起义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他一直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在起义军南下遇到极大的挫折时,他的信心也丝毫没有动摇。

在著名的三河坝阻击战中,朱德率部以区区数千人马抗击钱大钧两万人马。随后的武平之战中,粟裕被敌人从右耳上方洞穿头部,如果不是被同伴救助,他的青春就将永远定格在二十岁了(那时的粟裕,刚刚二十岁零两个月)——这次受伤,在粟裕一生中的六次负伤中,是最严重的一次,在之后指挥战斗时,只要精神紧张,他就会头疼,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随后的粟裕一直随朱德和陈毅转战,先是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八百壮士,在经湘南起义后,粟裕参加了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参与到如火如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正是在井冈山,粟裕才得以从一个普通干部成长为优秀的部队指挥员,职位也一再升迁,到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他已经成为军团参谋长,成为准军团级将领!

粟裕和夫人楚青

红军挺进师师长: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代表人物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的几个月,寻淮洲和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向北挺进,目标是闽浙皖赣交界地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第十军会合。

这是一次战略佯动,和寻淮洲和粟裕的红七军团几乎同一时间行动的,还有一支也称为“抗日先遣队”的红军武装,奉命向西开拔,这就是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这两支先遣军团,一支向西,一支向北,目的就是为了掩护大部队开拔,同时也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就在两个多月后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正式踏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寻淮洲和粟裕率领的红七军团和方志敏会合之后,部队改编为红十军团,以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

粟裕和陈毅

但红十军团的环境过于险恶,敌我实力对比过于悬殊,国民党军重兵压境,不久刘畴西、寻淮洲等主要领导人先后牺牲。军团最高领导人方志敏在玉山被俘,在狱中他写下感人至深的《可爱的中国》,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害于南昌。

方志敏等牺牲之后,粟裕和刘英等率余下的1000多人突破敌军的重重围困杀回闽浙赣苏区,将部队改编为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此时,全师一共只剩400多人!

就这样,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和陈毅、项英等人一样,粟裕和刘英等率领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辟了浙南苏区,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上海解放初期的陈毅、饶漱石、粟裕和宋时轮

抗日战争:新四军支队司令员、江南和江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师长

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项英就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新四军的最高军事主官是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副军长兼政委由项英担任,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1939年11月,江南指挥部宣告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领导苏南的部队。

次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移,成立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著名的“黄桥决战”后,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

大将合影: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和王树声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陈毅和刘少奇力挽狂澜,在江苏盐城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给国民党以重大打击。新生的新四军以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把新四军统一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粟裕为第一师师长。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粟裕一直是新四军的骨干将领,和陈毅等人的配合极为密切。新四军的大部分胜仗中,都能看到粟裕的影子。而粟裕所担任的新四军师级军事主官,则和八路军的旅长级别一致,基本是大将一级的军衔。

也正是在新四军期间,粟裕和陈毅结成亲密战友,如果说在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时代他们就已经相互知悉,而抗日战争让他们密不可分,所谓“陈不离粟、粟不廓陈”也正是这一阶段奠定的基础。

华国锋接见粟裕

解放战争: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解放战争无疑是粟裕军事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他生命中一连串的辉煌胜利多是这个阶段创造的,也正是这段时间里,他赢得了“战神”的美名,和林彪并称为军界“双璧”。甚至林彪曾经不无嫉妒地说:“粟裕净打神仙仗!

解放战争前期,粟裕就在华中取得一系列的战果,特别是总体大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粟裕取得苏中“七战七捷”,毛泽东闻讯极为兴奋,在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就发至各战略大区,要求大家共同学习。

在“两淮”相继丢失,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在淮北陷入胶着之际,毛泽东大手一挥,华中和山东的解放军汇合一起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都是陈毅——之前山东和华中未正式合并之前,华中也受陈毅的战略指挥。新生的华东野战军中,陈毅是司令员,粟裕则是副司令员——但毛泽东说得很清楚,陈毅坐镇指挥,是一把手,但军事指挥由粟裕负责。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超人智慧,正是由于陈毅和粟裕充分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华野才成为横扫淮泗的常胜之师。

周恩来和新四军主要将领:项英、陈毅、粟裕和邓子恢等

两军合并之后,粟裕和陈毅率华野部队,连续取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特别是孟良崮战役虎口拔牙,是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挥造诣的典型代表,一战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令蒋介石如丧考妣。

淮海战略大决战中,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和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以及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率华野和中野两支大军以60万兵力对峙敌军80万,竟然创造一战歼敌55万的战绩,这一纪录空前绝后,成为粟裕在军史的无上荣光。

随后,粟裕等人挟淮海之威,率师发动渡江战役,汤恩伯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被一举突破,南京随后被解放军攻克,盘踞金陵22年的蒋家王朝就此寿终正寝。

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和叶挺

总结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领袖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毛泽东是第一个铲土的,而粟裕作为三野代表,在朱老总和贺老总之后第四个铲土。

建国之后,粟裕先后任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副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顾委常委等职,官至副国级。

1955年,中央军委向全军将士授衔,粟裕以其杰出的指挥才能、出神入化的军事造诣和无以伦比的战功被授予大将军衔,命列十位大将的第一名!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粟裕大将的一生,南昌起义参加者、井冈山根据地见证人、红军骨干将领、南方八省游击战领导人、新四军师级干部、解放军华野代司令员……这一系列令人眩目的职位,本身就是他大将之首的最好背书!

粟裕一家(后排穿军装者为陈毅之子陈晓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