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已经到了2019年的年末。
2020年,在一些人眼中可能算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因为还有不到50天,第一批90后就要奔三了。
最近在知乎和微博热搜上,也都兴起了“第一批90后马上就30了”这样一个话题。
在评论区里,有人说,“我还没结婚,没房也没有车,存款都没有多少。”
还有人说,“快30了,几乎一无所有,还背着一身的债。”
......
类似这样的讨论和倾诉,还有不少。
每次看到这些,我总是会想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方文山。
30岁前的方文山,也同样经历着与他们颇为相似的境遇。
01 像方文山这样平庸的人
1969年,方文山出生在台北的花莲县。
花莲,那时候算是台湾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地方。
方文山的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好,父母都是蓝领阶级。
所谓蓝领,指的是靠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的人们。按理来说,这样的家庭,不能说贫穷,但温饱问题肯定能够解决。
然而,方文山的家里除了他还有三个小孩,这让他的童年时期过的还是有那么些凄惨。
周杰伦在他的歌里唱道:“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
而方文山呢?别说学画画、学钢琴了,家里连给他上幼儿园的钱都没有。
这样的方文山,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他送过报纸、发过传单,当快递员、当餐厅服务生、当高尔夫球童。
总之,只要是能让自己勤工俭学的活,方文山几乎都试了个遍。
就像《论语》中孔子说的那样:“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正因为小时候生活过的艰难,所以才不得以学会了干各种各样的事情。那些出身贵族的君子们,会有这么多技能吗?
“我既不是天才,也没有伟大志向,从小到二十多岁,都没有露过什么锋芒”,方文山曾如此评价自己。
这个世界上,像方文山这样平平无奇、走上街头立马就会被湮没至芸芸众生的人,随手一抓,还有一大把。
02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时间一年年的过去,转眼间,方文山20岁了。这个时候,也到了该考大学的年龄。
由于从小就没接受过十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在上学时本就无心学习,方文山顺理成章的没能考上大学。
“我读书的时候一点都不用心,成绩很差,主要是我从小对课业就没有荣誉心。别的同学名次掉一位都会觉得很难过,我无所谓,照样吃喝玩乐。”
没考上大学的方文山,只好去服兵役。
在服兵役的日子里,并不需要天天执勤,于是方文山的空余时间多了起来。
在这些时间里,他开始着迷于看各种书和电影。
部队图书馆里的藏书,几乎被他翻了个遍。
也正是这段时期,为他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退伍后的方文山,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
他给别人当送货司机、做水电维修工人、做电钻工人,就如小时候勤工俭学那般,方文山尝遍了人间苦辣。
即便如此,他心里对于创作这件事情仍然念念不忘。
白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他在工地上、马路上为生存而四处奔波。
他干活时会随身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有时候,灵感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便拿笔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晚上,伴着昏暗的台灯,他不知疲倦地读书、创作,即便无人问津也享受其中。
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数年。
在某一天,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写了一百多首词了,是不是应该拿出来给谁看一看了?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词能给谁看呢?谁又愿意看呢?
没有资源、没有背景,谁会在意一个连在工地上都会显得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写的作品?
在方文山自己看来,他的笔下有着理想希冀、风花雪月、世间冷暖。
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个闲人的自娱自乐、自我消遣罢了。
没有人主动来找自己,那就只能自己一步步的去上门推销。
得益于台北当时发达的唱片行业,他把CD内页里各唱片公司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都记录下来,然后将自己平时积累下的一百多首词精心装订成册,给这些唱片公司和制作人寄了过去。
方文山足足寄了有一百多封信,但基本上是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他几乎心灰意冷,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
终于,苦苦等待了一个半月后,有个电话打了过来,说想和他签约。
电话那头的人,叫吴宗宪。当时在吴宗宪公司里工作的,还有个年轻人,他叫周杰伦。
方文山这匹千里马,终于得以遇伯乐。
读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为方文山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在日后彻底改变了方文山的人生轨迹。
并且在经历了长期的坚持和沉淀后,在方文山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发如雪》中,“邀明月,让回忆皎洁”,会让人想到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而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方文山笔下又变成了“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
在《东风破》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与苏轼《蝶恋花·京口得乡书》中的“东风吹破千行泪”又颇有几分神似。
这些才华横溢的词句,都得益于方文山平时一点一滴的阅读积累。
作家梁晓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阅读虽然不能直接带来财富,但是会潜移默化的滋润浸养你。
你用心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融入了你的精神血液、升华了你的思维。
一个了不起的思考者、书写者,将他花费了一生时光所总结出来的精华,都写进了书里。
而你只需要花上一些金钱就能买到它,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所以说,读书,其实是一种门槛最低的高贵。
03 通往梦想的路并不永远是笔直的
即使是像高晓松这般自负于饱读诗书的人,在评价方文山时也会说:
“罗大佑他们,写的歌词是深刻。但是能把中文之美写到这个地步,没有人能跟方文山比,他是不输李商隐、李煜的。”
他还说:“我第一次看到看到方文山的词给我的震撼非常大,我其实很少看到一个人的写的东西需要沐浴焚香地去聆听,而方文山是其中一个。”
可即使是对于在词坛如此大放异彩的方文山来说,写歌词也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最初的梦想,是当编剧、做导演,投身于电影行业。
“人家十五六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十七八岁就知道自己该考什么学校,我什么都晚熟。”
学生时代的方文山,虽然成绩不行,但却喜欢写作文,在三两下解决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之后,还要帮同学写才过瘾。
但那时的他并没有弄明白,文字这东西,将来到底能用来帮助他做什么?
直到20岁入伍当兵的时候,方文山才慢慢想清楚,文字能用来干什么。
在他23岁时,他终于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第一个理想:当编剧。
他为自己报了两个编剧班,白天打工,晚上上课。
那时候,台湾虽然出现了李安、林正盛这样的新锐导演,但是,电影行业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处于一片低迷。
并且方文山这样一个无背景、无资历,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谁会愿意为你的剧本投资?
于是方文山做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决定,他转而开始创作歌词,先在音乐圈扎根,说不定以后就能从音乐圈跳到电影圈。
再者,优秀的电影可以用动人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传播价值,而文字又何尝不可呢?
出于对电影的偏爱,让方文山的文字里也多了些比其他人更加浓烈的画面感。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
如此独具新意地,将形容词动词化,在词坛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出来。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旅人的漂泊,竟然可以装入酒壶之中,回忆和思念,也能变得消瘦。
这样的文字,在一些人的眼里,和电影所能够展现出的画面感又有多少区别?
甚至,他将自己的经历都写进了他的词里,让一段爱情故事呈现在听众眼前。
在方文山二十多岁的那年,他遇上了自己的初恋。
本是两情相悦,却奈何现实残酷。
丝毫不出众的颜值、穷得叮当响的口袋以及他那无法为恋爱加分的家庭背景,让女方家长坚定不移地反对了这门亲事。
这样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之后被方文山写进了周杰伦的歌曲《珊瑚海》中:
“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
方文山就像是鱼,个人和现实环境所限,让其一辈子只能被困于水中。
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就像天上盘旋的海鸟。
海鸟能比肩白云、能追逐夕阳,而水中的鱼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仰望这一切。
这样凄美而又充满着现实画面感的句子,怎么能让人不为其所动?
“做导演很辛苦,但是很热闹。写歌词很幸福,但是很孤独。”
2013年,由方文山亲自指导的处女作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上映。
在如今看来,方文山也算是用他笔下的动人词句,间接完成了他的电影创作之梦。
在直线走不通时,方文山就绕了一个弯,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现在老一辈的人们,时常会给年轻人提很多建议,想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但是如果辩证的来看,人生中有些必要的弯路还是应该独自走一遭、亲身体验一番,才会知晓其中滋味。
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多去尝试各种道路、不断去发现新的可能,又怎么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心中所爱?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生就像一个迷宫游戏,如果你足够幸运,的确可以很早就发现正确的道路。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马上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时的迷茫和停滞不前都是常态,但只要不断地去努力、去寻找,在这样不断曲折的前进中,人总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04 好的人生,不嫌太晚
三十而立,可能是现在不少年轻人正面临着的人生难题。
二、三十岁,没有钱、也没有爱情,没有车、也没有房。
整天焦虑、迷茫,不能让自己满意、也不能让父母满意。
这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些年轻人正经历着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些人选择悲观对待,整天毫无斗志、浑浑噩噩地度日。
但这样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么?
方文山和吴宗宪的公司签约第一年,他没有签约金、没有月薪保障、没有用多少首歌的承诺。
他没有手机、没有信用卡、没有电脑。
每个月的存款,到了月底就会归零。
更不用说什么买车买房,那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这整整一年里,方文山没有发表任何一首作品,没人能注意到他并愿意去买他的歌词。
因此,他也没有任何创作上的收入。
这一年,方文山29岁。
他放弃了吗?没有。
歌手李健在央视《开讲啦》中的一场演讲中这样说过:“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着急,不能像我当时老想着这句话,我觉得四十能立就不错了。”
清华大学的女神博导教授,在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也曾表示:“三十而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太难了。如果是做科研,30岁好多人都还没有独立呢,立什么立啊。”
又或者,是人们对于孔夫子的这句“三十而立”有了误解?
似乎确实有那么一点。
“三十而立”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孔子所说的“立”,原意应是指到了三十岁,人应该形成自我人格的独立意识。
比如能够独自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能够坦然面对一切困难。
但到了现在,“三十而立”仿佛已经变成了人们口中“有房有车、事业有成”等一系列成功行为的代名词。
但不论如何,从方文山的经历上来看,我们能学到比三十而立更重要的事情是:你该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在美国,有这样一首被人们广为流传的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有人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了90岁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进程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是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时间,有年少成名,自然就会有大器晚成。
你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何必要和别人处处相比较?
如果觉得你想做的事情、你的梦想、甚至你的人生,都已经为时已晚,那么很可能其实还并不晚。
就像哈佛大学校训中的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迷茫和自怨自艾中,不如现在就去努力一点,这样离自己的目标也会更近一步。
好的人生,从来就不嫌太晚。
05 如何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方文山在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时曾经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幸运了,可以对很多领域感兴趣。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对它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以前,一个年轻人除了通过考试来求取功名,基本上很难逃出命运对他的圈定。
你的父辈是农民,你就可能也是如此;你的父辈是工匠,你这辈子就可能也只能做一个手艺人。
而现在的年轻人,有着比以前更广阔的舞台,可以有机会去成为任何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 做事情要专注
方文山曾经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你要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你就应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劝现在的年轻人们做事情一定要专注。
你想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就得在哪个方面下狠功夫。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时间就会反过来在哪里成就你。
如果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多年之后再看自己,很有可能还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也让我想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先生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
一个人如果专心制作一件事是一定会成功的,如果专心致志养猪,我可能事养猪的状元,如果专心致志磨豆腐,我可能也是豆腐大王。
- 比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奋
方文山说:“写歌词,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靠灵感来的,它是一份需要很认真打磨的工作”。
一首歌的歌词,不过两百来字,但是要做到让大家都喜欢、能够广泛传唱,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为了能做到这样,方文山说他得去很努力很认真地去备课、很努力很认真地去炼字。
对,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炼”。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歌词中的那些爱情故事、时空场景、朝代典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同信手拈来。
你只看到歌曲里让人拍案叫绝的词句,却往往看不见他在背后付出的勤奋和努力。
06 写在最后
三十岁前的方文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庸无比的小人物。
二、三十岁的你,可能也不起眼如同路边的野草。
但是,不管当下如何,你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而已,它仍然有着无限可能。
你也许成为不了下一个方文山,但是却能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