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翼太夺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的心里会很清楚,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开篇,故事的主角安迪,因“杀害”妻子与其情夫被法官判了终身监禁。但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都知道,安迪只是被陷害了。就这样,他一声不吭无怨无悔的开始了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面对新进来的菜鸟们,监狱里的人是在狂欢,他们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娱乐自我,又或许这已经成了监狱里的迎新传统。“直到你被关进来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切并不是闹着玩的。”有些新人面对狱友的愚弄很快就败下阵来,只有安迪还是一个人无声的躺在自己牢房的一隅。他似乎在沉思,似乎在忏悔,很快他便适应了狱中的生活并在这个巨大的枷锁之中寻求自由与救赎。
监狱是有形的枷锁,监狱里面潜规则便是无形的枷锁,成千上万的人呆在其中,但他们只能算是过日子,企图熬过此生,只有安迪这样一个自由人,仿佛在监狱里有着目的的生活。我想安迪之所以可以适应狱中生活,是因为他是一只有着夺目羽翼的“鸟”,安迪自身就是一个自由的象征与代表,所以即便监狱可以禁锢他的形体,他的思维与灵魂却依旧是自由夺目的。他不会因为监狱长的威胁、狱友的恐吓或者三姐妹的毒打而改变自身,当他觉得自己的救赎结束了,他便离开了此地,开展一段新的生活。
无往不是枷锁卢梭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小到形体限制大到社会制度,我们每个人都生来渴望自由,追求自由,但在无形枷锁的拘束下我们渐渐的迷失了本我,通俗点讲“许多人的故事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就销声匿迹了”。
无形的枷锁常常是一种体制化,一种求同约束。体制化的专业解释是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体制化的根源是意识形态。人对一种事物的依赖是出自自己的精神思维以及习惯,而在跳出原有的限制之外后,人们本能的反应是想在新的体制内寻找旧的体制拘束。
影片中有很多体制化的表现。当新来的狱友被狱卒殴打致死的时候,大家都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例,也都对此表示漠然;当老布得知自己快要被假释的时候甚至不惜拿刀戳着狱友的脖子,希望自己还可以留在监狱里,可老布并没有如愿,回到社会的他因为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而选择了上吊自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监狱是一个小社会,很多人在里面都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逐渐被驯化不敢拥有自己的想法,做的人多了这也就成了无形的传统,成为了一种体制化。失去自我意味着放弃自由和希望,体制化的枷锁不是靠监狱来维持的,它会慢慢钻入你的思维,抹除你灵魂中的光芒,烙印在你心中,最后自我的概念消失,仅剩下体制化的千篇一律。它使从外面进来的大部分人被同化,导致最后其实离开了也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或许最后那些监狱的犯人都离开了肖申克监狱,但他们的心中却还有一座体制化的肖申克监狱拘束着他们的灵魂,直到找回曾经那个热爱生活的自己,否则他们将永远得不到自由。
不仅电影中有体制化的表现,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原本生来都是原创,随着同龄人的竞争,父母的要求,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自己逐步走上了同样的道路,乃至我们将时间放长远,会发现似乎我们自己曾想描绘的原创故事还没展开,自己就活成了别人笔下的人物。我们想跳出体制化的枷锁并非是要特立独行,我们只是想要顺从本心,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自己而已。倘若在你心中,我的原本想法是一个异类,那我只能惋惜我们之间缺少沟通与理解。
人们也常会因为体制化的影响而对脱离体制的现象进行过度解读。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日剧《我的裙子去哪儿了》中就有一位女装癖同性恋原田老师,他直言自己的身份特殊的确给他带来了许多不便,吃了很多亏,怎么嘲笑我是你的自由,但如果就这样随意的看不起别人、嘲笑别人,这才是丑陋到了极点。在环境中呆久了许多东西似乎成了常识,跳出常识之外的知识,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拒绝,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会表现出不理解,甚至歧视。殊不知丢掉了原本自我,还没有同理心的人才是最丑陋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大环境,很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丢失了原本的自己。
当一个喜欢看书的人被一群朋友绑架去玩王者荣耀,当一个不喜欢网购的人被朋友圈绑架安装上了拼多多,你是否觉得可怜或是可悲呢?体制化的终极杀招就是道德绑架,别人这个年纪都结婚了你也应该结婚,别人都去学医了你也应该学医。用大众的人数优势来对单一个体的想法进行道德绑架,这是很多人难以跳出体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究竟如何才能像安迪一样永远向往自由,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呢?试试抱着和而不同的心态去做自己吧。
人是生而自由- 何为自由:当我们在讨论如何才能获得自由时,我们应当先理解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自由,而是你心里有着明确的目标,在做的每一件事里发现意义。狱友为何会被肖申克监狱所同化而安迪却能超然其中呢?因为他心里知道,他是来赎罪的,他并非在狱中惶惶度日,而是每天策划着如何逃出去,如何改善大家的生活,如何为自己之前犯下的错忏悔。第一,面对凶恶的狱卒,他敢以帮忙为由插入话题。在安迪心中自己、狱友以及狱卒之间并没有什么身份差距,所以他敢这么做,并且报酬也就是希望能够和狱友们喝顿冰啤酒,他成功的让大家享受了阳光洒在身上喝着啤酒的片刻自由;第二,他坚持不懈,他用了6年的时间,坚持每天给政府写信,要求得到拨款,增加图书馆的书籍,最后政府只好予以妥协,希望安迪可以封笔;他趁着狱卒不在的时候锁上播音室的门,一瞬间肖申克监狱里响起动听的音乐,所有的人都站起来聆听着这动人的歌声……瑞德说,“那一刻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仿佛又重获了自由。”监狱无法侵蚀安迪的内心,他知道为什么要去喝啤酒为什么要听音乐甚至呆在监狱之中,这一切都有意义,这一切都是本心的召唤,都是对自由的表达。何为自由?有一种鸟你是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安迪就是这样的人。
- 何为自我:安迪每一次的特立独行都承担着风险也受到了惩罚。当他打断狱卒们的对话时,差点被扔下了房顶;当他请求再次获得政府拨款的时候由原先的一周一封信变成了一周两封信;当他锁起播音室的门放音乐的时候被关了一个星期的禁闭。自我,生命,惠特曼也曾沉思这个问题,如果在愚昧的城市中苟活,当你生命燃尽时你只能感叹原来自己从没有活过。因为你的存在,世界才显得有意义,所以安迪才会敢于以生命为注,去追寻自我。
- 保持本我的善良:正是因为监狱中的人几乎都对一个逝去的生命漠不关心,才显得此刻安迪的关心突兀而感动,“我只是不希望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好像使肖申克又多了一丝温暖和情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忙到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谁都不希望因为别人而耽搁自己的步伐。但有些时候不妨停下来看一看周围人的生活,给予他人适当的关心与温暖,古印度有语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从来没有要求你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之手,但一句简单的问候确可以给他人带来力量。
- 适当妥协:安迪说,“可笑的是我在外面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但来到这里之后我却搞起了欺骗。”并不是说为了生活而去做不好的事情,只是现实有时真的很残酷,在监狱中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安迪不得不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典狱长洗钱。有时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般美好。战国时期的孙膑被庞涓剜了双膝后,靠着装疯卖傻的妥协,不断的忍气吞声,最后也一样回到故土灭了庞涓。而进了监狱的安迪,就像是被捕捉了的鸟儿,刚开始的他或许默不作声,不与任何人交谈,也拒绝“进食。”但过了几天后,他开始学会适应与妥协。仅仅拥有美好的期盼与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超越现实的理想永远只会成为空想。
- 追寻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这些高耸的石墙关不住的它在人们的内心,是别人都夺不走的,它就是希望。”可瑞德听完安迪的话却说,“希望是个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人疯掉。希望在牢里没有什么用,你还是死心吧。”
在这段对话中,安迪和瑞德似乎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一个活得更加勇敢和充满生机,一个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不再对生活抱有热情与希望。不能说孰是孰非,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但确取决于灵魂深处的你。事实证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带着他的希望,结束了长期的隐忍,彻底逃离了这个体制化的监狱。我始终认为一个愿意相信未来和明天的人是快乐的,即使当下的生活并不能使他满意,但心中有信仰,那束阳光终会有突破乌云之日。
心系希望,追求自由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生来都似乎有着一个固定的格局,像一个格子间。到了相应的年龄段就去做相应的事情,一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成了约定俗成,上学谈恋爱结婚生子。一旦没有在相应的年龄做相应的事情或许会遭受他人的议论。为了避免这些闲言碎语,我们可能不得不渐渐被生活同化,慢慢的开始浑浑噩噩,按部就班。缺失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奇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生活这部剧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当看到它的阴暗面时,或许也就失去了儿时的纯真,热切的跳动着的心也会慢慢变冷。但其实无论是成为充满希望的安迪还是务实却又不丧失生的希望的瑞德,都没有关系。或许在生活的棱角中,那个真实的你早已不复存在。但我仍希望,在看尽黑暗面后的你会觉得人间值得。纵然它体制化,纵然它会逼迫你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请不要忘记那个原本的自己。希望以后的你不会活成现在的你讨厌的样子。也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我们常常怯与道德绑架的威胁而难以跳出体制。怯弱囚禁人的灵魂,而希望可以令你感到自由。追求自我并非只是一个梦想,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去做。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展开就销声匿迹。夜晚没有星的璀璨却有属于自己的广袤与深邃;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真实的本我,不必矫揉造作,洗尽韶华,秀出最真实的自己,展现人生本色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