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一心剿共,对华北政局是能拖就拖,同时呢,还要摆出高姿态,做些官样文章,而私下的电文往来,蒋汪都最大限度地授权给黄郛与何应钦,要求他们权宜行事,底线是不承认满洲国,和割让东四省。

黄郛是陈其美、蒋介石的结义兄弟,绍兴人,北伐时为济南惨案背锅,辞去了外交总长一职,这次,还得继续背锅。靠着29军等部队的英勇表现,黄何二人有了底气,1933年5月,塘沽协定终于签订。

两个怪邻居(俩坏邻居)(1)

黄郛

大致内容为:日本军队暂时撤出长城之外,变相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8月,天津《大公报》记者王芸生采访了黄郛,他说:“这一年来的经过,一般人以为我黄某天生贱骨头,甘心做卖国贼,尽做矮人;我并非不知道伸腰,但国家既需要我唱这出戏,只得牺牲个人以为之。”

不久,黄郛托病而辞掉了所有职务,再度隐居在莫干山,读书学佛,在山里办教育。他曾经感叹地说:“中国真是不幸,两个邻居都不是善类,如果是个家,我早就搬走了;如今是个不可搬的国,只得先顾缓急轻重。”

比较而言,他对苏俄始终深抱戒心,一直反对国民党的联俄策略,认为中日同一文化源流,应该与日本的开明人士多多交流,总强于较力打斗。他说:“中日关系与中苏关系比,无论如何不应该放弃日本这一条路。”1936年12月6日,黄郛患肝癌在上海病逝,时年5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