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0公里,“疾风”趴了下去这只全队最灵活、耐力最好的马里努阿犬,在返程的路上,耷拉下了上翘的尾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搜救犬的壮年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搜救犬的壮年介绍(搜救犬疾风的100公里)

搜救犬的壮年介绍

最后20公里,“疾风”趴了下去。这只全队最灵活、耐力最好的马里努阿犬,在返程的路上,耷拉下了上翘的尾巴。

四肢裸露出被碎石划伤的皮肉,出发时特意换上的新鞋已磨破了洞。趴下后,它迫不及待地闭上了眼睛。

一、二、三……十秒后,它睁开眼看到训导员越走越远的身影,连忙支起四肢跟上去。

自9月5日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四中队徒步前往震区救援起,两天一夜里,唯一的搜救犬疾风徒步行进100公里,搜寻了近30处废墟。

搜救犬疾风在搜寻倒塌房屋中的生命气息。受访者供图

被选中的“队员”

它体长一米,肌肉流畅,耳朵挺立,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疾风是一只马里努阿犬,取名时,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四中队训导员龙潜希望它“跑得够快”。

2021年,西昌大队想增设一支搜救犬队伍。因为平日喜欢小狗,龙潜主动报了名,被派往昆明一警犬基地培训。疾风当时在另一救援队培训,后来辗转来到龙潜这里。培训了一个月后,不到一岁的疾风显露出“灵活、耐力持久”的特性。有别的队伍来讨要疾风,龙潜舍不得,“我们有缘分。”

它没有辜负期待。自2021年5月26日来到西昌大队四中队,它是全队4只搜救犬中最大,同时也是最灵活、耐力最好的。“别的犬跑四五公里就喘粗气了,它跑10公里还轻轻松松。”

平日训练中的疾风。 受访者供图

9月5日下午1点半,西昌大队接到地震救援消息:雅安市草科乡道路受阻,人员伤亡、房屋受灾情况未明。西昌大队接过了救援任务。

疾风也被选中。这算是它第一次参与搜救行动。

出发前,龙潜特地给它换上了四只新鞋。执行野外任务时,为防止刮伤脚板,搜救犬会穿上犬鞋,疾风的旧鞋还没穿坏,若没有此次地震,龙潜还舍不得给它新鞋子。

近8小时的奔波,9月5日晚9点,西昌大队四中队共38人抵达雅安市石棉县新棉乡。通往草科乡的211省道被山石塌方阻断,他们只能在新棉乡搭起临时码头,从大渡河横渡。

西昌大队有2艘橡皮艇,龙潜与疾风坐在第二艘。自新棉乡至上游对岸的码头,橡皮艇一共走了8公里,近50分钟的时间。抵达码头后,晚10点30分,龙潜等7人一犬组成前突小队,徒步前往30公里外的草科乡。

连跑45公里

疾风翘着尾巴,冲在小队最前面。

大大小小的碎石铺满了震后的211省道。它在石缝与废墟中东闻西嗅。2岁的马里努阿犬如同14岁的人类,正值青少年,“对新鲜的东西都感到好奇。”

“出发时我并不担心它的体力。”龙潜说。日常训练时,疾风跑个二三十公里才会累。反倒因为担心它太兴奋,会滑倒,在遇到塌方需要爬山之前,龙潜给它牵上了绳子。

夜色笼罩着前行的道路。时不时就会遇到碎石与塌方,余震也三不五时地袭来,每当此时,疾风会眼露恐惧,不敢再往前走,龙潜就抱着它安抚。

当走到一些被损毁的车辆和倒塌的房屋前,疾风都会去转上一圈,闻一闻有没有生命气息。如果它绕一圈就回来了,这表示并没有人困在这里,救援队再次前行。

9月6日,疾风与前突小队徒步前往草科乡。 受访者供图

9月6日凌晨4点,救援队在一个隧道口休整了两小时,6点再次出发。一直到中午11点,前突小队徒步30公里,终于抵达草科乡。在草科乡仅休息了15分钟,得知15公里外的和坪村有失联人员,救援队立即上路。这一次,龙潜感受到了疾风的疲惫。

它仍旧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但龙潜发现它“没有原来那么精神了”——原本上翘的尾巴,微微耷拉下来,步伐也没有原来的稳健了。抵达和坪村失联人员房屋旁边,龙潜先让它休息了一会,“如果它太疲惫,搜救的状态就会下滑。”

房子共两层,由于山石滚落,一层陷在地下,二层成为废墟,上面还有巨大的山石压着。在将近300平方米的废墟上,疾风围着房子嗅、穿过破壁闻。

15分钟后,它在一处废墟前吼叫起来,摇着尾巴。生命气息来自在地下七八米深的卧室位置。龙潜等人迅速开始救援。

每一只鞋都磨破了洞

搜救是与死神赛跑,作为唯一的搜救犬,等待疾风的,还有最后打通石棉县与甘孜州20公里抢险盲区的任务。

9月6日下午6点,疾风再次徒步15公里返回草科乡。7日早8点,它跟着前突小队开启了第二场搜救。

从石棉县前往甘孜州只能走山路。崎岖的山石数次拦住了疾风。“搜救犬不知道哪块石头是松的,哪块石头是稳的,脚随时会陷进去卡住,它一路都是这样磕磕碰碰过来的。”龙潜回忆,他时常需要救出被困的疾风,遇到宽些的河沟,他还抱着31公斤的疾风过河。

搜寻了十多处位置后,未发现被困人员,救援队这才安心走上返程。

返程前,救援队在甘孜州界碑处拍了张合照。合照中,疾风不再像往常一样昂首挺胸,而是趴在地上。

夜幕低垂,最后的20公里,疾风已经跟不上队了,有六七次,它干脆趴了下去,闭上眼睛。

龙潜忍住没有回头,径自朝前走。“这对它也是一个考验,我不能选择把它抱着或背着。”过了10秒,疾风又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跟上。

路上,疾风做了回“明星”。有村民拿着火腿肠和矿泉水喂它;看到疾风累趴下了,村民催促救援队抬担架送它;看到它支棱着瘸腿,人们忍不住称赞“这只狗真乖啊”。

疾风被磨破的新鞋。 受访者供图

回到草科乡基地后,龙潜脱下疾风的鞋,发现每一只鞋都磨破了洞。它的四肢被碎石刮伤,前左脚还起了两个水泡。

难得安睡的一晚,疾风紧紧偎着龙潜。“太累了,它没有安全感了。”龙潜说,虽然体能垮了,但这次抢险救灾对疾风来说,也是一次成长。再遇到余震,它的眼里已经不再有恐惧。

休整两天后,疾风的状态恢复了不少。救援队的任务还在继续,而作为打通泸定地震最后一处抢险盲区的搜救犬,疾风的使命已然完成。

新京报记者 徐巧丽

编辑 刘倩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