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1)

醉里挑灯看剑。画面感非常强的一句:喝醉了,去把灯挑得更亮,把剑放在火光下仔细端详。电视里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很明显这是在回想这把剑起作用的日子,也就是用这把剑的日子,也就是曾经在军中的日子。所以梦回吹角连营,这个梦其实是无睡之梦,用人话来说就是回忆。梦回,可以说像做梦一样回忆,往事如梦这种感觉。吹角连营,一般认为是倒装句,整个连营都在吹号角,但是老严认为不调整顺序更好。连营就是连成一条线的营寨,很多的营房,一座挨着一座,这样形成一条线。连营吹角,是一起响起来,吹角连营,是角声依次响起,并连成一条线,这是多生动的画面!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2)

当然,吹角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士兵涌出营房,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但是作者并没有继续写下去。八百里分麾下炙,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麾下分八百里炙。麾,就是旗帜,在这里指的是军旗。八百里,可以直接翻译成牛。《世说新语·汰侈》说:“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有时候作者为了照顾平仄,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来代表同一种东西。比如伟人有过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老严写过一句“五德又啼晨”,五德和雄鸡代表的是同一种动物,都是大公鸡。在古代大公鸡又叫五德禽。炙,就是烤肉。所以这一句其实非常简单:在军旗下分吃烤牛肉。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3)

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是一种琴,有五十根弦,这种琴后来改进了,成了二十五弦,好像就是竖琴,存疑。翻,翻唱,这个词大家都知道,甚至比老严还了解得多。为什么这里要用翻唱这个词呢?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出生在敌占区,他曾经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和金军作战。这里回忆的就是那时的情形。而塞外声指的是在塞外驻的战士们的音乐。这些音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思乡乐,催人泪下。一种是励志乐,用来鼓励战士们的,非常雄浑豪迈。这里当然指的是后一种。山东的起义军奏塞外征戍的音乐,所以是翻唱。这是为了激励,为了壮军威。沙场秋点兵,这是这首词中最著名的一句。沙场一般是指的战场,但这里应该是训练场。古代点兵一般都在秋天。这个原因其实很直接,中国古代大多数战争都是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而游牧民族到了秋天,牛肥马壮,接下来一年都是消耗,就能够预测来年够不够吃,如果不够,就要南下侵略抢劫。因此他们对中原出兵一般都在秋天,而中原的抵抗当然也就在秋天了。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4)

要注意,这一句是一个单独的意象。事实上在上阙的五句话中,每一句都是单独的意象,互相之间并没有前后关系,共同剪辑成一个主题下的画面,这个主题就是军队。第一个画面是现实,后面的都是回忆。下阕承接这些画面,但是动感更强,而且性质也变了。的卢,是古代的一匹骏马,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这匹马本来是张武的,后来归属了刘备。马作的卢飞快,意思是战马都在模仿的卢,像飞一样快。弓如霹雳弦惊,说的是在射箭的时候,弓的形状变化就像闪电一样,因为它会从满弓恢复到正常状态。弦惊,弦发出刺耳的声音。上面两句可以理解为军事训练,但是老严更倾向于交战。理解为军事训练,是承接上面的沙场秋点兵。理解为交战,既承接了上文,又引出后面的话来。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可以说依然在回忆中,也可以说是回到现实中来了。总之作者的这个理想从来没有打消过。这的以句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字面意义,复杂的是背景意义,甚至老严一时间都没有想好从哪里说起。先说家天下吧。在封建社会,皇帝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产业,所以忠君就是爱国,为国分忧就是为皇帝分忧,国家大事就是君主家事。所以,辛弃疾把北伐说成是君王的天下事。看《水浒传》的时候,大家可能注意到,杨志永远都有一个目的:封妻荫子。就是给朝廷做事情,有很大的功劳,自己加官进爵是当然的了,如果爵位比较高,那还会封他的老婆。对于什么绝味的人才可以封他的老婆,以及封什么级别,历朝历代规定不尽相同。有一些封爵是世袭的,也就是自己奋斗得到了封爵,连儿子孙子都能享受,这叫荫子,荫庇自己的儿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功名才会加官进爵,才会诰命封妻,这是生前之名。而传给子孙的待遇,那是身后之名。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6)

大家都知道李广难封的故事。李广为什么那么希望封候?除了社会对自己功劳的承认,出行由特定的仪仗队,更主要的是侯爵可以是世袭,如果没有犯严重错误,子子孙孙都可以享受的。所以封建社会人对封爵的渴望,不亚于今天某些人参选总统的劲头。所以辛弃疾强烈希望收复北方,当然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里面,也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这两者毫不冲突,非常和谐统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袁隆平、钟南山一辈子为国做事,他们的待遇就是这么挣来的。

在整个封建社会,武官封爵都比文官容易多了。清朝时候岳钟琪和张廷玉,前者是武官,后者是文官,前者协助年羹尧平定青海,后来在平定西域的战争中失败了,然而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公爵。张廷玉年纪轻轻就是宰相,从上书房到军机大臣,干了一辈子的宰相,威震天下,到老才封了个伯爵。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7)

所以摆在辛弃疾面前的路,最好的是通过几次战斗,恢复失去的河山,然后论功行赏,加官进爵。然而他为这等了一辈子,从22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踏上过敌占区。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希望收复河山,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而事实上现在已经白发苍苍,眼看着老了,无法参加战斗了,还完全没有能实现理想的迹象。“可怜白发生”,他终于从自己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这5个字包含着多少痛彻心扉!我们知道,所谓的词就是歌词。最初的词这种文学作品,其实是根据已经有的曲谱来填写歌词。字词可能不一样,但是曲子是一样的,所以不同的词句子结构都一样、平仄都一样。到后来随着曲子的失传,词就只剩下词牌和词律,人们就根据词律来填词。所谓词律,就是为了歌唱的时候顺畅圆润,有的调子必须配平声字,有的必须是入声字。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8)

早期的词,内容和词牌名是有一定关系的,所谓念奴娇就是写女人的娇态,所谓满江红就是写夕阳下的江景。后来随着填词的人越来越多,内容和词牌渐渐不相关了,《念奴娇》可以写赤壁之战,毫不相关,《永遇乐》可以写沧桑之仇,背道而驰。到了南宋,甚至还有自度曲,在没有曲子的情况下只根据平仄韵律创造词谱。而辛弃疾的这一首《破阵子》,是少见的词牌名跟内容有一定相关的,对内容的表达有补充作用。破阵子,就是残破的军阵。作者描写的这些军事图景,一幅一幅的画,都是单独的,并没有连贯性。因此可以说他写的就是残破的阵子。所以虽然点明了是壮歌,事实上表达的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沧桑。这种残破,当然是回忆的零零碎碎,但是在我们读起来,是梦的破灭,是人生的残缺不缺。每一张画面就像一张羊皮,一层一层裹住人的心脏,让读者越来越透不过气来。

辛弃疾最有名的4句话(辛弃疾破阵子为什么写偏了)(9)

陈同甫名叫陈亮,同甫是他的字。陈亮也是一个著名词人,同时也是坚决的主战派。他和辛弃疾志趣相投,理想一致,因此关系非常好。陈亮曾经上疏朝廷,力主出兵收复北方,然而得罪了投降派,被贬到边远地方。辛弃疾和他经常书信来往,作词鼓励对方,这首词,就是写来跟陈亮共勉的,所以题目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也有心写出沙场的恢弘,有心共同培养两人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受到的打击实在太深了,所以这首词写出了心灵深处的那种悲凉,写出了壮志未酬的那种凄惨,写出了压抑多年的喊叫,写出了人生将尽的那种极度无奈。当时能够读懂的,恐怕只有志同道合的陈亮了。几百年之后能读懂的人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老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