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1)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黄金时间。 又一部堪称王炸的文化节目恢弘开播。

电视上,撒贝宁激动地哭了。荧屏前,观众们感动地哭了。

这档节目的名字叫《典籍里的中国》。

沉浸式的舞台体验,深入浅出讲述风格,戏骨演员的动情演绎,古今对话的呈现方式。

网友直呼没看够!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用文字记录中国的历史,讲述中国的故事。

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先人的心血和智慧。

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延绵至今。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2)

《典籍里的中国》以跨时空对话的方式,讲述典籍故事,对话华夏先贤,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与 “古代护书人”伏生(倪大红饰演)隔空对话。带你穿越千年,走进《尚书》里的中国。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和观众见面的,是被称作“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

尽管这是一部被形容为“佶屈聱牙”的作品,但古今中外都无法忽视其珍贵的价值。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中国政治思想最早的源头著作。

英国汉学家彭马田就曾说过: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3)

尚书,被称作《书》、《书经》或《尚书》。尽管称呼不同,但都没有离开“书”字。

“书”在甲骨、金文原形里是手里握着一支笔的形象,所以书的本意就是“写”。

用作名词,指的是“被书写下来的”或者说是“被记录下来的”。

那么《尚书》的“尚”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说法是,“尚”就是“上”,上古、上世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

另一说法认为,“尚”者,上也,指君上、帝王。指上世帝王留下的书。

古代君王做什么事,一定要有史官来记载。一个史官专门记录君王讲的话,另一个专门记君王的行动,这些材料编纂起来,就成了《尚书》。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4)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最让观众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用生命诠释“薪火相传”的片段。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天下藏书大都被毁。

《尚书》也难逃此劫,最后只剩下了一部,藏在当时的儒学博士伏生家里。

为躲避战乱,保护《尚书》,伏生与妻子儿女离开咸阳回山东老家。

途中遭遇兵劫,伏生的儿子为护《尚书》,与乱兵以命相搏而死,女儿也险些冻饿致死。妻子陪着他颠沛流离,病死于荒野。

伏生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老家。家乡也在遭受战乱,他只好将《尚书》藏在老宅的墙壁中。

二十余年颠沛在外,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家中所藏《尚书》。

待天下初定,伏生再回家园,发掘墙壁,发现书简多已朽毁 ,完整的篇目仅剩二十八篇。

后来,汉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到山东,听伏生讲《尚书》,《尚书》得以保存、流传。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5)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节目里并没有提及。在当时,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没有现在这么方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不同地方的人语言交流非常困难。

派去听书的晁错是河南人,而传书人浮生则是山东人。

两人语言自然不通,就让浮生的女儿来做翻译。但依然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晁错没太听明白。

后来,晁错就凭着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写出了一部《尚书》。可见,典籍传承之艰难。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6)

浮生传书后,欣慰的说:我一生,读《尚书》、护《尚书》、传《尚书》,而今将《尚书》还于天下,我已无憾矣!

后来,孔子后人孔安国竭尽全力推广《尚书》,使之广为流传。

再后来,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唐代以青石刻成《开成石经》,其中的《尚书》也成为后世的标准读本。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学者先贤接力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典籍。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答案也许就藏在这些世代相传的典籍里。

尚书是一本成熟的历史著作吗(佶屈聱牙的尚书这回终于能看懂了)(7)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

在《尚书》开篇之后,将有《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典籍陆续在节目里与观众见面。

让我们一起,打开典籍,对话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