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21日电 题:市场回暖 活力渐显——来自长三角的一线经济信号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张璇、魏董华
企业生产“火”起来,物流加快“跑”起来,消费逐步“热”起来……在各地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记者日前在长三角一线走访看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市场复苏的活力逐步显现。
订单数上涨,企业生产“火”起来
机器声轰鸣,一辆辆整车陆续下线……走进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眼前一派繁忙景象。18日,这家工厂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每天可下线900多辆整车。
“疫情冲击下,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工厂总监陈培锋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6月以来,上汽集团汽车产量已超过20万辆,同比增加30%左右。
德国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组装线正在作业。(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摄)
产量、订单增长的背后,是企业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回升。走进专注汽配行业的德国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生产忙碌有序。半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零部件巧妙“组合”在一起,拼装成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后下线。
斯泰必鲁斯浙江公司工厂长马云杰说,三四月份企业订单约为正常时期的5成,进入6月已完全恢复,本月出货量预计创新高。“订单量逐步增加,我们也在加快生产,希望能将前期落下的产能补回来,力争实现今年产值翻番的目标。”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企业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忙着在海外考察工厂、访问客户。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他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内市场的新赛道,加大相关产品研发力度,今年立下5亿元的销售目标。
市场预期改善的态势在一些经济先行指标中也有所体现。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仍处于荣枯线以下,但双双实现回升。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采访发现,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企业加快削减原先积压的库存。一些企业负责人坦言,疫情期间损失的订单难以一下子恢复,但坚信市场需求一直存在,疫情过去需求就会释放出来。
包裹量增加,物流加快“跑”起来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西溪蝶园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包裹。驿站负责人芦菲告诉记者,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年中促销活动推进,自6月初以来,驿站收到的包裹数从平均每天2000件增加到3300件以上。
包裹量递增背后,是快递物流的加快运转。浙江省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自5月20日至6月18日,浙江省邮政快递行业揽收量达21.35亿件,同比增长5.46%。菜鸟物流数据显示,今年“618”快递预售极速达服务单量同比增长110%。
6月18日,在浙江杭州一处快递驿站,一名收揽件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入站的快递包裹。(新华社记者 张璇 摄)
年中促销之际,多家快递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运力保障。京东在物流枢纽城市义乌、温州投入使用两座物流园区;百世供应链启动新建分仓,确保订单分流不受影响;圆通60个集运中心新增摆臂、摆轮自动分拣设备,提升中转效率。
港口,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在宁波舟山港,船来船往,一派繁忙。宁波舟山港有关负责人说,继4月首次突破“300万标箱”大关后,宁波舟山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超33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6%,创历史新高。5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
需求不断改善,消费逐步“热”起来
夜幕降临,杭州多个“夜经济”商圈热闹起来。“最近生意恢复了很多,平均一天可以做100桌左右。”杭州一家临街餐饮店薛三爷铁锅肥肠总经理薛猛说,晚9点还有不少人排队,一张桌子最高翻桌8次,“感觉烟火气又回来了。”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端午假期首日峰值人流刷新今年以来最高值;在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的人流量已恢复到疫情前一半左右……不少经营者感慨,生意在“慢慢恢复”“开始回血”。
6月16日,位于浙江杭州的银泰百货门前,消费者在商场促销活动中排队体验。(新华社记者 张璇 摄)
线下回暖提速,线上开足马力。“618”活动期间,不少平台反馈销售好于预期,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拼多多平台家电行业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100%。
浙江杭州17日发放的1000万张数字消费券两天拉动消费近6亿元;江苏多地相继发放惠民消费券,覆盖餐饮、家电、体育消费等领域……多地发放的消费券,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当前,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复苏对稳住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接下来,既要通过稳就业、稳收入增强消费信心,也要加快拓展新型消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