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唯有胜利,才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底气。

一场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干翻了美国及其仆从国,也让新中国因为胜利,成了世界五强之一。

成了五强,就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让中国有了左右世界时局的力量。

简言之:有些问题不找中国没办法解决。

这不,1954年1月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上,苏联就郑重提出:要求中国参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一听这话,美国外长杜勒斯表达了反对,但左右权衡之后又发现,如果新中国不参加,问题完全没办法解决。

只能同意中国参加会议。

这参会可跟当年蒋介石成为四巨头的概念不同,抗日战争虽然艰苦,但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依旧跟朝鲜战争后的新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消息传到国内,毛主席特别欣慰,因为美国做派,等于承认了中国五大国地位。

且看这五大强国,中、苏、美、英、法,不就是联合国五常吗?

朝鲜战争就是如此,让当时还没有成为联合国成员的中国,有了五常地位。

受邀参会要指定人选啊,这人选也必定是周总理。主席和总理的关系人尽皆知,如此国际大事,周总理也是欣然领命!

领命之后,才有了一段传奇和在日内瓦会议上的龙争虎斗。

博弈之后,美国外长争斗不过,借口病重避战。法国拉尼埃内阁顶不住压力,在会议期间直接下台。

这真是。

周总理一出马,战美斗法普传奇。

新中国一参会,世界格局大变样。

这大变样,从一场特殊的送别开始。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一:毛主席送别,不必请示

1954年4月19日夜,刚从莫斯科回到北京的周总理,正在准备明日的日内瓦之行,却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的电话。

一番寒暄后总理问:明天,我就要率领代表团去日内瓦了,主席还有什么指示吗?

毛主席说:指示那倒没有,但我要为你送行。

这话让周总理不安劝道:不,主席的心意我领了,明天上午飞机就要起飞了,现在已经是深夜了,你还没有休息,再到机场送我,岂不太劳累了?千万不要去了。

听完这话,毛主席也解释说:机场我可以不去,由朱德、少奇、陈云他们代劳,我想在一个仙境的地方为你送行。

这话中的仙境,让周总理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就问:仙境,仙境,哪里有仙境?

毛主席一听,哈哈大笑,随后总理恍然大悟说:你说是瀛台?

听完周总理的话,毛主席才道明真意:对,对极了!我请你在那里吃宵夜,我叫大师傅搞点小吃,放下电话,我们就去好吗?

如此盛情相邀,容不得总理拒绝,可周总理不愿主席操劳,还是婉拒了!

随后两人一番互相关心,打开话匣子的毛主席说了重点:关于日内瓦会议,中央已批准你提出的方针,并且已授权你全权负责,没有大事,特殊的事,也不必请示中央,或者请示了中央也不一定批复。

这庄重授权背后,是战友间的绝对信任,也是以国事相托后,那沉甸甸的责任!

说完这话,毛主席继续说:朝鲜战争,我们是逼着鸭子上架的。现在印度支那战争还在进行,我们要给予大力的支援,负担很重。当然这是为了印支人民的解放事业,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可是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屡受外国侵略,战祸不断,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亟需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日内瓦会议能够达成一些协议,使朝鲜的和平得以巩固,印度支那战争能够停止下来,哪怕是停它一段时间也好。

这话背后的忧国忧民,让周总理感同身受,回应到:有人误以为我们是好战的,其实,我们最不希望再打仗而最需要的是和平,是最爱和平的。我们代表团要高举和平的旗帜,协商的旗帜,为了和平,我们可以做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2)

(和平)

一看周总理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毛主席在交谈最后说了一句话:这你比我有经验,有办法,一定可以做好! 

这一定可以做好,无疑让总理斗志满满!

1954年4月20日,带着新中国所有人的希望,周总理登上了去往日内瓦的飞机。

送行的陈毅元帅还特意念了一首自己的送别诗:《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

朝战方停,今又喜越南报捷。

域内事,农林恢复,更兴工业。 

国营经济蒸蒸上,私有厂商齐改辙。 

不数年,风貌一番新,新中国。

板门店,谈未歇; 

日年瓦,话重说。

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 

不管豺狼多诡计,我方事事持原则。 

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3)

(陈毅元帅)

二:新中国外交旋风。

出发之后的周总理,在4月24日下午3点半正式抵达日内瓦。

许久未见的中国外交代表团,引发了无数记者关注,他们都想一睹周总理的风采。

就在众人寻思的时候,身穿黑色中山装,头戴黑色礼帽,外搭深灰色大衣的周总理出现了。

儒雅的外貌,潇洒的举止,一下子成为镜头中的焦点人物。

各国舆论代表纷纷认同地说:只有新中国参与的日内瓦会议,才有举办的必要。

这疯狂的鼓吹,并没有让周总理失去冷静,五方会谈中英、美、法依旧占据多数,只有中苏联合才能共抗时局。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4)

(周总理抵达日内瓦)

为此,周总理后续还特意去机场迎接了苏联代表团的到来。

周总理还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机场跑道亲切握手拥抱。宛如投桃报李般,下飞机之后的莫洛托夫也在发言中,特意强调了中国世界五强的地位, 强调了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态度。

看着西方记者的疯狂,久经考验的莫洛托夫认为这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就跟周总理说:我们稍微走慢一点儿,站下来,略谈几句,给他们留下几个镜头。

总理含笑同意,边走边说,相谈甚欢,也让西方记者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时刻。

这就是中苏联合抗击霸权美国的写照啊!

这话当然有道理!

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刚刚去世,正处于权力交接的空档期,美国人指望抓住机会,跟苏联争夺势力范围,强化对亚洲国家的控制,正因此才有了日内瓦会议的举办和中国的参会。

美国人所图不小,而且态度非常蛮横。

这不,杜勒斯一来就在打听周恩来。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5)

(莫洛托夫和斯大林)

三:杜勒斯傲娇,让周总理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杜勒斯下飞机就问:周恩来到了吗?

一看老大这么急,手下人立马拍马屁说:中国代表团因为穿着单调,都是一水的黑色中山装,让瑞士人以为是传教的,纷纷脱帽敬礼。

听完这话,杜勒斯笑了!

一看老大笑了,手下人又讨好地说:这样的乡巴佬,怎是堂堂美国外交官的对手!

看手下人态度杜勒斯矜持地说:周恩来不是乡巴佬,更非等闲之辈,向美国外交官传达命令,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我不希望在日内瓦会见周恩来,除非我们的汽车相撞!

这句话,足见杜勒斯的小气啊!

除了小气之外,他还专门使坏!

会议开始时间是4月26日下午3点05分,27号才是美国代表发言的日子。可杜勒斯却非要将美国代表发言的时间推迟一天到28日,指望跟周总理打擂台。

这背后争强好胜的意思很明显!

于是,4月28日,周总理和杜勒斯就成了会议的焦点。

发言当天,这老兄用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上主席台,谁也不正眼看一眼,就念起了发言稿,用贼喊捉贼的伎俩,将朝鲜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中国,要求中国撤军。

念完发言稿后,他就阴沉着脸直接走出门,离开了会议现场。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6)

(杜勒斯)

一看如此没有风度,周总理摇头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随后说出了自己在日内瓦会议上上的第一句话:今天,苏联、美国、英国、法兰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外长坐在同一张桌前,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开场白之后,周总理指责杜勒斯的发言不符合亚洲人民的利益,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美国指责在先,中国声明在后。

这让中美两国成立会议上的主要对手,周恩来也成了抗美先锋。

会后,深感周恩来难对付的杜勒斯,还专门托副国务卿史密斯跟莫洛托夫打听,如何跟周恩来交涉。

这史密斯也是个幽默的人,直接问莫洛托夫:我对阁下十分敬佩,都说你是很难对付的谈判者,人称“不”字先生,毫不妥协!

可是这话还没说完,莫洛托夫就明白他的意思,直接说:我算什么?周恩来才叫难以对付呢!

然后他给美国人支了一招:周恩来为人正直,可以私下接触!这私下接触的建议,让杜勒斯嗤之以鼻,私下接触了,不等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吗?

他要求美国代表团不能跟中国人握手,自己见到周总理主动接触都是扭头就跑,这还谈啥私下接触。

美方不愿接触,中方也不能放低身段吧?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7)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

四:中英关系缓和,周总理批驳杜勒斯!

会议僵持了,苏联人出现了。

在跟周总理商议后,中苏两国想了出妙招,那就是分化瓦解!

随后莫洛托夫出面,先后将周总理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请到别墅赴宴。

周总理早就知道,英国因为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驳斥中共的谴责”很恼火,明白这是英美有隔阂,就主动请艾登喝咖啡。

看着周总理递过来的咖啡,艾登顾左右而言他:苏联啥水果都有,就是没有菠萝。

善于见缝插针的莫洛托夫立马说:但是中国有,中国是一个极其富有的国家。

这言外之意艾登听明白了也附和说:是的,可惜我没有去过中国。

这话宛如等待邀请一样,莫洛托夫马上回应说:艾登先生应该到中国去一次。

两方就这么在打开话匣子后,有了一番深入交谈,也达成了共识,更让中英关系,在日内瓦会议现场获得了明显改善。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8)

(周总理和艾登)

英国人的态度改变,让美国人感知到了,也让杜勒斯阵脚大乱。

后来的一场小型闭门会上,周总理更是对着顽固杜勒斯批驳说:我们到这里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跟你们吵架的,不要摆出一副指责别人的架势。你的讲话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你究竟准备怎么解决,把你的方案拿出来嘛!

提出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甩流氓。

周总理的问话让杜勒斯乱了阵脚,随后居然提了个昏招:强调由联合国监督朝鲜选举。

这话让周总理抓住了把柄,因为联合国军的组建,让联合国都是交战一方了。

不算第三方如何监督任何问题?

听完这话,杜勒斯开始狡辩,可是任何狡辩,在事实面前都苍白无力。

持续几轮会谈下来,杜勒斯心惊肉跳,这周总理太厉害了,自己搞不定啊!

当时的杜勒斯,身体状况也不好,得了癌症的他对于外交博弈渐渐力不从心,就在1954年5月3日发表了离去声明。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将军成了美国代表团团长。

一看对手走了,周恩来指示乔冠华和吴冷西,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述评《杜勒斯就要回家了》,讽刺杜勒斯说:

杜勒斯反对从朝鲜撤退美国侵略军的“理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撤退只意味着5英里,而美国军队的撤退却意味着5000英里,回到朝鲜至少需要几个星期!这种‘雄辩’简直已经成了这里的新闻记者们的一种笑料了,地理上的距离既是不会改变的,美国军队也就可以永远不从朝鲜撤退吗?

这辛辣讽刺,是总理高超斗争艺术体现。

五国会议,英国态度松动,时局发生反转,博弈的对手还剩美国和法国。

如何破局咧?大胜或许是个好办法。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9)

(日内瓦会议)

五:打下奠边府,什么都好谈。

当时的法国,为何紧跟美国?

因为美国支持法国继续控制中南半岛,打击北越啊!

一见这状况,周总理就跟莫洛托夫、范文同、南日等人协商。商议之后,周总理明白,越南人民军打得不顺利就是法国人的底气。

必须要打一场胜仗,才能让法国人消停。

于是就决定帮助越南人拿下奠边府。 

当时的越南前线,法国人在奠边府驻扎了21个营还有十多个连的兵力,还修筑了坚固的堡垒,这状况让胡志明一筹莫展。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授意下,彭老总开始调兵遣将了。

他先是帮助越南人将重炮、火箭炮送上前线,随后又派陈赓大将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亲临前线,协助胡志明,武元甲等同志指挥战斗。

越军也在支援后,顺利取得奠边府大捷,一鼓作气消灭法军主力,打通了中国援助越南的通道,让越南战场局势逆转。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0)

(奠边府大捷)

胜利也换来了外交上的战果。

5月8日日内瓦会议上,法国代表团入场时,一个个垂头丧气话不愿多说!

这状况让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笑了。

一听越南人的笑声,法国外长皮杜尔怒目而视说:这么严肃隆重的场合,你们笑什么?我们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幸灾乐祸!同你们这些幽灵打交道,真是岂有此理!

范文同留学过法国,听得懂法文,听完就讥讽说:噢,怪不得你们打败仗,原来是跟幽灵作战!

幽默的范文同博得满堂彩,也让皮杜尔狼狈不堪。

一场大胜,也在后续的会议出现了变化!

乔冠华抓住机会建议周总理说:我认为应该继续打击法国拉尼埃政府,它对停战缺乏诚意,已引起法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我们要打击主战派拉尼埃,支持主和派孟戴斯-弗朗斯。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1)

(乔冠华)

这建议获得了周总理的认可,周总理就跟莫洛托夫和范文同协商,如何让法国人知难而退。

这协商来协商去,就有了周总理5月27日的一个重要提议出炉。

周总理的发言,逻辑性强,亲切坦陈,切中要点,灵活性十足,收获了与会各国的热烈欢迎,也为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首个实质性协议:将越南问题交给越南南北方代表讨论定下了基调。

越南问题成立南北讨论,法国人尴尬啊!

主战的法国拉尼埃内阁也因为会议上的立场,饱受法国人诟病,在6月12日倒台了,上台的则是主张在四个星期内谋得印度支那和平的,法国激进社会党首领孟戴斯-弗朗斯。

这一番外交博弈,让无数法国和西方媒体钦佩的评价说:中国的周恩来只动了一下小手指,就把顽固追随美国的拉尼埃轰下了台。

法国新总理出现,周总理明白机会来了!

周总理专程前往伯尔尼会见孟戴斯-弗朗斯,说服了法国人接受意和平解决印支问题的建议,还建议范文同主动找孟戴斯-弗朗斯谈一谈,交换了法越两方的立场。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2)

(在越南的法军)

六:油盐不进的美国。

周总理就这么用高超的外交博弈,让英国松动,让法国政府换届,最后的对手只剩下美国人了。

对付美国人,周总理也早有腹稿!

他随即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见面说了一句话:莫老,我想争取史密斯!

听完这话,莫洛托夫摇头说:这不可能,简直是异想天开!

周总理一听,笑着说:美国代表团也不是铁板一块嘛!不能放弃做史密斯的工作。

这话终于让莫洛托夫回过味来:对,我想起来了,他对美国现行政策是有些不满。

这个他,就是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

这人啊,对美国侵朝政策多有不满,发表过不少反战言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但可以争取,意味着难度很大。

可是这难不倒周总理啊。

在跟莫洛托夫协商后,周总理决定对史密斯以礼相待,在会议上释放善意同时,也不断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善意态度终于让史密斯一改杜勒斯的冷淡,顶着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国后任职)的斥责,支持起了周总理,说:周恩来先生的建议包含着可供讨论的内容,其中有一些是可以接受的!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3)

(讲话的周总理)

只是这发言刚说完,杜勒斯就气势汹汹的将史密斯的正职给撸了,让副手罗伯逊成了发言人,也让美国人的态度,在日内瓦会议上又一次反转。

一看这状况,周总理毫不客气的说:罗伯逊与史密斯的发言有显著不同。美国代表团的意图是挑起争论,使协议不能达成。对付这种挑衅并不困难,但我们宁愿致力于求得和解,以期在原则上达成协议。中国代表团16日的建议是很清楚的,不可能有任何误解。

这话让代替史密斯发言的罗伯逊尴尬无比,只能硬着头皮说:我受美国政府指示,拒绝中国的建议!

罗伯逊话语一出口,迎来了满堂嘘声,也让他自己羞愧难当。

羞愧的罗伯逊事后将情况汇报给了杜勒斯,杜勒斯夜心生忧虑,原因无他。

首先:原本铁板一块的英、法、美三国,英国改了立场,法国柔和了态度,唯一还在搅屎的就剩下美国。

其次:中苏配合默契,掌握了会议主动。

最后:周总理的建设性意见,受到与会国的接受和欢迎,影响力日渐上升。

这是啥,此消彼长啊,如果按照周总理的步调走下去,美国将失去对会议的控制。

杜勒斯寻思一番后,当机立断面见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终止会议。

一见到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就说:老大啊,日内瓦会议局势不秒,周恩来和莫洛托夫联手,用统战手段,让我们自乱阵脚,不少人被迷惑了,就连法国拉尼埃内阁都倒了,法国代表皮杜尔随时会被调走,换个主和派过去,用退让妥协求和平,真这样了,美国在亚洲的全盘行动就会出问题,因此我建议,中断日内瓦会议,不开了。

听完这话,艾森豪威尔寻思一番后,婉拒了杜勒斯的建议,随后说道:从我们美国的战略考虑,对于英、法等盟国,既要尽可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联合他们,利用他们,但又不能完全迁就他们,更不能听从他们,必要时美国可以独行其事,不过那要很好地权衡利弊,尽可能不要闹翻脸。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的态度,中断会议可行,但是要协调英法的态度。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4)

七:众矢之的。

艾森豪威尔模棱两可的建议,让杜勒斯烦躁不安,这状况让艾森豪威尔认为他搞不好要闹事,就直接跟前方代表老部下史密斯写信说,尽快用合适的方式结束谈判,别给他们拖延时间的可能。

这又让会议生了波折。

6月15日召开的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中,周恩来就洞悉了变化:因为英法美又开始步调一致了。

一看如此,周总理灵机一动说:我提一个两句话的协议草案!它就是: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它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

这折中建议,相较于之前柔和很多,也让苏联、朝鲜、英国、澳大利亚纷纷赞成,唯有美国代表在反对。

一看美国态度,周总理挥手驳斥说:如果连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与和解的做法,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

这指着鼻子说美国人胡搅蛮缠的态度,让美国人难堪了。

比利时人都驳斥美国说:为了消除任何怀疑,我本人赞成大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一句话反转时局,也让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反水说道:据我了解,我们面前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所提出的建议。如果我的了解是正确的话,比利时代表认为这个建议表达了本会议的工作精神。

这言外之意就是,都答应了,就你美国不答应,你是要干啥?

一时间美国人成了众矢之的,若不是英国人圆场,估计难以下台。

即便如此,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还是准备将美国人在会议上的破坏性发言记录下来,交给世界媒体,让他们评论去。

形势就此又陷僵局,还是周总理发言打破了沉默:对于有些代表所说的话,是否可解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被排斥在将来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任何谈判之外?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认为,将来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诸位先生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剥夺了它在联合国中的合法权利和应有地位。

这场持续五小时的舌战,在周总理颇有建设性的话语之后,成了外交史上的美谈。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5)

(日内瓦会议)

美国代表破坏会议,中断会议的图某落空了,因为真中断了,等于美国成了国际社会的反面。

朝鲜问题尘埃落定,但印支问题还在拉锯,美国人依旧在作妖。

关键时刻又是周总理协调莫洛托夫和范文同(越南),提出继续利用西方国家矛盾,让美国收敛言行。

周总理随后拜访英国外长艾登,跟他坦诚说出了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诉求。

还顺势提出可以从柬埔寨和老挝撤出越南志愿军的问题。这建议让英国人喜笑颜开,就是该这样啊!

开了好头之后,周总理又面见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

一见面就直截的说:美国已在尽力破坏日内瓦会议。现在,各国外长都回日内瓦来了,而杜勒斯不来,我们对这种态度是不能满意的。杜勒斯现在到了巴黎,却不来日内瓦,我们对此感到奇怪。美国人不遵守协议,反说别人不遵守协议。其实,世界上最不遵守协议的就是美国人。

这直斥美国,让受到不少美国气的法国外长孟戴斯;弗朗斯频繁点头。

一番纵横捭阖后,英法对于印度支那问题的看法,跟美国又不同了。

孟戴斯:弗朗斯的表现没让周总理失望,他顶住压力,还调解起了美国人的态度。

一见如此,失望的杜勒斯在1954年7月13日再次面见英法外长,指责他们的背叛。

弄的英法特别不爽,杜勒斯的狂妄态度激怒了英法。

英国外长艾登直接跟杜勒斯说:我回到日内瓦后,立即同莫洛托夫、周恩来进行了会谈。从谈话的结果来看,我认为,起码有一半希望可以在印支问题上达成协议。我完全同意孟戴斯:弗朗斯先生的看法和意见,如果美国能同我们一起在外交上进行全面的努力,成功的把握就更大,所以美国的态度很重要。

这等于明白的告诉美国人,我们不听你的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6)

八:美国花样不断。

一看这状况,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心生一计,拼命拉拢东南亚条约组织,试图借力柬埔寨、老挝,破坏日内瓦协定实施。

只是这做派,在周总理博弈后,落空了!

获悉消息的周总理第一时间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是不是美国要对恢复印支和平达成协议进行破坏?现在传说要把印支三国搞进这一同盟。如果如此,那么和平就没有意思,而是为了准备新的战争。因此,我想直接问一问阁下,因为从阁下这里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艾登一听,选择支持周总理态度。

美国拉拢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计划落空个。

一看这状况美国人干脆声称,这日内瓦协议我就不签字了!

只是这明摆了破坏协定达成的态度,遭遇了多国反对。

在各种博弈后,不愿背负骂名的美国人,还是在1954年7月21日下午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表达了认可态度,这是拒绝签字。

这阳奉阴违的做派,让周总理直言说:美国这是什么意思?一个国家怎能既表示同意,又在态度上模棱两可呢? 

堂堂正正发言,让美国终于老实签约了!

7月21日下午3点,日内瓦会议举办了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在主席艾登宣读完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三协定后圆满落幕。

随后周总理上台发言说:日内瓦会议九国代表团经过75天的工作,终于克服了最后的阻挠,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获致了协议。我深信,我们达成的这些协议不仅将结束八年的印度支那战争,把和平带给印支人民和法国人民,而且也将进一步缓和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毫无疑义,我们会议的成就是很大的。

说完这话,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出现了!

曾经对中国代表团避之唯恐不及的美国人,也来跟周总理接触了。

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公认违反了杜勒斯的命令,手拿酒杯主动问周总理:周恩来先生,不来杯咖啡吗?

周恩来一听,笑着摆摆手说:史密斯先生,不品尝一下中国的龙井?

两个会议中交锋最激烈的国度,就在这会后开始了首次亲密交谈。

会议结束那天,史密斯还热情的跟周总理说:会议即将结束了,能够在这里和您认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恢复和平。

说完这话,史密斯用力抓住周总理的胳膊摇晃了几下,才笑着走开了。

这做派,让周总理后知后觉下脱口而出:

好聪明的史密斯,你杜勒斯不是不让美国人和中国人握手吗?我摇胳膊总可以吧。

这会议,就这么在一个聪明的美国人摇胳膊之后落下帷幕!

周总理也用自己的大智大勇,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

这真是。

周总理一出马,战美斗法普传奇。

新中国一参会,世界格局大变样。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7)

(大国气度)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议记录(1954年周总理日内瓦会议风云)(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