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元八年(792年)进士科录取榜中,出了许多政界文坛名人,比如韩愈、欧阳詹、李观、李绛、崔群、王涯、冯宿、陈羽、庾承宣、刘遵古、许季同等等。在这些人中,后来有三位曾任宰相、五位出任京兆尹、节度使和观察使这类封疆大吏,青史留名的诗文高手也有好几位。

在本科,总共才录取了二十二名进士。这样的成名成才率,实在高得令人咋舌。因而,本榜堪称大唐科举名榜,被后人称为“龙虎榜”。科场虽然是古代知识精英的汇聚之所,但是像这样的名榜也是世所罕见的。本科主考官,是唐代名臣陆贽。陆大考官的眼光,忒毒。

本书的主题是科举与诗,所以本篇主要介绍上述人物中有故事的两位著名诗人,韩愈和欧阳詹。没错,韩愈不仅是古文大家,也是成就不凡的诗人。

韩愈,乃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氏,本科排名第三。因为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拉扯成人。韩愈聪明伶俐,自幼学习自觉刻苦,七岁言出成文,十三岁写得一手好文章。青年时期的韩愈,虽然满腹才学,但三度进京赶考,均名落孙山。

本科考试之时,韩愈年已二十八岁。为了扩大知名度,他也向一些官员名士投递了“行卷”。韩愈这次投“行卷”,有幸遇上了识人之伯乐。曾任大唐宰相的郑馀庆,读了韩愈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多方予以推荐,韩愈因而名声鹊起,最终得以金榜题名。

韩愈心直口快,极富正义感,遇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关中地区遭遇重大旱灾,灾区民众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惨不忍睹。而时任京兆尹的李实,为了自己的官位和面子,却欺上瞒下,封锁消息,谎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怒不可遏的韩愈,就上书奏了李实一本。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韩愈,不仅没有受到朝廷应有的褒奖,反而被李实等人谗言陷害,被贬官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后来,因为参与平乱有功,在裴度等人的举荐下,韩愈被提拔为刑部侍郎。上任没多久,韩愈再次为自己耿直的性格付出了代价。当时,唐宪宗李纯热衷于佛事,一时之间,长安城兴起了一股信佛供佛的热潮。韩愈认为此举于国计民生无益,便上书唐宪宗,建议其改变初衷,以免对天下民众形成误导。在建议书中,韩愈言辞尖锐激烈,甚至提出了将佛骨焚毁这样比较极端的要求。

韩愈的建议,使唐宪宗大为震怒,要将其处以极刑。消息传出,朝野对韩愈的遭遇极为震惊惋惜,裴度、崔群等大臣极力劝谏,恳请唐宪宗放韩愈一马。不少皇亲国戚也认为,这样处理韩愈过重,纷纷为他说情。余怒未消的唐宪宗,最后决定将韩愈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市)刺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前往贬所潮州时,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也曾进士及第,却无意为官,云游四方。民间传说他得道成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

韩愈的这首诗,把愤懑悲郁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官场的险恶、前路的艰险,以及无怨无悔、视死如归的心迹,表露的淋漓尽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时的韩愈,甚至做好了遗尸他乡的思想准备,在诗中连后事都做了交代。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苍凉悲愤、茫然无助至极,心有不甘、壮志未酬至极,是为千古名联。前路漫漫,关山万重。云遮雾罩、苍苍茫茫的秦岭,遮住了双眼。举目四顾,已然找不到自己栖身的家园。漫天的大雪、裹足不前的马儿,仿佛都不忍让自己继续前行、远去他乡。

此后,韩愈又被调任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刺史。在袁州,韩愈做了一件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积德善事。袁州有个习俗,百姓向有钱人借贷,通常会把自己的儿女作抵押。到期不能赎回,便由债主收为奴婢。韩愈到任后,由政府赎出了那些已经为奴的贫家儿女,恢复了他们的自由身。随后,又颁布了禁止买卖人口为奴的地方性法规。韩愈,堪称保护人权、尊重人权的模范官员。

韩愈还出任过京兆尹一职。在任上,韩愈与贾岛共演了一出诗坛佳话。有一天,进京赶考的贾岛,骑着一头小毛驴,晃晃悠悠地挡在了韩愈的车队之前。韩愈的随从们一再吆喝让道,但贾岛却癔症了一般,不理不睬,兀自在那里比比划划、念念有词。

韩愈很好奇,就让人把贾岛招呼过来,问他在那里嘟囔些什么。贾岛说,“我为了准备科举考试,刚才琢磨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我拿不准,到底是用‘推’字好呢?还是用‘敲’字好。”韩愈一听,也来了兴致,就耐心地帮贾岛分析起来。分析来分析去,韩愈觉得还是用“敲”字更生动传神,更能反衬全诗“静”的意境。“推敲”的著名诗坛典故,从此流传后世。韩愈与贾岛,也成了很好的诗友。

京兆尹是什么?大唐首都的行政一把手是也。韩愈那么大的一个官,却能如此礼贤下士,体恤关爱一个穷书生。这样的为人作派,着实让人敬佩。不少人升官之后,变得最快的就是架子。本事不见长,下巴翘上天。指望这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难。

韩愈在做吏部侍郎期间,也做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名的“吏部开锁”。吏部是管官的部门,地位重要,大家上赶着巴结。求的人多了,吏部的官员们也就被惯出了一些不好的毛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吏部常常大门紧锁,很多前来办事的官员,长久等待不得而入。韩愈到任后,令部下不得将大门关锁,以方便办事官员进出。“人们怕鬼,是因为没见过鬼。如果经常见到,大家也就不会怕鬼了。”对于“吏部开锁”的初衷,韩愈如是说。

虽为一介书生,韩愈却一身豪气。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发生兵变,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部下所杀。朝廷委派韩愈为宣慰使,前去安抚乱兵。在镇州,面对乱兵的刀枪相逼、生死相迫,韩愈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对乱兵晓以利害,最终使兵变得以平息。我很纳闷儿,像韩愈这样胆气过人之人,怎么会有被华山险道吓得魂飞魄散、手足无措的段子流传世间?

韩愈诗文俱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主张,在历史上、文坛上影响非常深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是韩愈写给著名诗人张籍的赠诗,同样是一首传世佳作。这首小诗清雅灵动,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虚实相间、远近兼顾,传神地写出了大地草色朦胧、似有若无的萌动春意,堪称经典。

欧阳詹,乃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市)人氏,本科排名第二。据有人考证,欧阳詹是科举制度创立近一百八十年来,泉州大地走出去的第一位进士。

欧阳詹少年时期,正值名臣常衮主政福建之时。在福建,常衮重视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使当地学风文风为之大振,考生们的科举考试成绩,也得以大幅度提高,“腾于江淮,达于京师”。欧阳詹,应该是常衮善政的受益者之一。

据传,欧阳詹下决心参加科举考试,还是因为一件事的刺激。有一年,福建官学搬迁新址,一个受托撰写纪事碑文的京城官员,竟然说了这样一句侮辱意味极强的话:“缦胡之缨,化为青衿。”意思是头戴破草帽、腰扎稻草绳的未开化野人,终于穿上读书人的衣服了。

进士及第后,欧阳詹做了个低级教职(国子监四门助教)。因为倾慕同学韩愈的才学,欧阳詹曾带领一帮学生,到皇宫外跪地情愿,请求朝廷让韩愈到国子监任教。而朝廷当真就安排韩愈到国子监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四门博士),因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有一次,欧阳詹去太原旅游。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色艺双绝、名叫李倩的女艺人。才子与佳人,一见钟情,难舍难分。分别之际,欧阳詹承诺择机将李倩接往长安。回到长安后,欧阳詹写了一首爱意绵绵的情诗,寄给了李倩:“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谅犹辛。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一屦不出门,一车不停轮。流萍与系匏,早晚期相亲。”

李倩看到欧阳詹的诗之后,想念之情越发不能自已,竟然忧思成疾。自感不久于人世的李倩,写了这样一首诗:“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然后,剪下自己的一缕青丝,托人与诗一起送给了欧阳詹。不久,便香消玉殒。

欧阳詹得知李倩死讯之后,睹物思人,肝肠寸断,哀痛欲绝。时间不长,便也撒手西去,年仅四十余。这样的爱情故事,何其哀婉凄美!欧阳詹去世后,韩愈、崔群、李绛等同榜同学,悲痛不已,纷纷撰文赋诗进行悼念。

在当时,欧阳詹颇负诗名。“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欧阳詹的这首《秋夜寄僧》,在对世风日下深表忧虑的同时,赞美了高洁的人格,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操守。“月照千峰为一人”,堪称大境界。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唐诗三百首科举考试(唐诗与考试43来看看史上最著名的科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