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慈利县蒋家坪金台村、桑植县朱家台均已出土旧石器时代的尖状器、盘状器石片、砍砸器等石器,慈利县溪口璞榔岗、市城区古城堤、大庸桥已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钵、石球、割削器等石器,证明5~20万年左右市域已有古人生息繁衍。

公元前21世纪,相传“舜放驩兜于崇山”,即苗蛮集团的首领驩兜,在与炎黄集团尧舜争夺中原的生存空间时被战败,遭驱逐到今湖南湘西张家界市永定区的崇山。旧志载山上有驩兜墓、驩兜屋场(即驩兜庙,今称连五间)。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2)

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熊绎于楚,今张家界市域为楚之辖地。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3)

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分全国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今蒋家坪太平村〉,辖今张家界市及常德市的桃源一部分、安乡、澧县、临澧、石门及湖北公安、鹤峰等地。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4)

西汉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罢黔中郡分置武陵郡,将慈姑县分为零阳县、充县、孱陵县。零阳县即今慈利、石门、津市、澧县、临澧地,县治在慈利县白公城;充县即今永定、桑植、武陵源、鹤峰地;孱陵县即今湖北公安、湖南安乡地。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5)

三国 吴景帝孙休永安六年〈263〉,孙休认为充县嵩梁山裂〈即今天门山)是吉祥征兆,为巩固抗魏的西境边防,分武陵郡西北部地置天门郡,郡治在今永定区,辖零阳、充县;分充县地置溇中县(县治在今慈利三官寺乡株木村晋太康元年〈280〉,改充县置临澧县、分零阳设澧阳县。天门郡辖零阳、溇中、临澧、澧阳县。

太康四年〈283〉天门郡治迁石门。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6)

北周 建德四年(575),废溇中、临澧二县地置崇义县,属北衡州。因北周辖地南不到南衡山,为祭祀五岳需要,帝封天门山为南岳,故得名为北衡州。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7)

文帝开皇十八年改北衡州为崇州,更零阳县为慈利县,与崇义同隶于崇州(崇州及崇义县治均在今永定区)。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崇州,改澧州为澧阳郡,辖崇义、慈利、石门3县。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8)

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澧州澧阳郡属江南西道,辖孱陵、安乡、澧阳、石门、慈利、崇义6县。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省崇义县入慈利县〈今永定区、武陵源区、桑植县、慈利县地。

五代(梁、唐、晋、汉、周)今张家界市域俱属楚马殷,周行逢割据的澧州慈利地。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9)

太祖乾德元年〈963〉,属荆湖北路澧州澧阳郡,辖澧阳、石门、安乡、慈利县(即今张家界市域〉。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0)

至元十四年0277〉改澧州为总管府,领澧阳、石门、安乡、慈利4县。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州治在今永定区),又下设安定、柿溪两州,在桑植土司区置宣慰司。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灭陈理称吴王,设湖广行省,以澧州为府,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

洪武二年(1369),废慈利州置大庸县,旋复名慈利县(县治在十三都大庸溪小河坎)属澧州。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1)

明洪武三年(1370),为征伐覃星起义,杨璟率兵至永顺羊峰山筑排栅城、称羊山卫。因途夷道远、运粮艰难,先迁至大庸所,置大庸卫。洪武四年筑大庸卫城(今永定镇卫城迁今永定镇驻军防守。卫所为军事建制,每卫下设6千户所,共驻兵5600余人,以镇抚各土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分大庸卫为永定、九溪两卫,仍属慈利县。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2)

雍正八年(1730),裁永定、九溪两卫,置安福县(包括桑植安福所地及永定、慈利、石门、澧州等卫所地澧州为直隶州,辖安福、慈利、石门、澧阳、临澧。

清雍正十三年(1735),因安福县系卫所地区屯地组成,地域散布在澧、石、慈、永定等地,征粮不便,隐瞒屯田地多,经湖广总督迈柱奏疏朝廷,撤安福县置桑植县,将永定卫地的慈利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并划拨永顺,及茅岗土司地,单独设县,名永定县,与慈利县均属澧州直隶州。清乾隆元年(1736),由常德卫通判朱燕牵头,率永顺、慈利、桑植、永定、沅陵等知县,实地勘察,划定桑植、永定县界,处理各县插花地,写出《桑植县定界详文》。自此桑植县四界划定(将原安福县部分卫所地及部分茅岗土司地一并划为桑植县,归永顺府辖。而永定、慈利县属澧州直隶州〉。

民国3年〈1914〉1月,因永定县与福建省永定县同名,奉北洋政府令,永定县改为大庸县。时桑植属辰沅道,道治在凤凰县。永定、慈利县属武陵道,道治在常德。

民国5年〈1916〉,裁武陵道改为辰沅道,道治迁芷江,共辖24县,包括今张家界市域。

民国19年(1930),湘鄂边特委迁桑植县白竹坪,建立桑植、鹤峰、五峰、长阳、慈利、石门六县联合政府。

民国23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解放永顺、桑植、大庸等县,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于大庸县城〈后迁永顺塔卧)。

民国24年在沅陵设湘西绥靖处,将19个县划为绥靖范围,定为5个行政督察区。即慈石庸区〔大庸、慈利在内,专署设慈利〉、沅沪辰溆区、永保龙桑区(桑植县在内,专署设永顺)、芷黔麻晃区、乾凤古绥区。

民国25年〈1936〉5月,慈石庸督察区并入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设慈利。辖慈利、石门、大庸、临澧、澧县、桑植6县。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督察区,其中二区辖慈利等11县,专员公署驻常德;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龙山、保靖、古丈、永顺、凤凰8县,专员公署驻沅陵。

民国29年〈1940〉4月,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慈利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大庸、桑植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至1985年底,慈利县属常德专署;10月16曰,大庸、桑植2县属永顺专署。1952年8月,撤永顺专署,桑植、大庸属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大庸、桑植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

1985年5月,州辖大庸县改为县级大庸市。

1988年5月,大庸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从湘西自治州划出大庸市、桑植县,从常德专署划出慈利县,属大庸地级市辖;将原县级大庸市改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全市设永定、武陵源2区和慈利、桑植2县。市人民政府驻永定区。

张家界市原来叫什么名字(湖南省张家界市建置沿革史)(14)

1994年4月,大庸地级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仍辖2区2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