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雄特邀编辑:董学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乐趣的词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乐趣的词义(动词妙用的乐趣)

乐趣的词义

作者:王雄

特邀编辑:董学仁

二、用动词描绘事物、事件形态,强化事物发展的动态化

每一个动词,都有着一定的动感力量、速度和方向。

《红楼梦》在叙事状物时,都会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把事物、事件的状态和过程精准地表现出来,强化事物发展的动态化。即使相近的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可凭借一字之力,区分明显。

1.使役动词

使役动词是不完全及物动词。主要有使、令、让、帮、叫等单音节动词,表达动词的趋向性。

在《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中,曹雪芹对使役动词进行了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准确表达出人物身份、社会地位、感情的亲疏远近。

第十一回,宁府庆寿。“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才叫预备车,向尤氏的母亲告了辞。”这个“叫”,就是对下人而言,令下人预备。

第四十三回,贾母告诫宝玉:“以后再私自出门,不先告诉我们,一定叫你老子打你。”这个“叫”,显示了长辈对晚辈的威严。

第四十一回,贾母游园饮酒。“贾母忙命李、凤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姨妈坐了,大家才便。’”在这里,贾母用了一个礼貌程度很高的“让”,因为对贾母来说,薛姨妈既是亲戚又是客人,需要表示尊重。

2.趋向动词

趋向性动词,即表示事物走向或位置变动的动词。一般分为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

《红楼梦》大都是根据事物发展、事件走向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动词搭配,形成多式多样的趋向动词组合。

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这里有意让句式拐了几道弯,用了鸣、奏、端、放、坐等一连串的动词,用“端过一张大圈椅来”,组成了“谓语加补语”式趋向动词结构,极大地丰富了画面感和情节感。

《红楼梦》中的趋向动词组合方式,可谓多种多样。

如:“进” 来/去。第二十六回,“红玉道:‘那去?’坠儿道:‘叫我带进芸二爷来。’”说着一径跑了。

如:“出” 来。第十四回,“宝玉道:‘巴不得这如今就念才好,他们只是不快收拾出书房来,这也无法。’”

如:“来” 来。第四十四回,“贾琏也因吃多了酒,进来高兴,未曾作的机密,一见凤姐来了,已没了主意,又见平儿也闹了起来,把酒也气上来了。”

3.动感聚焦

动感聚焦,就是对某一个动词进行聚焦放大,增加读者的视角感受,彰显事件的影响力。

第二十回,贾环赌钱耍赖。在曹雪芹的笔下,骰子“那一个乱转”“贾环便瞪着眼”,紧接着,“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这一连串的动感聚焦,传神地表现出贾环的赌徒心理和耍赖丑态。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给贾母讲故事:“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一个“压”字,就极具动感。大雪一层一层地压下来,可见雪之大。

第二十四回,贾芸去凤姐府上走门子。“正说着,只见一群人簇着凤姐出来了。”第十四回,凤姐主事宁国府,“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媳妇迎来请安接待”。

“簇”与“簇拥”,是有讲究的。“簇”的原意,是聚集一团或扎堆,如花团锦簇。凤姐出行,丫鬟成群。但毕竟是在自家的荣国府里,居家过日子,故单用“簇”字,虽有些夸张,但阵势有限。“簇拥”则是很多人紧紧围绕着,卫护着一个人或一件物,就像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样。凤姐协理宁国府,是请来的神,威重令行,众星捧月,这里用“簇拥”,就十分符合情理和当时的场景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