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3月4日讯(记者 徐从芬)钱穆先生曾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发现更高的人生。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浮躁等社会心态下,还有一群人,他们身处闹市却心静如水,只要手中有书,那一方土地便是他们的世界。2日,首期“红高梁读书会”在济举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芳带来“重新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一个女性作家的战争视野”的精彩首讲。山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立华及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来自高校和媒体的众多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参加,读书会由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程春梅主持。

有关红高粱的演讲稿(打造文学新高地)(1)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论语·述而第七》有言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我认为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作为读书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山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立华专程请莫言先生为读书会题了词,又确定了读书会的总体框架和大方向。

讲座开端,贺立华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询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再通过一一点评在坐成员的文学之路,历数巴尔扎克、鲁迅等文学大家的从文、写作之路,给在座的成员以文学启迪。作为见证很多作家成长、成熟的教授,贺老师表示,文学创造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人问,文学有什么用?文学不是武器,不是工具,但是文学又是无用之用,它作用于人的内心、精神,润物细无声的优化人性,温暖人生。文学使人更干净,让人的灵魂更有香气。”一席话点燃在场每个人的热情,对文学更加心向往之。

有关红高粱的演讲稿(打造文学新高地)(2)

第一讲的主角常芳,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写作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第五战区》、小说集《一日三餐》等,在《收获》《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等发表小说20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等。小说集《一日三餐》入选文学鲁军新锐丛书,长篇小说《第五战区》被评为山东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2014年被山东省委组织部评为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正在创作的反映山东辛亥革命往事的长篇小说《河图》,被省委宣传部评为齐鲁文化创新重大文艺创作工程,关注当下社会精神困境的长篇小说《圣甲壳虫》也即将出版。资历深厚,但是她还在孜孜不倦地抓住一切机会求学,现就读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所以她还未开讲,已经让所有人倍加期待。

围绕自己的创作历程,常芳展开了详细地讲述。“创作经历,就是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 她从小时候在家门口的说书场听说书讲起,到上学路上一直挚爱文学,爱幻想爱创作遗憾中途耽误学业,分别在工厂、公安局、报社工作过,但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驱使着她,让她一有机会就不断求学,至今仍然在人大进修,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感染着每个在场听讲的人。

有关红高粱的演讲稿(打造文学新高地)(3)

回归自己的主题,五年前为了创作反映山东“全民抗战”的长篇小说《第五战区》,她到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定点深入生活几个月,在当地宣传部门朋友的陪同下,她几乎跑遍了全县的每一个乡镇,寻访那些健在的参加过抗战的老人。深入采访带来了几大箱的资料和好几本手稿,这才有了后来以抗战为背景的史诗巨著《第五战区》。

如今 ,在人大学习的她,借助名师的滋养,又让她的人生多了不一样的经验和体验,对创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悟。现场,她毫无保留,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体验倾力倾情分享,让在座的人都感觉受益匪浅。

首届“红高粱读书会”圆满结束,组织者、山东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赵静介绍,红高粱读书会今后将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服务者,也希望更多喜欢读书的朋友参与进来,共享读书妙处,让书香熏染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