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刘家里最小的儿子,估计刘太公的文化基础比较一般,所以,才会给他起了“刘季”,刘老幺这么个浅显的名字刘季长大了,接触的层面广了,觉得自己的名字和“狗剩”、“狗蛋”之类的小名一样俗不可耐,这才把名字改为了“刘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刘邦当上皇帝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刘邦当上皇帝后(刘邦当上皇帝后)

刘邦当上皇帝后

刘邦是刘家里最小的儿子,估计刘太公的文化基础比较一般,所以,才会给他起了“刘季”,刘老幺这么个浅显的名字。刘季长大了,接触的层面广了,觉得自己的名字和“狗剩”、“狗蛋”之类的小名一样俗不可耐,这才把名字改为了“刘邦”。

关于刘邦的生年,史书上总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二四七年,一种是公元二五六年。总之,他与嬴政的年纪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当刘邦长大成人时,秦朝还没统一,他所在的丰邑尚属于楚地。当时没人知道,这个出身草根的小子,有朝一日竟会颠覆了嬴政缔造的万里江山,成为大汉王朝的奠基人。

虽然,刘邦他爹被后人尊称为“刘太公”,但根据历史的记载,“太公”这个称号是在小刘发迹后加上去的,早年的刘执嘉只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的文化基础才十分有限(否则也不会给儿子取这么蹩脚的名字了)。如果说,刘邦家的背景有什么突出之处,那就是他爹的成分属于“中农”,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地产,除了给国家上税之外,不需要给地主打工,仅此而已。

刘太公就像其他庄稼汉一样,平时靠与邻里街坊扯扯家长里短,喝点小酒打发时间。不知是不是史官揭短,史官用了几句话来描写刘太公的早年经历:这小老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一只大公鸡四处寻人斗鸡,或者与一些年轻人踢球取乐。

刘邦之母刘媪,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媪”并不是名字,而是妇女的意思,估计在那个年代这位老实巴交的农妇,其名字早已无法考证了,所以,史官才会以“刘媪”来称呼她。

关于刘邦的出生,颇具玄幻色彩。

根据史料的记载,某年刘媪来到一座荒山上,正赶上电闪雷鸣,便在一块大石头旁避雨,没想到却睡着了。刘太公担心媳妇淋浴,便来到山上找寻,当他寻到大石头旁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一条大白蛇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不久便身怀六甲,十月怀胎后刘邦降世。

笔者认为,这不过是在刘邦意会下史官杜撰的桥段罢了,从基因学角度来讲,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有人说,早年刘太公见刘媪与人偷情生下刘邦,所以,才编出这出荒唐事,笔者觉得这也不太可能,毕竟刘邦不可能将这种丑事大书特书,当成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的直接证据。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当年,刘太公在寻找刘媪期间,老两口在山上做了些浪漫的事,刘媪这才有了身孕。在给刘太公生下三子一女后,完成了生育任务的刘媪病故了。庄稼汉刘太公不甘寂寞,又找了个小老婆,生了刘家老四刘交。

刘家大哥刘伯,从这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刘太公的墨水属实不多,伯就是大的意思。刘伯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一辈子声名不显,按部就班地务农娶妻生子,没给后人留下任何值得一提的故事。刘伯一生勤勤恳恳,却积劳成疾,正值壮年的他患上了不治之症,抛下老婆孩子驾鹤西去了。

刘伯的夫人是个比较守妇道的女人,在那个不限制改嫁的年代,这个女人一心一意养育幼子。老实本分的刘大嫂,平日里最看不惯的就是小叔子刘邦,她觉得这小子每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十分歧视。

刘家二哥刘仲,仲就是第二的意思,从刘伯死后便扛起了刘家当家人的重担,成为了刘氏家族的主要劳力,靠辛勤和汗水养育了一家人。刘家只有几亩薄田,所以,他的创业之路非常简单,就是不断地耕种和积累,让家底越来越殷实。

在刘仲的努力下,刘家的生活水准正式迈入小康,刘仲也成了备受刘太公赞誉的“好儿子”。

史书中记载过这么一档子事,刘太公当着刘邦的面夸他二哥,说刘仲如何如何能干,还对刘邦进行了一番人身攻击,加以鞭策。诚然,这种一褒一贬的对比式教育,是当代教育事业中的毒瘤,但谁让刘太公所处的那个年代没有“科学教育”这个概念呢?

或许,正因如此,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他仍对自己的二哥颇有微辞。的确,刘家老二虽然老实本分,但绝不是什么“干大事的料”,在刘邦撇家舍业出门闹革命时,刘仲老实巴交地在家里守着老爹,并没有跟着弟弟出去闹事。

偏偏是后妈所生的老四刘交深得刘邦青睐,由于,这小子是小老婆生下的小儿子,所以,自打他出生便比刘家三兄弟更受刘父待见,这一点从他能读书接受教育这件事上便能看出点儿端倪。刘交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自幼便熟读各大典籍,是刘家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

从传记中我们能看到,刘交基本没干过几天农活,被刘太公视作光宗耀祖的最大希望,把他当成神童来培养。刘交曾跟着一些有名望的学子拜入荀子门生福丘伯门下求学,由此可见,他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了。放到现在来看,刘交起码能混上研究生一类的高等文凭,从事哲学类的专业研究。

但遗憾的是,刘交刚刚要做出一番成绩时,就赶上当朝万岁爷,也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刘交不得不从山东这块学问圣地搬回老家避难。或许是因为年龄比其他兄弟更接近(刘交比刘邦小二十岁),刘邦比较喜欢自己的弟弟,哥俩的关系始终比较融洽。

所以,当刘邦在沛县举起义旗时,刘交二话不说立即来到军队里投效,成了刘邦身边的“特务长官”,负责机要事务。在刘邦入主关中时,刘交被封为文信君。可以说,刘太公在刘交身上寄托的愿望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刘邦打天下的基础上的。

史料很少记载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先后收录了不少刘邦家的琐事。

话说,刘邦母亲过世以后,刘太公找了小老婆,刘邦的后妈给他生了四弟以后,刘邦在家中的地位逐日下滑。年纪轻轻的刘邦,爸爸不疼妈妈不爱,干脆破罐子破摔,像个小混混一样浪迹街头,不务正业。面对自甘堕落的儿子,刘太公嘴里自然说不出什么好话,刘太公经常呵斥刘邦,称他:“连二哥的小拇指都比不上,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不得不说,刘邦这小子颇小心眼。在他当上九五之尊之后,仍不忘老爹当年挖苦自己的情节。在未央宫竣工,朝廷宴请群臣时,刘邦将已成为太上皇的老爹奉为上席,亲自给老爹倒满一杯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老爷子说了句话:“您当时总是说我是不务正业的小刘邦,不像二哥那样能踏踏实实赚家业,现在您老看看,我这万里江山和二哥的几亩田地相比,谁的家底更厚啊?”

文武百官听完这话哄堂大笑,连连高呼万岁。只是不知道当时刘太公的脸色是什么样的,不用史官记叙我们也能猜出个大概,估计早已羞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除了老爹之外,刘邦早年和寡嫂之间的关系也不大和睦。

我们知道,刘邦当年只是个混迹江湖的小流氓,身边有一群豪爽仗义的“屠狗辈”。为了身边的这群好哥们,刘邦出手十分阔绰,就算借钱也要请客。有一段时间刘邦在外面犯了案子,不敢在公共场合出没,他只能将请客地点换成了自己家。于是,在某段时间里刘家经常出现一群不三不四的人,他们都是刘邦请来的“座上宾”。

来者是客,刘家必须要备好酒菜款待,做饭打酒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刘大嫂头上。话说,刘大嫂领着儿子寡居本已不容易,如今,不但小叔子每天来混饭吃,还经常带着一群吊儿郎当的小流氓,实在惹人讨厌。这天刘大嫂远远瞧见一伙人往家里走来,不用说又是刘邦这小子带人来混饭了,于是,她便拎出了锅碗瓢盆刷锅。

刘邦的哥们一看,老嫂子都已经开始刷碗了,看样子刘家今天没饭吃了,于是便作鸟兽散了。结果,刘邦回到大嫂家一瞧,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饭菜,他这才知道受到了大嫂的刻薄对待,自此耿耿于怀。所以,在刘邦当上皇帝时,自然要封赏功臣和亲属,然而,不知是不是刘邦有意,偏偏落下了大嫂一家。为此,刘太公特地找刘邦,问他是不是忘了给大嫂家点儿优待。

此时,刘邦这才一拍脑门,封大侄子为“羹颉侯”。“羹颉”,就是刷锅的意思,合着刘邦直到许多年后都不忘这茬,找到机会一定要报复大嫂一番才作罢。不过,说归说,刘邦末了也没亏待大嫂一家。有据可考的汉朝第一位女侯爵,就是刘大嫂阴安侯。刘大嫂在宫里颇有影响,甚至,还对诛灭诸吕做出了一定贡献,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

【《三家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引《史记集解》、《汉书注·卷一下·高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