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侯斌的演讲后感受(侯斌心怀梦想之光)(1)

2008年5月12日,侯斌参加奥运火炬厦门站传递。侯斌/供图

采访对象:侯斌

北京2008年残奥会主火炬手

全球首位残奥大使

2008年9月6日22时59分,国家体育场“鸟巢”内座无虚席,在全场9万多名观众的注视下,残奥会的火炬已经入场,当最后一棒火炬手平亚丽将圣火传递到他手上时,人们才明白,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将凭借双手,利用定滑轮把自己和轮椅拉升到半空,用身体的力量去点燃圣火。

整个过程要抬升39米,相当于14层楼高。漫长的攀爬,汗如雨下,好几次,他速度明显减慢,不停喘息,受伤没有痊愈的右手还在隐隐作痛。在观众的注视和加油声中,经过3分35秒,他终于抵达了主火炬旁,从支架上取下“祥云”,触发引燃器后,一条火龙盘旋而上,奥运圣火再次在鸟巢上空熊熊燃起。那一刻,体育场内一片欢腾,掌声雷动。他就是残奥会三连冠得主、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

“在点燃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那一刻我并不孤单。”侯斌说,这是人类拼搏精神的体现,希望自己能将这种精神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侯斌身上那股人定胜天的勇气让所有人为之动容,那种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追求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令人敬佩。

法国电视一台主持人称这是中国奉献给世界“最美的礼物”;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说,用残存的机能挑战生命的极限,正是残奥会精神所在;土耳其中央电视台TRT3解说员说,这一刻唤起了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西班牙著名体育报纸《马卡报》评论说,点燃奥运圣火的瞬间,他“超人”的能力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典范和象征。

1975年,侯斌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他就喜欢上了运动,然而,9岁时的一场意外夺走了他的左腿。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亲为了给我医治腿伤只好到处借钱,以至于后来别人看见她都要躲。”侯斌回忆说,父亲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为了多攒些钱,甚至接一些很危险的工作,有几次差点出现意外。

父母的辛苦打拼,让侯斌备受鼓励,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失去一条腿而放弃生活的信念。练书法、学绘画、修表,装上假肢做运动锻炼,他开始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直到16岁时,在福利工厂忙着搬运纸芯筒的侯斌,看到了电视里播放的广州全国残运会新闻,他突然意识到,“原来世界很大,我不是一座孤岛。”也是在那一刻,他暗下决心,要成为“领奖台上那个人” 。

由于当时的体校没有残疾人队伍,侯斌第一次进入学校就被冰上运动教练告知“假肢不能滑冰”,他只好遗憾离开。半年后,梦想还在的他又来到体校拜访教练,一位田径教练收留了他。自此,他开始接受业余跳高训练。

没人知道侯斌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运动场留下了他的脚步,健身房洒满了他的汗水,平衡木记录了他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

他接受了生命的挑战,还成为了胜利者。

1993年,18岁的侯斌在一次国家队选拔赛上脱颖而出。自1994年远南运动会开始,侯斌逐渐在跳高F42级项目中显露锋芒。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初次参加残奥会的侯斌以1米92的成绩夺冠,并且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2000年悉尼残奥会,侯斌成功卫冕。四年后的雅典残奥会上,侯斌在赛前头部意外受伤,在缝合四针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再夺冠军,再次获得残奥会金牌。2008年初,国际残奥委会正式启动残奥大使项目,侯斌从克雷文主席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全球首位残奥大使。

冠军不是终点。退役后的侯斌,开始积极投身各项公益慈善事业。“人的一生当中,需要不断‘再站起来’,不只是装个假肢这么简单。”

2008年汶川地震后,侯斌多次前往医院,给地震中致残的孩子们带去希望;2013年,侯斌发起“再站起来”公益项目,帮助地震致残和车祸意外致残的贫困家庭孩子免费安装假肢,并在“多哈目标”体育国际论坛上以发起方身份,签署了残疾人假肢安装帮扶公益项目全球推广计划;2015年,侯斌设立“联劝侯斌公益专项基金”,旨在为中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专业运动假肢。

谈及做公益的初衷,侯斌回忆道:“1996年,我在美国比赛的时候假肢坏掉,美籍华人陈振宏先生给假肢公司写信,得到公司的支持,赞助了我第一条高品质假肢。2000年以后我来到厦门,市领导又帮我找企业和爱心人士,赞助了第二条进口的假肢。”

与此同时,侯斌还致力于以心灵励志演讲的方式传递奥运精神。“北京残奥会结束后,我经常上报纸电视,得到了外界更多关注,也愈加认识到身上有更大的使命需要完成。我希望通过演讲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残疾人体育精神,让更多人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14年来,侯斌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1600多场励志演讲,上到联合国、多哈论坛,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

侯斌说:“我的使命是将奥运精神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或许我的演讲不是最好的,但我一定是在用心传递生命的无限可能。”

除了作为一名演讲者之外,侯斌还是“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常客——靠假肢每天跋涉32公里,穿越138公里的荒漠极地。

生命精彩与否不在于身体是否完整,而贵在抱残守缺仍能乐观生活。侯斌15年奥运征程的背后,有伤痛、血汗、泪水的交织,有无数次跌倒、爬起的磨炼,更有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毅力。正是这一点点无形的梦想与坚定,让他“跃上”世界之巅。

“我只有一条腿,却走出这么多路。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故事,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缩影。”侯斌说,奥运会的领奖台不是终点,用自己的经历创造人生的无限可能,才是他一直的追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落下帷幕后,经过44小时的转换,延庆冬残奥村也于2月25日8点准时开村。在这里,规划明确的无障碍通道、医疗救治服务、导盲犬兽医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无障碍设施,无一不让侯斌感受到冬残奥村对残障人士极致的人性化关怀。侯斌在亲身体验了餐厅、公共卫生间、卧室等无障碍设施后感慨地说:“都特别好,这些都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期望的。”

3月4日晚8点,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侯斌和其他七位残健融合持旗手一起,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护卫五星红旗来到体育场升旗区。侯斌说,“2008年,我点燃了残奥会的圣火,也点燃了生而为赢的信念;2022年,冬残奥会的圣火再次点燃,让我们满怀梦想继续携手前行!”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实务版)第003期 相约冬奥栏目

声明:本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