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1)

《西游记》原著里,秉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许多描写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的。比如唐僧认八戒为徒这一段:

(八戒)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2)

书里提到的“五荤三厌”​这个名词,是佛道混合的一个名词。五荤,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种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

为什么有这个戒律?在佛教里面​,是讲慈悲为怀的,以不杀生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所以汉传佛教是不提倡吃荤的,而这里的“五荤”不是指的肉类,是上面那五种辛辣食品,据说能障碍人的智慧。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3)

道教的“三厌”​,可以借鉴道家典籍《孙真人歌》,里面说“”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大雁这种鸟,道家认为顾家守矩,《水浒传》中专门有一段“燕青射雁”,浪子燕青箭法高超,将大雁纷纷射杀了准备吃肉,宋江批评了燕青,说大雁是“五常俱全的义鸟,有如我们兄弟一样”,这个思想就是道家和儒家综合思想的体现。

狗就不用说了,看家护院,忠心耿耿,蒙古人的习俗是夸人忠勇都是用狗来形容,因为狗对游牧民族非常的重要。至于乌鱼敬君主,我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4)

说到大雁,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件事。那时天上的大雁非常多,秋天排着队向南边飞。一天,村里一个猎户,一枪打下了五只大雁。我们小孩子们跑去看热闹,原来头雁被打伤了,掉了下来,其他大雁不忍心跑掉,也跟着落了下来,而且居然就是不飞。这件事的结果有点意外,村里上点年纪的老人都强烈要求这个小伙子放了这群大雁,说人家是祖孙三代。结果真的放了。头雁能飞后,又带着其他的大雁飞走了

其实,儒家也有慈悲护生的思想,比如​孟子就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5)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在这一点的思想还是比较统一的。​

那么,唐僧为什么把猪刚鬣起名为“八戒”​呢?

许多人都知道,八戒是佛教的一个专用术语。八戒全称“八分斋戒”,是佛教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视听歌舞,不食非时食(即正午过后不食)。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6)

就八戒的实际情况看,他除了和师兄弟们喝一点素酒​,别的还是执行的基本到位的,符合一个普通人的要求。至于更严的修行就差一点了,比如八戒虽然能保持行为上不淫欲,但是常常怀念家和老婆的的感觉。

笔者曾经翻阅​一些营养学专业知识,据说是不吃荤也能保持营养的需要,但是因为蔬菜水果其性属阴凉,所以书上大都建议经常吃一些所谓“药膳”,即素食的保健品,加在一起熬着喝。我不是这方面专家,不能建议,有兴趣的可以学习营养学和传统文化的食补知识,资料也比较好查。

西游秘闻29话(五荤三厌是什么东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