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稳定的菌种菌种是白背毛木耳生产的源头,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应选择适应性广,性状稳定的品种,如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漳耳43-28”,其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种性较稳定应到科研机构或正规的菌种厂家选购菌丝生长健壮有力的菌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白木耳种植技术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白木耳种植技术要点(白背毛木耳栽培应对特殊气候的措施)

白木耳种植技术要点

1 选择稳定的菌种

菌种是白背毛木耳生产的源头,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应选择适应性广,性状稳定的品种,如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漳耳43-28”,其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种性较稳定。应到科研机构或正规的菌种厂家选购菌丝生长健壮有力的菌种。

2 制作优质的培养料

漳州栽培毛木耳采用木屑发酵料,培养料的堆积发酵至关重要。发酵可起到去除木屑异味,软化纤维的作用。若发酵不好,容易出现氨味重,导致接种后菌丝不吃料和出现黑料等现象。做好发酵工作,须注意四点,一是料堆要求高150 厘米以上,宽100厘米以上,长度视场地及材料多少而定,料堆四周尽量垂直,以增加中心有效高温发酵区。二是要求发酵中心温度达70℃以上,在发酵开始时便要注意测量温度。若此阶段雨水较多,容易出现料堆过湿,发酵温度不够的现象,应覆盖薄膜,防止雨水进入料堆;天气晴朗时,及时掀去薄膜,防止厌氧发酵。有条件的话搭建大棚发酵,效果更好。三是料堆要有一定的通气量,减少厌氧区,每隔 0.5~1米打孔通气,且7天左右翻堆一次。翻堆时抖松料块,将外层、底层的培养料与中心的料互换,保证发酵均匀。四是发酵时间要在20天以上,期间翻堆3~4次,若培养料含氮量较高,则应增加5~10天发酵时间,增加翻堆1~2次。

3 看天气管理出耳

11月前后漳州地区正是冷热交替、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时有北风,空气较干燥。此时白背毛木耳正处于开袋后的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对环境尤其是干燥的北风很敏感,极易导致耳基形 成困难或已形成的耳基干枯死亡。而此时若持续高温,分化的原基耳片又会生长过快,导致耳片薄、质量差,产量低。所以需要协调控制好光照、湿度、通风及温度等。 出耳管理应注意三点。一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袋。一般气温稳定在23℃以下时即可开袋。耳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3℃,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耳片生长越快。遇高温天气,可适当延后开袋,防止开袋后耳片生长过快。二是揭膜通风降温,增加光照。在光线强时,长出的耳片肉厚,颜色深;在光线弱时,耳片薄,颜色浅。早、晚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适合时,可掀开全部薄膜,增加光照,但不宜阳光直射。在原基期,若气候干燥,白天应拉下四周薄膜,防止原基干枯。三是调节湿度。若遇到北风天,应拉下四周薄膜,在棚内喷水,增加棚内空气湿度,保持菌袋料面湿润。高温天气应注意棚内湿度情况,湿度在70%左右,可减少喷水,加强通风;湿度较低时,以保湿为主,在地面或棚顶喷水,达到降低温度,适当保持棚内湿度的目的。水不能直接喷到耳片上,温度高时耳片吸水后生长非常快,易出现薄耳。毛木耳耳片形成后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即使因为干燥耳片变硬、卷曲,而喷水后复 又恢复生长。因此,高温季节在管理上应注意降温,减少对耳片喷水,控制耳片过快生长。采取干湿交潜,有利于提高耳片的质量和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