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夏侯渊是三国最大的赢家呢?很多看过司马懿军事联盟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叫司马发达。说这个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因名字里都有一个达字,故被世人称作司马巴达。而司马懿则是八个儿子,李忠的老二,也因最终篡夺了魏国的天下。所以人们也把司马家的成功归结到了司马懿的长寿基因上。

毕竟在那个医疗条件都不是很先进的年代,能活到73岁,确实属于高寿了,但这却让人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太阳旁边的光亮。因为在司马家长寿的。还有司马懿的弟弟老三司马福,也就是电视剧里那位痴情郭兆的三公子。

在司马懿死后,又活了21年,享年93岁。在子女方面,据记载,司马懿有九儿二女。司马福同样也有九个儿子。而最终导致西晋灭亡持续八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也是在司马孚的村子何间王司马涌被掐死并被灭门之后才得以结束。

西晋在维持了53年灭亡之后,北方的国土一片焦慌,这既有宗族王爷们之间的杀伐破坏,也有北方胡人南下掠夺。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叫南下迁都建业的人站了出来,继承了司马皇族的血统,建立了东晋。这位就是东晋的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的爷爷就是司马懿的三子司马用。之所以能够在八王之乱里侥幸活下来,就是因为在他15岁的时候赌对了,他依附了司马懿的四弟司马馗的孙子东海王司马越。也就是前边提到的,掐死了河间王司马涌的南阳王司马模的亲哥哥。

三国名将夏侯渊怎么死的(夏侯渊何以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1)

而司马睿继位这年正好是43岁。到这儿,可能有人不耐烦的问了,你都说了快两级了,夏侯渊呢?这些跟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好,现在咱们再说到夏侯渊,当年这个魏蜀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死在了老将军黄忠的刀下。但是夏侯渊还是留下了七个儿子。

要不用说曹操和夏侯渊的关系,不仅曹操把小姨子嫁给了夏侯渊。就连自己的侄女也嫁给了夏侯渊的大儿子,可以说是亲上加亲。可是夏侯渊的二儿子叫夏侯霸。在司马氏夺了曹爽兵权之后,就投奔了蜀国,并且受到了重用。并且在蜀国期间,还曾被张飞搭救。夏侯渊在官渡之战期间丢失的女儿这时候已经成了张飞的妻子,夏侯霸就是张飞的大舅哥,而且张飞还是属主刘善的岳父,夏侯霸来到蜀国就成为了国舅爷。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夏侯渊的四儿子夏侯威。

曾经曹丕曾经对夏侯威说过这样一句话,你49岁的时候能成就高位,但也会遇上厄运。如果能过了这道坎,你的寿命最少能到70岁,且仕途上更能更进一步。夏侯威有个儿子叫夏侯庄,夏侯庄又有一女,叫夏侯光姬。这夏侯光姬做了司马懿孙子琅琊武王司马亮的王妃,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司马睿。

至司马睿开始,东晋总共有11位皇帝。虽然东晋也只存在了短短104年。但是换个说法,历史长河是奔流向前,谁输谁赢又怎么说得清呢?而且你可能还想不到,三国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其实还是亲家。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个复姓很多。就像著名的十大复姓。

司马、欧阳、诸葛、宇文等等和百家姓里其他单字性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复姓都是和官职封地、爵位,甚至是少数民族自创有关系。比如著名的司马,在周宣王的时候就是以官职为姓。从西周开始,司马、司徒、司空并称三司,而司马这个官职主要就是掌管军队,司是掌控的意思,马,就是军马,司马就是掌控军马。说说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诸葛这个姓氏就比较奇怪了,他原本是山东诸城人,搬到山东沂南县之后,为了和旁边的个性,人家区别就在旁边加了一个珠子,后来就变成了诸葛,应该是为了纪念家乡诸城。

三国名将夏侯渊怎么死的(夏侯渊何以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2)

再说说唐朝武则天的女官上官婉儿,听说这个上官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做了上官义的大夫以后,后代子孙就以上官为姓氏。还有著名的西门大官人,西门这个姓据说也是来源于春秋时期。

当时,郑国有一位大夫居住在城的西门,所以子孙就以西门为姓。而像这种以居住地作为姓氏的也不在少数,有很多最典型的有南国东国等等,终结了南北朝混乱的局面。隋文帝的皇后就是鲜卑族的独孤伽罗。据说独孤姓出自流行,虽然是起源于北魏时代的北先杯部落,但是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后代。刘秀的儿子,刘府的远代孙子刘静波做渡辽将军的时候,在攻打匈奴的时候失败被俘。后来又有大功于单于就自立部落,叫做独孤部,之后这个族人就以独孤做了姓氏。其实,纵观三国,魏晋,作为司马懿的老对手诸葛亮,他虽然贵为蜀国丞相,可是后代的发展却比不上司马懿家。但是别忘了诸葛亮其实也是一个大家族,而诸葛家的一支在乱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丝毫不逊于司马家。

前面咱们聊过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和司马懿的次子司马亮生下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可以说,夏侯渊是三国笑到最后的人。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诸葛亮的堂侄女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并生下了琅琊王司马亮。按理说,魏蜀吴时代三国是纷争动荡,作为仇敌又怎会联姻呢?这就是古人的高明之处了,就像我们常说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

诸葛亮有两个兄弟和两个姐姐。大哥诸葛瑾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在曹操因为衣带诏事件在许昌大肆屠杀的那年,就跑到了江东。后经人推荐加入了孙权阵营,并且两人相谈甚欢,后面更是深受孙权信赖,然后重用诸葛瑾就成了他的一招妙棋。

一来孙权是很希望引进别的“优质资产”平衡并压制当地的四大家族势力。二来作为诸葛亮的亲哥哥,可以有效的缓解双方阵营无数的矛盾,加深彼此的信任。所以后期很顺利一路就做到了大将军豫州牧,而他的长子诸葛克也做到了魏国的丞相大将军。

不过月圆则亏,因为诸葛珂的放肆行为,最终被吴国的君主孙亮给灭门。诸葛瑾的这一支。最后还是靠之前过继给诸葛亮的诸葛桥的后代才得以延续。诸葛亮自然不用多说,不过很可惜,后人是没有特别出色的长子和孙子。为了保卫蜀国战死绵竹,其余子孙也随着蜀国灭亡,先后都迁到了山西的运城一带。

到这儿,可能有人就会问,前边提到的诸葛亮的堂侄女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