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里程碑,贯穿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治疗的始终,也就是说心梗、支架植入和冠脉搭桥后,患者如无特殊情况,需要终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今天咱们就说说什么是血小板?为什么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也同时说说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常问的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吃多久?可以减量或间断吃吗?

1,血小板是什么?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血小板是什么?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止血。

体内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血管内膜完整的状态下处于未活化状态,不会形成血栓,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此时内皮细胞下的血管壁成分(如胶原、组织因子)暴露在血液中,可以马上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凝血因子中的纤维蛋白交联成网,网罗红细胞形成血栓,血小板活化后对血栓进行加固,只有血栓足够坚固,才能堵住血管壁破口,达到止血的目的。血栓80%的强度都来源于血小板,因此血小板是血栓强度的决定因素,血小板就类似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1)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人体动脉血管内压力大、血流速度快,血凝块为了黏在血管壁破损部位,不被血液冲走,达到止血目的,对血栓的强度要求就更高,因此动脉血管内的血栓中,血小板成分占比更高,血小板为白色,动脉血管内的血栓也叫白血栓。静脉内压力低、血流慢,静脉内形成的血栓中包含的红细胞更多,称为红色血栓。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2)

白色血栓中血小板成分多,呈白色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3)

红色血栓中红细胞成分较多,呈红色

2,心梗发生机制

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均发生在动脉血管内,心梗最常见的机制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随即激活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梗发生,因此为了防止心梗发作,就需要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心梗后、冠脉支架和搭桥术后均需要终身抗血小板治疗的原因。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4)

PCI时从冠状动脉内抽出的白色血栓

3,抗血小板药物要用多久?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冠脉搭桥和支架术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也就是同时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强化抗血小板活化、聚集,防止形成血栓,1年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终生抗血小板治疗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5)

4,阿司匹林可以减量或间断吃吗?

出院时医生都会跟患者强调很多遍,一定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往往早期还能遵医嘱,后来依从性变差,或对终生服用产生抵抗情绪,偶尔漏服几天也没发现异常,或者听说阿司匹林会引起出血并发症,就来问阿司匹林可不可以减量或隔天吃?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为什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6)

胃溃疡出血

今天李医生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如无严重出血,不可以间断吃或减量吃。我们来看看这是为什么?

血小板寿命在7-14天,一般8天血液内的血小板就更换一遍。阿司匹林服用一次,在体内可以有效血小板功能24小时,然后被排出体外,因此如果第二天不吃,就不能抑制新生成的血小板;另外,停药后甚至会导致血小板功能的反弹,更容易导致血栓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每天吃,不能间断吃的原因。

阿司匹林在抑制血小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有人就想,如果把阿司匹林减量,比如吃半片是不是就能避免消化道出血呢?其实阿司匹林引起严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5000个人里才有1个,轻微出血如牙龈出血,虽然发生率高,但不影响生命,一般不需停药。另外,现在推荐使用的阿司匹林均为小剂量(75-150mg),也就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最小剂量,如果再减量,就起不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并没有减少,所以,不建议减量使用。

为了避免消化道出血,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筛查消化道基础病变、同时应用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措施:如同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均可以大大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具体可参考科普文章:阿司匹林用好了治病,用不好致命,医生告诉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总结:

抗血小板治疗是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心梗后、支架和搭桥术后需要终身服用,预防心梗复发。阿司匹林必须每天服用,不可以间断服用或减少剂量,若需要停用,需由心内科医生决定,并给予相应的替代治疗。阿司匹林导致的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预防。

#健康科普排位赛# #清风计划# #北大国际医生说#

更多冠心病知识请参阅我的专栏“医生教你如何战胜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