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文字轻语】分享诗词与经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场最美的相逢!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变得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一起来学习吧!

关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成语故事(54期成语故事噬指弃薪)(1)


噬指弃薪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汝南安成人蔡顺以孝闻名天下,他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扶养他成人。一次他外出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找他,蔡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蔡顺心有所感,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

【典故】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磐传》

【释义】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关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成语故事(54期成语故事噬指弃薪)(2)

舌战群儒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典故】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关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成语故事(54期成语故事噬指弃薪)(3)

食无求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

【出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近义词】食不求饱、食不念饱

敬请关注!【文字轻语】分享诗词与经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场最美的相逢!

↓↓↓记得点赞哦,喜欢就分享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