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回忆——

开着房车,从迈阿密南端沿着一号公路一直向南,温热的海风里,约翰和艾拉能闻到从前的味道。

和孩子们度过假的公园,每回旅行必经的加油站,还有那喧哗着阳光的海……每次经过这些地方,从前的情景就出现了。公园里,一位少妇牵着七八岁的孩子,微笑着与老夫妻打招呼。约翰恍惚了一阵,猛地记起:“你好呀,詹妮。我曾经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绕了一圈,仿佛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似乎只是刹那。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1)

记忆消逝前,把爱留住

故事,缘起于一场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主人公是两位普通的老人,却不是寻常的旅行者。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2)

曾是文学教授的约翰患有阿兹海默症,经常会忘记妻子和儿女的名字,却可以随口说出海明威作品中的精彩段落。艾拉是约翰的妻子,癌症晚期患者,却一直对家人隐瞒着病情,只希望在记忆消逝前,把爱的时光留住。

于是,两人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们像离家出走的小孩一样,关掉手机、清晨出发,驾驶着名叫“求闲者”的房车,一路南行,目的地是的海明威故居。旅途中,老夫妻遭遇了病痛的折磨、警察的追逐、恶人的抢劫等突发意外。但是,两人仍然一路拌嘴、一路恩爱;夕阳西下,他们还会打开投影,看着老照片重温曾经的美好回忆。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3)

一路失忆,一路捡回记忆。

尽管旅程伴随着遗忘,但两人五十多年来的相依相伴,让人们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恰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特写——两人皱纹密布的手始终紧紧牵在一起。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4)

小偷的名字,叫“时间”

显然,《爱在记忆消逝前》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旅途的不确定性和渐进式的生命体验,让电影的格调随性而浪漫。

但更让我动容的,不是旅程本身,而是对于人物细腻表情的特写和捕捉。比如,夜深时分,约翰睡熟了,艾拉悄悄起身,打开床头灯,拿出日记本,摩挲着皮质的封面,她开始啜泣,进而泣不成声。那时的她,自知罹患癌症,却必须在老伴面前装得乐观向阳,但病情的加重和恶化,始终是一道心伤,唯有夜幕降临,才能独自舔舐。

这份独自承受的勇气和爱,深得动人心魄,又痛得令人心疼。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5)

约翰病情发作时,忘记了过去,也忘记了自己的垂垂老矣。

他问妻子:“艾拉在哪儿?她是我的女朋友,金发碧眼,22岁。”

艾拉又好气又好笑,反问道:“约翰在哪儿?他是我的男朋友,年轻英俊,饱读诗书。”

约翰疑惑地望着艾拉,游离的眼神渐渐回转,他压低了头,喃喃道:“把约翰从你那里偷走的人,也把他从我这儿偷走了。”

原来,那个小偷的名字,叫“时间”。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6)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记忆是时间的佳酿,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心灵皈依。然而,当记忆渐逝的时候,陪伴是最朴实的方式,却也是最长情的告白。

影片最后,约翰与艾拉完成了最后一次灵与肉的蹒跚结合,在依偎着的陪伴中,两人十指相扣,抵达人生中最后的天堂。释然中略带忧伤的结尾,让人唏嘘不已。

爱从不曾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爱在记忆消逝前)(7)

记艾拉对约翰说:“你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用刻意寻找话题聊天的人。”

或许,真正的爱情、对的人,不必滔滔不绝,有时候只需彼此一个眼神,就很美好。

电影结束了,许多观众的眼中犹有泪光。或许是电影唤醒了久违的记忆,触发了对亲人和爱人的念想。这让我想到了当下的“空巢”现象,在日渐汹涌的信息浪潮和奋力前行的城市化进程中,孤独打拼者众,抱团取暖者寡。其实所谓“空巢”,未必是身边的空荡无伴,更多是心灵的清冷孤寂。愿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的日子有更多的相互取暖,让情感的温热更久地流淌于心间。

趁还来得及。

文|艳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