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1)

大自然中,长得争奇斗艳的生物数不胜数,这背后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为悦己者容,有的是为了恐吓天敌,而有的是为了隐藏自己。

但在海洋深处,由于光线不足,谁也看不到谁,深海生物似乎不再关心自己的外貌,漆黑的环境,对于像我们这样适应光亮的人来说,黑的可怕如同深渊,然而对于深海的生物还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们中有很多是随便长的,长相奇特,丑陋,甚至让人恐惧。

在如此漆黑的环境中,能照亮深渊的唯一光线是深海生物发出的荧光,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种,喜欢“钓鱼”的鱼,鮟鱇。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2)

头顶明灯

鮟鱇有很多名称,哈蟆鱼、琵琶鱼和结巴鱼等等,生活在深海中,长相一言难尽,也有丑鱼和老头鱼的外号。

头大身体扁平,眼睛小,长在背上,有一张血盆大口,嘴里长满大小不一的尖锐牙齿,从侧面看,下巴突出,头占很大一部分,躯干很短。

最惊艳的是它头顶上有一个突起的肉球,如同一盏小灯笼,由背鳍延伸发育而成。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3)

在深海黑漆漆的环境中,有一盏明灯绝对是有优势的。

鮟鱇通过分泌光素,在酶的作用下,发出生物荧光,它也正是利用这种光来“钓”食物。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4)

众所周知,很多生物都是具有趋光性的,当它们看到这种光亮后,会主动靠近,此时鮟鱇就会张开嘴巴,静静等待食物自己到嘴巴里来。

若此时吸引来的生物个性凶猛,非常不好惹,鮟鱇也会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自己被捕食,它会主动将小灯笼含进嘴巴里,光亮突然消失,凶猛的大鱼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只能失望离开,而鮟鱇也在黑暗中溜走。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5)

消失的雄鱼

在19世纪,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种鱼,但研究让人很困惑,因为他们所有的研究样本都是雌性的,他们不知道雄鱼在哪里,也不知道长什么样。

直到20世纪20年代,几乎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后,事情才开始变得稍微明朗一些。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6)

1922年,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只肚子附着2条小鱼的雌性鮟鱇,一开始,生物学家推测,这是一位母亲和她的2个孩子。

然而当另一位科学家对这个生物进行解剖后发现,小鱼并不是雌鱼的孩子,也不是别的物种,而是它的伴侣们。

原来“消失的”雄鱼一直都在科学家的视野中,只是和雌鱼体型差异太大,因此没有被识别。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7)

从小“吃软饭”

一般来说,雌鱼可长到1.2米,而雄鱼最多只有10多厘米,体型差异不是一点点。

身体结构也不同,附着的雄鱼没有大嘴和牙齿,也没有小灯笼光源,它不会自己捕食,完全依赖于雌鱼提供营养,是寄生在雌鱼身上的附属物。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8)

雄鱼很小就开始物色对象,它们嗅觉灵敏,会跟随一种特定的信息素找到雌鱼,雌鱼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也能帮助雄鱼找到伴侣。

一旦雄鱼找到合适的配偶,它就会咬住雌鱼的腹部,直到自己的身体与雌鱼结合:皮肤连在一起,血管也连在一起。这样雄鱼就可以从配偶的血液中获取所需的营养。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9)

结合后,雄鱼就不必像普通的鱼那样去看东西、游泳或吃东西,因此也就不再需要眼睛、鳍和其他内部器官,开始萎缩、退化、枯萎,直到最后雄鱼变成挂在雌鱼身上的一块肉。

两条鱼也就变成了一条,雄鱼和雌鱼之间就像是心照不宣的交易关系,雄鱼从雌鱼那里获取食物,而在雌鱼准备产卵时提供精子。

胡子鱼产卵前征兆(琵琶鱼的离奇爱情生活)(10)

最后

寄生交配看起来很奇特,但是对于生活在深海的鮟鱇来说,这种怪异的交配仪式是一种深海适应。

在海洋中,鮟鱇很少有机会在深海中碰到对方,为了确保有更多的后代产生,它们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让配偶们保持近距离,方便繁殖。

雌鱼付出,雄鱼“吃软饭”,只是它们生存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