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椿萱苦(可怜天下椿萱心)(1)

拼音:tà rán

释义:心境空虚、物我两忘的样子。

出处: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意思是:在这里住一夜就身体安适,住两夜就心情平静,住三夜则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字里字外:作者在山水游记中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此文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里所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说的就是此事。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游庐山,独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的一处胜景,便在那里修筑一草堂。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这篇《庐山草堂记》。也是这一年秋,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闻琵琶有感而发,作《琵琶行》。

少年不知椿萱苦(可怜天下椿萱心)(2)

拼音:gǎo zhù

释义:细白的生绢,比喻友谊深厚。

出处:宇文逌《庾信集序》:“余与子山,夙期款密,情均缟纻,契比金兰。”意思是:我和子山,旧日情谊亲密,深厚的友谊如同生绢和苎麻衣服一样牢固,契合的友情堪比金兰融洽。

字里字外:余英时曾感慨:不少西方和日本的著作,“为人作序”的事虽偶然一见,但似乎并未形成过普遍的风气。相反的,在中文著作中,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这一现象倒是异常突出。友人向我索序和我有“义不容辞”之感,大概都不免受了一种特殊文化氛围的感染。难道“为人作序”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色吗?据他考证,宇文逌《庾信集序》作者亲定诗文集而向友人索序,这似是可以追溯的最早例子。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就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拼音:ào zé

释义:奥秘,深奥,指精深微妙的意蕴。

出处:《陈书•袁宪传》一段话:“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曰:“二贤虽穷奥赜,得无惮此后生耶!”意思是:当时谢岐、何妥在座,周弘正对他们说:“二位贤士虽然研究透了经义精深微妙的意蕴,是不是也有点儿畏惧这位后生呢?”

字里字外:袁宪(529年-598年),字德章,陈郡阳夏人。历梁、陈、隋三代为大臣。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十四岁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袁宪十五岁时去周弘正(梁代儒学与玄学大家、清谈领袖)家,正赶上他办清谈会,弟子云集。周弘正邀袁宪立义讲授。当时谢岐、何妥(两人都是以机敏、博学见称的名士)在座,周弘正对他俩说:“二位贤士研究透了微奥含蓄之理,该不会害怕这个年轻人吧!”何妥、谢岐于是轮流发问,穷极思想情趣方面,袁宪同他们问答数次,应对娴熟敏捷。

周弘正对何妥说:“任凭卿发问,不要以童稚相欺。”当时学堂座无虚席,观看者纷至沓来,而袁宪神情自如,辩论起来游刃有余。周弘正也多次质询袁宪,始终没能让他诚服,便告诉与与袁宪同来的岑文豪(袁宪父亲的门客)说:“卿回去告诉袁吴郡(袁宪父亲为吴郡太守),此郎已能替代博士了。”

少年不知椿萱苦(可怜天下椿萱心)(3)

拼音:bǐ lǘ

释义:泛指乡里。

出处:苏洵《议法》:“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不可漏略。”意思是:如果连乡里官吏都能奉公执法,那么连老奸巨猾的人都不得不认罪伏法,不能疏漏。

字里字外:《议法》是苏洵名震京师的文章之一,文章提出对法律与执法者的思考。苏洵在《议法》首先提出“政之失,非法之罪也”,如果官吏可以很好的运用法律也可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是“狱讼常多病,盗贼常病重”,官吏的腐败,导致执法不严,所以整顿官吏的腐败是必须的。更何况,法律又并不完备,“法之公而吏之私也。夫举公法而寄之私吏,犹其若此,而况法律之间又不能无失”,如果能去除法律弊端,也能改善吏治。“天子之子弟,卿大夫与其子弟”犯法可以用很少的金钱赎罪。这就是法律的不完备之处,应改“轻赎”为“重赎”,将其“困于赎金之间”,那些人就能够害怕法律制裁。

少年不知椿萱苦(可怜天下椿萱心)(4)

拼音:bō yuè

释义:流亡。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意思是:现在天子四处流亡,宗庙被毁坏,观察各个州郡,虽然表面上打着救援朝廷的旗帜,内心实际上另有所图。

字里字外:历史对袁绍的评价是有勇无谋,在“迎接”汉献帝这件事上,袁绍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汉献帝被控制,有个机会逃到曹阳,后面李傕率军穷追不舍。这时,袁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献计,要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那时的实力将无人能敌。

沮授的意见遭到郭图、淳于琼的反对,认为汉室衰微已久,重新振兴谈何容易,况且当前英雄并起,都不好对付。天子在身边也有麻烦,凡事得向他请示吧,那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可不服从又会得个抗旨的罪名。

沮授又苦口婆心地劝告,认为这是当今既符合道义又顺应形势的举措。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但是袁绍最终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与此同时,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当汉献帝回到故都洛阳,曹操力排众议,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他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汉献帝转移到许昌,在许昌建立新都城,从而把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少年不知椿萱苦(可怜天下椿萱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