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 18世纪的欧洲君主早已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开始用各种手段增强国力,并通过战争重组欧洲格局。但表面上如火如荼的战争也无法掩饰,君主无法控制整个国家的事实。今天我们就从腓特烈大帝说起,看看为什么欧洲会出现这种情况。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1777年腓特烈大帝的一条法令)(1)

腓特烈大帝

1777年,腓特烈大帝向波美拉尼亚的官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管土地是属于王室、贵族还是城市——都要立刻彻底废除农奴制。要让这项国王陛下为了全省福祉考虑而颁布的法令立刻得到执行。应当向所有反对者礼貌的解释法令的价值,但迫不得已也可以动用强制措施。

凡是对欧洲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对腓特烈大帝充满敬佩之情,七年战争中他带领普鲁士人战胜了强大的多国联盟军队,展示了非凡的军事天分。但是看看他的这道法令吧,尤其是那句“应当向所有反对者礼貌的解释法令的价值”,难道不是明显的卑躬屈膝的态度吗?

要弄明白腓特烈大帝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倒不如看看七年战争中的一些细节。普鲁士的胜利不仅仅因为彼得三世的继位,让俄罗斯从敌人变成了盟友,更关键的还是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

腓特烈大帝训练了一支强大的军队,15万士兵(1756年)坚定的跟随在他身边,不惧怕任何敌人。而腓特烈大帝为了这支军队,也花费了自己75%以上的收入。战争结束之时,回到柏林的腓特烈大帝发现,不仅自己疾病缠身,整个普鲁士也几乎崩溃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荒芜,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商业活动几近停滞,普鲁士又被金钱掐住了脖子。而腓特烈大帝的余生,一直在努力恢复普鲁士的繁荣。


缺钱,是当时欧洲各国的最致命的问题。腓特烈大帝的卑躬屈膝,也是因为钱。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1777年腓特烈大帝的一条法令)(2)

贵族领主

腓特烈大帝法令中所说的“反对者”,正是那些分布在各地的贵族领主,他们依靠农奴制,掐住了整个普鲁士的脖子,让腓特烈大帝喘不过气来。

贵族们不愿意执行这道法令,他们对农奴制的解释也似乎很合理:农民并非奴隶,他们只是和领主达成了自愿且诚实的契约,虽然农民要缴纳地租,但是领主也付出了很多,比如“供养、维持包括儿童和仆人在内的农民家庭,即便在农民因为事故残疾或年老时也要继续供养,为农民提供房屋、马厩、耕地、牛,给家仆支付公平的薪水,建造并养护拥有居住和经济用途的主要建筑物。”

进一步的,领主们又提出,正是因为他们的庄园和耕地,才让这么多的农民处在“合适的位置”,不让他们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领主们实际上帮腓特烈大帝一个大忙了。

我们必须承认,表面上看起来,这些理由确实有些道理,就算没有他们说的这么好,也至少证明领主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价值。

于是,腓特烈大帝颁布的这条法令,在愤怒领主们的抗议声中,没有执行下去。

腓特烈大帝的让步有诸多原因,比如他必须竭力维持普鲁士的稳定,贵族领主依然有着强大的实力,足以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1777年腓特烈大帝的一条法令)(3)

欧洲农民

但是他也明白,庄园经济的基础农奴制,是阻碍国家强盛的最大毒瘤。

18世纪欧洲农奴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欧洲国家的大多数人口依然是农民,农奴制把他们牢牢的控制在贵族领主的手中。领主们不管多富有,都是他们自己的,国王和政府分不到半点好处;其次,近代化过程中的欧洲君主,已经意识到并开始强调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这样更容易得到人民的支持,但农奴制与这一理念是相悖的;另外,贵族领主滥用权力,对农民的剥削依然可能造成社会的动乱。

更为重要的三点是:农民创造的财富都被领主拿走了,而国家需要这些财富发展;农奴制把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国家发展制造业和商业贸易缺乏劳动力;大多数农民被限制自由,直接阻碍了战争期间的国家征兵。


问题很明显,可是难以解决。腓特烈大帝让步了,但同时期的约瑟夫二世却要不顾一切走下去。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1777年腓特烈大帝的一条法令)(4)

约瑟夫二世

奥地利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毫不避讳的表达了他对农奴制的厌恶,这其实是18世纪末大多数欧洲君主的共同想法。约瑟夫二世曾经明确表示:“我已深知索拉特庄园的农奴多年来一直以最迫切的方式抱怨公职人员和地主的压迫和残酷行为,我反复呼吁,要求对申诉进行调查和处理,唉,到目前为止这都是徒劳的……各种弊端从未在根本上得以解决……人们被压迫的太过分,弦绷得太紧的话,它迟早是要断的。”

从1781年开始,完全掌权的约瑟夫二世开始行动了。他首先下令所有的农民可以不经过领主的许可结婚、迁徙以及自由择业,庄园内的儿童也不必义务当领主的仆人——自由迁徙和择业,是对农奴制“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当普通农民有了选择的自由,他们就能不依附于某一个贵族领主,而是寻找“出价”最高的,哪怕这个人并非贵族。

约瑟夫二世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规定农民对领主的所有义务(包括地租以及免费劳役)都不再用实物方式缴纳,而是可以用一笔现款代替。在此之前,农民们把部分农作物及家养牲畜交给领主,还要免费给领主干活——这意味农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金钱,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用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所得取悦领主。

如果这一切都换成一笔现金,意味着农民可以直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及劳动成果,农村经济会得到巨大发展,农民会从实质上得到“解放”,工商业也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不出所料的,约瑟夫二世对农奴制的改革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就连他政府中的大多数高级官员,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很多法令都遭到了政府高官的拒绝签名,约瑟夫二世也不得不稍作退让。

当然,也有一些约瑟夫二世没有触及到的,比如领主裁判权和强制劳役的问题。领主在领地内是至高无上的,就像“国中之国”的君主。如果要剥夺他们管理“臣民”的权力,无疑是在逼迫他们造反。

约瑟夫二世的改革,坚持到他离开人世。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成功,农民们真正得到解放,要等到欧洲1848年的大革命之后,才真正实现。


我们谈欧洲君主对农奴制的抗争,不可避免的要问一个问题:农民们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从1777年腓特烈大帝的一条法令)(5)

贫困的农民

18世纪匈牙利自由派人士拜耳泽维奇的一段话,就能看出很多问题:“农民对所有上等人都表现出天生的不信任,甚至对那些无须对农民苦难负责的上等人也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有权用诡计……获取好处……他们对一切行政和司法当局也同样不信任……他们之所以顽固反对,是因为深知领主的利益与自己相悖……”

对,农民们对领主已经充满了愤怒,他们急切的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很多农民对领主的普遍抗争是这样的:领主需要小孩子去当奴仆,他们就送去自己最虚弱愚笨的孩子;领主需要农民免费服劳役,他们就派去最弱小的家庭成员;在给领主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农民们也开始诉诸于暴力。

约瑟夫二世急于推进自己的农奴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详细了解了特兰西瓦尼亚1784年的农民起义。在这次暴动当中,最多的时候聚集了3.6万名武装农民,他们目标明确的针对贵族领主:仅仅是暴动波及的一个地区,就有132栋贵族居所被烧毁,4000名贵族(及其家人)被以“最可怕的方式”杀死。

农民们已经忍无可忍,急切的需要废除农奴制,废除贵族领主的特权。

18世纪后期的欧洲君主,但凡不是那么昏庸无能的,都知道必须废除农奴制了。腓特烈大帝和约瑟夫二世,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而且同时也证明了:改革之路异常艰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但是,在历史的大趋势下,一旦迈出了第一步,改革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