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我将来靠什么养活(细说测听家族成员)(1)

临床上常用其他主观和客观测听方法辅助诊断听力,包括小儿行为测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声导抗、多频稳态电位(ASSR)、耳声发射(OAE)、40Hz相关电位。

测试方法基本原理临床应用
小儿行为测听孩子对声音产生反应并通过某种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头转声源或做出某种动作,从而判断其听阈。测试结果可表明听力损失程度、类型以及听力损失对孩子交流能力的影响。由于需要孩子的主观配合,因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
声导抗声导抗是一项基本的临床听力诊断方法,其测试包括鼓室声导抗和声反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既有阻抗和抵抗的一面即声阻抗;也有传导和接纳的一面即声导纳,声阻抗和声导纳的总和叫声导抗。声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当进入耳的声音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双侧镫骨用肌收缩,镫骨底板离开前庭窗以保护内耳。声导抗仪是用来测量从鼓膜返回来的声能,并由此推知中耳的状态。中耳病变诊断和鉴别:鼓室声导抗不仅可以通过分析鼓室导抗图的峰压位置、幅度及整体的形态来诊断中耳是否存在病变,而且由于不同中耳病变对声音由中耳传入内耳方式的影响不同,还可以据此鉴别不同的中耳病变。伪聋的鉴别:声刺激引起镫骨肌收缩是不受意志支配的反射活动,而纯音测听必须依赖受试者配合才能进行。声反射的客观特性可用以鉴别非器质性聋。一般说来,听力损失越重,声反射引出的机会越少。面神经功能测试:当面神经病变位于镫骨肌支以上时,声反射消失;位于镫骨肌支以下时,声反射存在。助听器评估:声反射阈接近不舒适阈。对于不能表述听觉感受者可以用声发射来评估助听器大增益和最大声输出设置是否合适。
耳声发射(OAE)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人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该机械活动有助于使耳蜗调谐变得更加精细,能直接反映外毛细胞的功能状况。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诱发性耳声发射是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梅尼埃病的诊断:梅尼埃病病变发生在耳蜗,因此其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耳声发射表现出来,该疾病的OAE表现以低频反应减弱为主,与纯音听力图的听力损失范围对应,承着听力损失加重,OAE反应阈增高,检出率下降至消失;突发生听力下降的动态监测:当突发性听力下降的听阈超过40~50dBHL时,耳声发射会消失,但在恢复过程中,诱发性耳声发射反应恢复比纯音听力恢复得早;耳蜗性耳鸣可以在耳声发射结果中表现出来,只有当耳鸣的原因是由于耳蜗基底膜的异常振动引起时,耳鸣的频率才会与自发性耳声发射频率相统一;可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声发射还可以应用于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定位诊断,听神经病的辅助诊断,听觉有害因素的听力学检测,职业病防护,老年病研究等。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当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时,听觉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称为听性诱发电位(AEP)。听觉诱发电位仪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界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的一种现代化设备,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声音诱发出的微弱电反应从脑电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在头皮上记录。听性脑干反应ABR只是听觉诱发电位的一部分。ABR可以诊断听觉通路上病变的部位,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成人ABR阈值为10dB(SL)左右,新生儿一个月时,阈值为30dB,六个月时为20dB,十二个月时为16dB,两周岁可达12dB,直到五周岁时才达到8dB,接近成人水平。对纯音刺激,脑干反应阈值平均高于听力计测定阈值10~20dB,因此绝不能直接等同于纯音测听的阈值,ABR还广泛的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选;ABR测试对功能性聋与器质性聋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通过仪器记录由多个频率调制信号引起的、其反应相位与刺激信号相位具有稳定关系的听觉系统反应。调制声信号的频率范围相对较窄,因而对耳蜗基底膜的刺激部位也较窄,其诱发的反应被看作是基底膜上相应部位受到特点的频率刺激后兴奋所致,因此ASSR具有很好的频率特异性。客观听力检测:ASSR常用的调制频率为75~110Hz,因为在这种调制频率下不易受睡眼、麻醉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可在儿童乃至新生儿得到可靠的结果,是目前评估婴幼儿听觉功能的较好的方法;推导纯音听阈图:测试仪器在测定过程中自动把能引出ASSR的最低刺激信号强度定为阈值,由此得到各个频率的阈值,常用的为250、500、1000、2000、4000Hz等,有些多频稳态测试仪还可以打印纯音听阈图,婴幼儿ASSR的反应波形幅度小,听阈结果较成人高,ASSR的阈值与行为测听阈值间的差异随频率增高而缩小;评估助听听阈:ASSR刺激声经助听器放大或扬声器给出后畸变不大,声场下ASSR与行为听阈差异为20dB,因此可以进行功能增益的测试;新生儿听力筛查,由于ASSR刺激声频率特异性及结果判定的客观性,克服了TEOAE和ABR的局限性,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理想工具;指导选配助听器;儿科、婴儿和有智力发育障碍的患儿听力检查;耳蜗植入后的听力评估。
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是一种稳态的听觉诱发电位,因此又称为40Hz稳态诱发电位(40Hz-audiotory steady state potential, 40Hz-ASSP),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中潜伏期反应,采用短纯音(tone burst 500Hz)为刺激声源,40次/秒刺激重复率,在100ms的采样时间内记录到一组连续反应波形,反应波形波间期约25ms,其形态似于40Hz正弦波,因此被命名为40Hz-AERP。由于该反应常用频率为500Hz的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尤其适合于对低频听功能的判断;40Hz-AERP反应阈值接近行为听阈,在成年人可在10dB以内,对行为听阈有较好的复核作用,阈值的高低对应于听损伤的大致分类为:<40dBnHL(正常),40~60dBnHL(轻度聋),60~80dBnHL(中度聋),>80dBnHL(重度聋),此分类仅供参考;鉴别诊断脑干病变及多发性硬化症了解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有助于助听器的选配及共进行早期语言训练;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效果的评价;可以作为新生儿听功能的筛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短声,由于短声的声学特性,该反应主要评价中、高频的听功能状态,对低频听功能反应极微。而40Hz-AERP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500Hz短纯音(tone burst 500Hz),鉴于500Hz短纯音的声学特性,对低频听功能的反应极佳,弥补了ABR临床应用的不足。因此,ABR和40Hz-AERP两类测试方法在评价听功能方面,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两者同时应用,可以比较全面的评估听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