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玉明“姨,林清玄去世了啊”上午11时许,我在厨房里忙着饭菜,收到外甥女红发来的信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放弃一切虚荣心丢掉任何幻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放弃一切虚荣心丢掉任何幻想(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放弃一切虚荣心丢掉任何幻想

作者:赵玉明

“姨,林清玄去世了啊!”上午11时许,我在厨房里忙着饭菜,收到外甥女红发来的信息。

我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先生这么年轻,竟然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然而,事实不容置疑。

是啊,喜欢林清玄,这喜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为了生存,为了追梦, 1993年3月,尽管腿有残疾,我仍不顾父母的劝阻,依然加入到千军万马的打工潮,成了一名打工妹。拖着一条残腿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南方,在榕城的一个打字店里找到一份电脑录入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再加上身体的不便,思乡情结像春天破土的草芽,疯狂地生长。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读书成了我唯一的爱好。

当时,上班的地方有一家小书店,下班无事,就独自一个人去书店蹭书看。因为没钱买书,只好佯装顾客,这里看一会儿,那里翻几页。有一次,我信手翻到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套“菩提系列”的书籍,真是让我爱不释手,一心想据为己有。可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除了交付房租和开销伙食,所剩无几,连买衣服都在压缩之列,哪有闲钱买书?

我心怀侥幸,与店主商量,先买3本。另外3本我怕被人买走,请店主帮我收起来,不要摆在书架销售,等我下月发了工资再来买这3本。店主看我读书心切,竟同意将那3本从书架上取下,放到收银台的柜子里。第二个月发了工资,我下班后就到书店,买回了另外3本。就这样我买够了林清玄的菩提系列6本书。

“菩提系列”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无论是正常时间下班,还是加班很迟回到宿舍,每晚睡觉前都会捧起它。时而泛泛而读,时而认真品味,那些清新的文字,那些柔细的描述,那些智慧的光芒,让我在枯燥而单调的打工生活中,犹如在暗夜里看到了光明,为我对人生的迷茫,对自身残疾的苦痛,找到了出口。《飞鸽的早晨》一文中这样写道:“生命是不可取代的,不管生命用什么面目呈现,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灵魂的感应没有距离,隔着茫茫海峡,我感觉先生这句话就是说给我听,为我而写。

一岁儿麻,初二失学,两次手术,身体上大大小小6道疤痕……我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又如何不苦痛、不迷茫?然而,生命是不可取代的,感谢先生,让我在青春的十字路口遇到你,给我这样的人生启示,看见生命的价值,看见生命的希望。

为了这不可取代的生命,我对生活进行了积极的规划。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要把初二失学的知识重新拾起。那一年考试,其中《古代汉语》考了两次,都没及格。那一年,我骑自行车被人从后面撞倒,躺在了病床上……考试的不顺和身体的苦痛,让我备受煎熬,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被这接二连三的挫折击溃,开始动摇。

百无聊赖,重拾先生的书。“一个人不管处在任何环境,都要坚持心灵深处的某些质地,因为有时生命的意义只在说明一些最初的坚持,放弃生命的坚持的人,到最后就如城市里的木棉一样,只有花开的心情,终将失去结子飞翔的愿力。”在《飞翔的木棉子》一文里,先生将我们常常挂在嘴边说说的大道理,用具体的可感知的木棉子的现象,加以启示,我被苦和痛遮蔽的眼睛又看到了光明,被苦和痛倾轧的心得到了安慰。先生的话,给了我坚持的力量。

经过4年的自学考试,我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文凭,也应聘到省直机关当了内刊编辑。

感谢先生,用他对待万物那颗柔软的心,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智慧,用文字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带领我走过那段苦痛而迷茫的日子,我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因此而精彩。

怀着对先生的敬仰,我重新将书柜里这套1993年出版的6本菩提系列书籍取出,细细翻阅,有一些精彩的文字被我用铅笔作了记号,有一些我曾经认为精彩的篇章有折页,我轻轻捋平,轻轻翻动泛黄的书页,已热泪盈眶。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是22日,林清玄的个人社交网站上发布的逝世前最后一篇文章。

“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先生在生命最后一刻,留给世人的绝唱,都是如此不同凡响,都是如此积极向阳。(赵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