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宜春樟树国字山墓葬出土了2600余件器物,包括迄今为止出土最长的一件筝和两件带有“越王”铭的铜戈(戟)。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1)

据出土铜戈铭文,戈的主人分别是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和翳的一个儿子子寿。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2)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3)

据报道此国字山墓葬主人很可能为越国王室贵族墓,或与越王勾践有关。

暂不讲这戈(戟),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最长的古筝。

筝,真可谓古,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迄今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

早在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就发现了两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166cm、宽17.5cm,尾宽15.5cm。两端各有十三个孔。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4)

1979年江西贵溪仙岩东周崖墓出土的古筝

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cm,筝首弦孔为置木柄用,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古筝实物。此墓据碳14测,最早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周考王之间。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5)

江苏吴县长桥出土

1991年11月,江苏吴县市长桥镇长桥村一战国墓也出土了一件古筝,筝长1328mm,筝身由锹枫木整块斫制,出土时底板已烂,为12弦筝。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6)

在此次出土的古筝保存很好,筝尾高耸,总长度达2.3米,是迄今为止出土最长的一件。

我国古文献最早记载筝的时间为公元前237年李斯的《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乎?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可见战国时期,筝已在秦地流行,故历代文人学士据此认为筝源于秦,称秦筝。如宋晏几道《蝶恋花》“绿柱频移弦易断。细为秦筝,正似人情断。”

筝在不同历史时期,弦数也不同,有五、六、九、十、十一至十六及五十弦。形制因弦数而各异。

对于筝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说文解字注》也有“筝,秦蒙恬所造”一说。如此,蒙恬也太厉害,相传毛笔也为他所创。

还有“分瑟为筝说”。据《史记封禅书》“黄帝令素女鼓五十弦瑟,帝悲不止,破为二十五弦瑟。”唐代赵璘《因话录》:“一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由此始。”

也有认为筝源于筑。如《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说文通训定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不过,此记载显然不对,考古出土文物表明,十三弦筝战国时就有了。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7)

此次出土的还有瑟等其他乐器。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8)

江西发现古代大墓(江西考古又添之最)(9)

南北朝沈约曾有首诗“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筝鸣绝响,曲婉清扬,历史烟云幻灭,曲终人散,空余弦筝,几千年后可知弹者其谁?

我是沁芳芜,一个游走在历史的光影中的行者,偶掬一鳞光片羽呈现它的绚丽。

喜欢,你就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