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公演,被大碗宽面组的戏腔炸到了。

她们不仅成功的把戏曲融合进了流行,更选择两位声线和唱功俱佳的姐姐完成这个任务。郁可唯的戏腔寒削孤兀,如剑气穿空,穿透力极强;张含韵的戏腔则刚中带柔,柔中带飒,英气中飘落万点柔情。

郁可唯尚在意料之中,而张含韵则完全改变了我对那个“酸酸甜甜就是你”的小女生的刻板印象。说话还时常发嗲的她,认真起来还真的很有爆发力。

戏曲女花腔(姐姐乘风破浪戏腔飒而不伤)(1)

我是个俗人,不喜欢戏曲,喜欢的只是戏腔。戏曲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过于博大精深,掀起它的任何一角都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如果去完整地看一出戏剧,我肯定会昏昏欲睡。但是在歌曲中听到戏腔,往往会如平地惊雷,一下子被从椅子上炸醒,这大概就是糅合的力量吧。歌曲借了戏曲的气势,戏曲也借助歌曲的流量,获得了更大的曝光度,实在是两全其美。

有句话大概是说,怀疑00后是老祖宗转世,爱上了品茶、听戏、唱小曲、听相声、穿汉服这些需要老旧的东西。这应该是一种幸事,让人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戏曲女花腔(姐姐乘风破浪戏腔飒而不伤)(2)

腔到底是什么?一种是乐曲的调子,一种是说话的声音和语气。它常常和地域或者时代绑定,有着鲜明的特点。常常让人一听便识,很有排他性。按照地域有秦腔、港台腔、京腔;按照种类又可以有相声腔、戏腔等等。

古风的歌曲中带戏腔的很多,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用的技法。

《赤伶》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旧戏》

“戏里说死生契阔,黄粱错。时光定格承诺,戏中人是我”

戏曲女花腔(姐姐乘风破浪戏腔飒而不伤)(3)

中国戏曲之美,就在于含蓄中暗藏着惊艳。浅吟低唱之时兜兜转转的人生便慢慢的铺开,迎来送往、出将入相;山河拱手、为君一笑;关山点酒、千秋入喉……可是忽然一个转身,命运就有了反转,天涯咫尺,恍惚间一场惊梦。

戏曲的仪式感也极强,唱念做打都是一板一眼,妆容画罢,乐音响起,人也便深深地入了戏。

张国荣在电影中有过两次京剧的扮相,一次是《胭脂扣》,一次是《霸王别姬》,之后他也似乎也坠入了戏中,庄周梦蝶般分不清是人生还是大戏。也或许,他在戏中寻到了更真实的人生吧。可见戏曲之魔力。

戏曲女花腔(姐姐乘风破浪戏腔飒而不伤)(4)

流行音乐,却是自由的。

于是两者的交融,就像在酒中投了冰块,口感不只是融合,而是共生。也像在水中立了一块石头,水势不仅是改变方向,还有力量。

流行唱法的发音以气声为主,基本上就是走嗓子。而戏腔则是气运丹田,更走了心。于是“胭脂可铸黄金刀”,戏腔就有了更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人生一场大戏,《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这大戏中的浪花,而《大碗宽面》中的戏腔更是其中美丽的一朵。一腔入耳,满眼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