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小海的孩子三岁半以前,从未去过医院,从未吃过药。

“哇,孩子体质真好啊!”

“孩子也发烧啊,只是每次发烧,基本都能在2天内降温,当然就不要吃药或看医生了。”

“你怎么做的啊?”

“其实,说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原来,在她全职的三年间,孩子发烧过3-4次。每次,她都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给他物理降温:脱衣服、吹空调、喝水、喝果汁、洗澡。然后,照常陪玩、读书、看电视。

三岁半的时候,奶奶过来看孙子。孩子又一次发烧,奶奶抱住孩子痛哭流涕,不停的摸额头,不停的咕噜道,“你好烫啊……是不是难受……再量一次温度……你病了得喝水……你怎么还不降温啊?”孩子也无精打采,嘤嘤嘤哼个不停。

有时,小海陪玩,孩子刚起了兴致,又被强行量体温和喝水。一天也没降烧,娃爸被奶奶喊着带去医院,抽血、开药。

谁知,就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孩子又两次发烧,每次都得上医院、吃药。小海忍无可忍,和娃爸、奶奶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再有下次,一切按照小海的来。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1)

即便孩子生病发烧,仍然可以正常活动。

四岁生日前,又发烧一次。小海将娃爸和奶奶打发走,告诉孩子,“你体内两个小人正在打架呢。加油,多吃点饭,喝点水,让好人快快战胜坏人,你就不发烧啦。”然后,该玩玩,该笑笑,孩子下棋连赢了三把,还高兴得跳起来。

果然,又是一天就降温了。

小海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是正面暗示。

所谓正面的心理暗示,就是让潜意识向着正面的方向,引导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发烧,难受是一定的。

奶奶的抱哭、扶额、一遍遍的量体温,与其说是她关心和心疼,不如说是制造一种“大病临头”的紧张氛围。孩子一边难受,一边想着“我还有得救吗?”他不哼哼才怪呢?

反之,小海也给孩子进行降温。但她让孩子放松,并坚持“你没病”的状态,告诉他不过是小人打架而已。

给孩子的正面暗示,是孩子最好的药。当我们听到可信的正面消息时,精神会自我放松,身体会自我修复。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安慰剂效应”: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2)

生理盐水曾被当作麻醉剂使用,而被手术者不觉疼痛。

1995年,毕阙提出了一个“安慰剂”效应。二战时,他曾被征召当军医。有一次做手术时,麻醉剂用完了,不得已只好用生理盐水代替。令他震惊的是,不知情的伤兵在注射后,居然真的止住了疼痛,停止哀号。这个经验让他在二战结束后,开始投入这个研究,并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强力的安慰剂。

正面暗示非常重要,能让孩子的感觉发生变化,甚至改变他的人生走向。

暗示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如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大概率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总是对他恶意相向,他很有可能会往消极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

大家还记得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吗?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3)

坏孩子哪吒被父亲告知是灵珠转世。

刚出生的哪吒,是个魔丸。所有人都害怕他,不愿与他亲近,他们拉走自己的孩子,朝他扔垃圾。而父母呢?明知他是魔丸转世,怕他闯祸,也不敢放他出去。哪吒就在“坏孩子”与“魔丸”的人设中,一步步走向极致的叛逆与顽劣。

直到父亲李靖,以欺骗的方式带给他一个正面消息:你其实就是灵珠,所以才天生神力;大家不喜欢你,是嫉妒你。

从此,哪吒的命运扭转了。他自认肩负着“斩妖除魔”的责任,开启了积极向上的修炼生涯。最终,即便他知道了自己魔丸的真实身份,也毫不在意,坚持向善,终于渡劫成功。

一个正面的暗示,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对于未定型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面的暗示呢?

正面暗示,最基本的原则便是:任何时候,不以恶意来揣测孩子。主要有如下三点:

(1)心态放松,暗示在困难面前,没问题;在坏事面前,不值一提。

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孩子摔跤,如果大人没看见,他自己一咕噜就爬起来,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而一旦大人看见,或者上前扶,他立马变得娇气。其实,是负面的暗示加深了他的痛感。

还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突然想呕吐,朋友很担心,立刻要伸手进去挖,“是不是被鱼刺卡住了啊?”孩子涕泪交加。另一位朋友说,“好啦,妈妈拿出来了。”孩子再咽咽口水,顿时安静下来。其实,三文鱼片本来也没有刺。大人的一句话,胜过灵丹妙药。

过一会,孩子又掉下座位,朋友拉住他,“你疼不疼……”大家故意说,“你好搞笑啊,哈哈。”孩子果然破涕为笑,摸摸头,不好意思的笑。

也正如前面所说,即便孩子发烧,只要妈妈说没问题,他就能自愈。有时候,做一位不那么上心(焦虑)的妈妈,会更好。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4)

小男孩摔倒,自己爬起来。

(2)及时表扬,暗示努力、认真、懂礼等好的行为,值得加强。

对于好的行为,立马点赞。譬如我的孩子,在吃东西时,想到“妈妈一块,爸爸一块,我一块。”可以表扬他爱分享;玩拼图时废寝忘食,表扬他做事情认真;有小朋友哭了,他上前安抚,可以表扬他关心别人,等等。

有时,他想做的事情,我们并不喜欢,但也不要吝啬表扬。譬如,他一定要在黑暗中找到丢失的小车,可以表扬他努力;他一定要站在寒风中等他的朋友,可以表扬他信守承诺。

有时,他做得没那么好,我们也可以先提醒,再表扬。譬如他在公共场合哭闹,我们可以先告诉他“吵到别人可不好哦。”在他噤声后,表扬他的懂礼。

(3)正面鼓励,暗示孩子可以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两岁半,还不会表达自己。他碰见喜欢的小朋友,总会上前打一下。有时会引起误会,进而升级为打架。他妈妈总是上前抱住他,教他用手轻轻的抚摸对方,“小乖娃,打招呼要轻轻的哦。”

现在三岁,尽管仍不说话,但和小朋友交往变得和睦了。小乖娃,已经固化在他的下意识里。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5)

乖孩子,对小朋友都是轻轻的。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那就是卡耐基。

小时候在贫民窟度过,调皮、不服管教,让父亲很头疼,认定他是最坏的男孩。但他的继母,温柔的对他说,“你是一个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而已。”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与社会、与他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父母,除了自己要努力给予孩子积极的、正面的暗示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更大的环境中积极向上。

(1)与幼儿园老师紧密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

小莫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孩子很抗拒上幼儿园。原来,老师和孩子谈话,说“在班里,别人都不打人,只有你打人是不是?”孩子回答说,“打人是不对的,但是还有两位同学打人。”其实在心里,他已有了自暴自弃的意味,变得烦躁、易怒。这就是老师给予的负面暗示。

小莫和老师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对错误点到为止。

很幸运,老师听了她的建议,这件事最终以圆满收场。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6)

和正能量的孩子在一起,有更多欢笑。

(2)多与正能量的孩子一起玩耍,多一点欢笑,少一些哭闹。

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就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孩子与正能量的孩子在一起时,不自觉会变得积极向上。

还是拿小莫孩子的例子来说,当那两位打人的孩子不在时,孩子能积极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当他们在班里时,孩子又开始变得烦躁、有攻击性。

小莫说,“只能放学后,多带他和正能量的孩子玩耍。”

“吸引力法则”的意义还在于,当孩子欢笑更多的时候,他也处在正能量的磁场中,能吸引到更多正能量的朋友。

孩子半夜发烧的最佳处理法 当孩子生病发烧时(7)

多读书,为孩子的内心丰盈赋能。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内心丰盈。

任何来自他人的暗示,都只是辅助。真正震撼人心的暗示,是孩子的自我暗示。

我们常常说,有的孩子似乎各方面都优秀,有的孩子似乎哪儿不如人;又说越优秀越努力,越努力越优秀。

真的是这样。回到小海的孩子,身体健康不说,运动、语言、社交都很不错。小海直言,“这与他爱读书、爱旅游是分不开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一种正面暗示。当孩子在欣赏美景、增长见识的时候,很容易忘掉不快,而积蓄满满的正能量。


遛娃实录有话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无论如何,请别忘了,给予孩子正面的暗示与鼓励。

因为这一切,将决定他最终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