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1)

(赵惠文王 形象)

赵国的第七任国君赵惠文王在位初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是齐国和秦国。

齐国呢,在东部,离赵国比较近,而秦国呢,在西陲,离赵国比较远。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秦国离六国的距离较远,所以秦国发展繁荣,国家强大也没有关系,反正不在眼跟前儿,正好眼不见心不烦。

但齐国可就有所不同了,咱们都在一个圈子里生活,凭什么就你策马奔腾,一路向前,把我们甩在身后?

看你过得这么好,我的心里是真滴难受啊。

由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组成联军,开始讨伐齐国。

《史记》: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这几支联军之中,赵国军队的统帅,是一个叫做廉颇的人。

这位仁兄首次出场,就率兵深入齐地,噼里啪啦一顿打,直打得齐军败退连连。

廉颇同志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震动了各国诸侯,大家遥相风传,赵国有个狠人叫廉颇,打起仗来不要命,勇冠三军,是当世之良将。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2)

(廉颇 形象)

立了战功的廉颇回到赵国,被拜为了上卿。

上卿,这是赵国的高级爵位,能得到这个爵位的人,非富即贵,基本上就算是盖了冒了。

赵惠文王在位的第十六个年头,楚国和赵国联姻,楚国送来的彩礼,是一块叫做和氏璧的玉石。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和氏璧是顶级玉石,高端艺术品,既然是好东西,那么就很容易被人盯上。

果不其然,和氏璧到了赵国,赵惠文王还没等盘两天,秦国就表示,愿意出高价求购和氏璧。

多高的价格呢?

不报价不知道,一报价吓一跳,秦国财大气粗,居然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换购和氏璧。

对一国之君赵惠文王来说,世俗意义上的金钱,财富,女人都已经不能让他动容,但此时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可是十五座城。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3)

(和氏璧 形象)

城池是什么?城池就是土地,土地就是资源,战国时代,诸国们往往为了巴掌大的一块土地就抢得脸红脖子粗,现在放在自己面前的,可是十五座城啊。

虽然和氏璧很好盘,但毕竟不能当饭吃,于是,赵惠文王一咬牙一跺脚,换了!

既然要换,那就要见面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很快,赵国使臣蔺相如就揣着和氏璧出发了。

结果,蔺相如前脚到了秦国,后脚就发现有点不太对劲。

秦国君臣对和氏璧那是爱不释手,交口称赞,但言语之间却一字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儿。

蔺相如怒了,怎么着?想要空手套白狼?跟我蔺哥玩这一套,你们还嫩了点!

我们的小蔺同志一看情况不妙,眼疾手快,啪一下很快昂,从秦昭襄王的手中夺下和氏璧,大喝一声:

都不许动!如果你们秦国不肯按照约定。给我们赵国十五座城池,那么我就将这和氏璧摔碎在大殿之上,然后撞柱自尽!

没好!特喵的大家都没好!

在出使秦国之前,蔺相如不过是赵国国内普普通通的一个仆从,今番他在大殿上有如此胆色,实在是让人惊讶。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4)

(完璧归赵)

秦朝的大臣们吓坏了,秦昭襄王也吓傻了,谁都没想到,这哥们是真玩命啊。

《史记》: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于是,秦国上下规规矩矩地让出了一条道路,蔺相如就这么再次揣着和氏璧返回了赵国。

秦国王宫的甬道,那是很长的,甬道两侧,甲士林立,他们手上的刀剑闪烁着寒冷的光芒,蔺相如在他们之中穿行,却气定神闲,看不出一丝慌乱。

后来,有人曾经问蔺相如,你当时害怕么?

蔺相如笑笑,没有回答。

经过和氏璧事件,或者说是“完璧归赵”事件这么一闹,赵国和秦国的关系,可就有点不太和睦了。

秦国仗着自己国力庞大,兵力充沛,可就开始和赵国动上手了。

秦国素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他们借着和氏璧的由头出兵也好,或者是成心就要和赵国不过去也罢,反正对他们来说,出兵都是早晚的。

但赵国不一样,赵国式微,一时不能对抗秦国,两军作战,赵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如此持续下去,等来的只能是慢性的灭亡。

于是,赵国率先发动外交手段,在渑池,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三门峡一带,同秦国举行了一场和谈。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5)

(渑池会盟)

而赵国派出的和谈负责人,仍然是蔺相如。

在秦军步步紧逼的和谈中,蔺相如的发挥,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不卑不亢,铿锵有力,在蔺相如的推动之下,两国罢兵言和,和谈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朋友们,战国时期能打仗的人才有很多,李牧克匈奴,白起是人屠,田单爱玩牛,王翦计谋多,您要说领兵打仗,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你要说搞外交搞的比较溜的人物,还真不是很多见。

稀缺人才蔺相如屡建奇功,很快被赵惠文王所倚重,也被拜为了上卿。

之前我们说,廉颇因为战功,被拜为了上卿,但蔺相如的这个上卿,比廉颇的还要大上那么一丢丢。

官大一级压死人,对于这样的人事安排,廉颇可就有点不太满意了。

在廉颇这种十分纯粹的武将看来,蔺相如不过是个文弱书生,只会耍耍嘴皮子,他凭什么位份能在自己之上?

自己如今的成就,可都是风里来,雨里去,刀口舔血换来的,他蔺相如有啥本事,凭啥高我一头?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廉颇一直想要找蔺相如说说这个理,或者说找到蔺相如,出一出气,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

但奇了怪了,每次廉颇碰到蔺相如,蔺相如就如同猫见了老鼠,立刻退走,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后来廉颇一了解情况,才发现蔺相如实在是个淳朴的人,平时对自己多有美言,逢人总是说自己的好话,对自己只有善意,而无坏心,也正是因为如此,蔺相如才会避免和自己碰见,目的就是不希望他们这种级别的重臣内斗,引得赵国的政局紊乱呐。

知道内情之后,廉颇的老脸一红,有点挺不住了。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6)

(负荆请罪)

合着自己白活这么大岁数了,真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呗。

《史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羞愧难当的廉颇为表歉意,干脆脱去上衣,背负藤条,跑到了蔺相如的家中道歉认错。

蔺相如当然不会拿起藤条抽他一顿,而是扶起廉颇,两人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心态,就此成为了一对极好的朋友。

这不是商业互吹,或者说是那种假惺惺的友谊,而是真如史书上所说“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这俩人从这一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将这份友谊留存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

你比如,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成了新领导,在这一期间,秦赵两国再度开战,这场战争很有名气,我们一般称之为: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基本格局是,秦军稍强而赵军稍弱,但好在赵军主帅廉颇是个稳重人,搞闭门不出,你狂任你狂,但我就是不和打的方针,坚壁清野,这让秦军很是没有办法。

秦军是长途作战,粮草消耗,军械磨损,这都是很大的问题,真要让廉颇这么耗着,就算是赳赳老秦,也得退军。

不过很可惜,后来赵孝成王听信秦军散播的谣言,认为廉颇有反心,不能让他再掌兵,所以临时换帅,把赵括换了上去。

这个时候的蔺相如,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身形枯槁,躺在床上,基本上是没几天可活了。

但当他听说自己的挚交好友廉颇被换下帅位的时候,他还是拖着残破不堪的病体,跑去找赵孝成王求情。

朋友啊朋友,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最让人钦佩的武将排名(一个是顶级武将)(7)

(长平之战)

然而,我们的糊涂蛋赵孝成王并没有醒悟,他一意孤行的任用理论家赵括,结果迎来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在这样沉重的惨败之下,赵孝成王饮恨终生,撒手而去,赵悼襄王又成了新领导。

新领导上台,廉颇本来以为自己的事业搞不好能重开第二春,结果满心欢喜的他却收到了赵悼襄王的离职通知书。

很显然,年轻的新国君对廉颇并不信任。

一来,你廉颇声望太大,我不得不防你。

二来,老将军呐,你老了,你不再年轻了,恐怕,不中用了。

《史记》:廉颇怒...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面对两代君主的弃如敝履,廉颇既愤慨又难过,赵国不再是他的荣誉殿堂,而是成了他的伤心之地。

他收拾行囊,在一个四下无人的黑夜里,离开赵国,投奔了魏国。

他先去魏国,在魏国屡屡碰壁,之后又辗转到了楚国。

虽然重新成为了楚国将领,但他却一直没有再建立什么功勋。

这位曾经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功赫赫的乱世虎将,开始变得性格怪异,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人们在他为数不多的言语中听到的最为频繁的一句,是这句话:

《史记》:我思用赵人。

我思念赵国,想要被赵国所启用,为赵国所效力。

不过很可惜,赵国已经不再需要他,或者说,此时的赵国,已经不是一个廉颇可以拯救的了。

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燕赵之地的慷慨男儿抱憾而终,而那流水潺潺,曾经金碧辉煌的邯郸城,则是廉颇将军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