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全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自己享用的时候要勤俭节约),宴客切勿流连(接受亲友宴请不可留连,要善解人意,理解别人我国三国时期,曾出现过出于政治目的的挽留周瑜为了腐蚀刘备意志,收复荆州之地,曾设计刘备在东吴招亲将其挽留,每天莺歌燕舞、山珍海味、极尽奢侈刘备险些在温柔之乡不可自拔,好在有军师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加之赵云的及时提醒,才没有上当可见留连宴请,不仅会麻烦别人,而且会耽误自己的正常工作)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要有义方,就是所采取的方法方式,要蕴含一个义在里面做人做事,不只是要有利,也还要有一些义理)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xù,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狎昵” xiá nì:指不庄重的亲近“恶少”:指品性恶劣的年轻人),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屈志:委屈自己的心志,迁就老成:老实,规矩,稳重恭敬虚心地与品行高尚阅历丰富的人交往),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zèn shuò,谗毁攻讦jié),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 sūn,早饭和晚饭;饭食)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áng tuó,袋子,借指粮仓、粮库)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这是个省略句,大概意思是,做人如果像能这样子,大概就和圣贤做人的道理差不多了简而言之,和圣贤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朱熹名言名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朱熹名言名句(朱子家训全文)

朱熹名言名句

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自己享用的时候要勤俭节约),宴客切勿流连(接受亲友宴请不可留连,要善解人意,理解别人。我国三国时期,曾出现过出于政治目的的挽留。周瑜为了腐蚀刘备意志,收复荆州之地,曾设计刘备在东吴招亲将其挽留,每天莺歌燕舞、山珍海味、极尽奢侈。刘备险些在温柔之乡不可自拔,好在有军师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加之赵云的及时提醒,才没有上当。可见留连宴请,不仅会麻烦别人,而且会耽误自己的正常工作)。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要有义方,就是所采取的方法方式,要蕴含一个义在里面。做人做事,不只是要有利,也还要有一些义理)。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xù,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狎昵” xiá nì:指不庄重的亲近。“恶少”:指品性恶劣的年轻人),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屈志:委屈自己的心志,迁就。老成:老实,规矩,稳重。恭敬虚心地与品行高尚阅历丰富的人交往),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zèn shuò,谗毁攻讦jié),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 sūn,早饭和晚饭;饭食)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náng tuó,袋子,借指粮仓、粮库)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这是个省略句,大概意思是,做人如果像能这样子,大概就和圣贤做人的道理差不多了。简而言之,和圣贤差不多了)。

教子要有义方

“教子要有义方”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说教育子女要有好的方法,可是教子的义方是什么呢?

《三字经》有一句话“人遗子,金满籯(籯 yíng 竹笼);我教子,惟一经。”说的是有眼光的父母教导孩子,懂得遗财不如遗德的道理。古人已经把教育子女的经验、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这就是义方。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父母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艰巨重任。为人父母该如何教育子女呢?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孙奇逢认为,子弟不成器,富贵的生活只能增长他的恶习。子弟能够自立,贫贱的生活反而能坚定他的气节。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于他人强调节俭、清贫,他认为外界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并非起决定作用,相反,孩子自身的个性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品性纯良的孩子,即便在富裕的环境下成长也能洁身自好,如若孩子本身不成器,富贵则会增加他的恶习。与之相反,在贫困的环境下,品行端正有志向的孩子也能做到品行高洁。在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外界对孩子的诱惑超过任何时代,为人父母者,更要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和性格塑造,以免在浮华的物质生活中丧失自我。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身为理学大师,朱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同样是讲求方法与原则。《晦庵续集·与长子受之》:“盖(盖:如果)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既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汨(汩:搅乱,扰乱他,沉没)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朱熹深知对孩子期望越高,要求必严,稍有不好,父母便会数落或斥责,如此反复,子女必会心生叛逆与怨恨,适得其反。朱熹学问如此深厚广博,但怕对孩子督责太切,事与愿违。终选择放弃膝下承欢之乐,让孩子外出千里求学,朱熹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算下了一番苦心。

感悟古人的教子“义方”,洞悉今天的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存在诸多误区,多数人以为把子女养大就算尽责了,忽视对子女的培养;另外一些人重视子女学业,觉得让孩子读好书才是对孩子好,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但事实上,养育子女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行。作为父母,既要引导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chuí tà杖击,鞭打)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dài 到,及:力有未~)于成长,终为败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德才兼备的未来正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们站在现实潮头,体味历史文化的悠远,呼唤圣人美德的同时,我们应该醒悟和崛起,不要丢失伟大民族厚德的血缘传递。(陈启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