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君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在我的电脑文档里,已经有好些日子了,一直舍不得删。因为它就像老朋友一样,必须沉下心来去看,且要求你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知识分子情怀,才能把它看透。看一遍意犹未尽,剧中的故事耐人寻味,剧情气势磅礴、丹青妙笔,用“精品”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好,更配得起它的一个词,是“伟大”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2)

▲《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价9.7分

伟大”之一:用剧写史

全剧一开篇,就是财库亏空怎么填?各部和阁老在嘉靖帝面前激烈的交锋,皇帝和臣子讨论的结果,是向西方出口丝绸换成银子来填补亏空。

但是织丝绸需要的桑不够,那就只能多种桑树,然后颁布政策,桑树主产区浙江的稻田全部改为桑田,不够的粮食从外省调拨。这项国策,称之为“改稻为桑”

全剧的焦点也是集中在改稻为桑这件事情上,但实际上明朝的历史中是没有改稻为桑这件事的。

编剧刘和平通过“改稻为桑”告诉观众这项政策是如何运作的,联系到当时明朝“士农工商”矛盾中各方的对立,这样的虚构则显得非常合理。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3)

但这种虚构有特别真实的历史背景:明朝中晚期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土地兼并,甚至影响到整个明朝的覆亡,而“改稻为桑”恰恰依附在土地兼并这个社会矛盾下。因为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太大,所以,“改稻为桑”可以更具想象地表达土地兼并的背景。

所以,在历史精神上它是站得住脚的。改稻为桑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这就是用剧写史,这也是《大明王朝1566》伟大之一。

有时我想,“改稻为桑”也许有当代真实故事在后面做支撑,借古谕今也是不易。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4)

"伟大"之二:对人物的刻画

如果一部剧有了导演张黎和编剧刘和平,那这部剧在品质上就有了保障。

而《大明王朝1566》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二人组合被誉为历史剧的“黄金搭档”,是口碑的保障。再加上“老戏骨”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张志坚、闫妮的精彩演绎,此剧,让我们百看不厌。

这部剧有一个细节做得很好,里面所有成年男性都留着胡子。不蓄须的是太监,让观众一目了然,并严格遵守时代特点。尤其是张居正标志性的飘逸长胡,代表着那个年代的颜值巅峰。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5)

嘉靖皇帝一直在练功、服药,已经出现了很多慢性中毒的症状:如发热、皮肤溃烂、精神异常等,和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后很多症状都相同,这是重金属中毒的标志,这些细节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胡宗宪是两头受气的“媳妇”,高翰文是迂腐的书生,王用汲、海瑞是两种理想类型,前者聪明务实,后者极端理想化。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6)

剧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我想应该是,沈一石,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沈一石是个聪明且识时务,为织造局当差的儒商。他用高明的手段来讨好纺造局,也用了一切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配合改稻为桑。他富得小心,富得谨慎,富得多虑,平日里为人低调,粗茶淡饭,穿着布衣。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7)

这个自比嵇康的男人内心最见不得脏,却一直做着自己认为最脏的事。他为了生产把最心爱的女人芸娘,送给太监对食,他不断地责备芸娘,实际上,他是在责备自己。他焚琴、砸琴,遣走了芸娘,他是在对自己的救赎。因为他自知从此再不配弹奏《广陵散》,也配不上心中向往的高洁。

他用最后的时间演奏了一场鼓舞,留下了几箱让人寝食难安得账册,转身走进了火海。

赵立新把富商沈一石刻画的淋淋尽致,赵立新之后再无沈一石。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8)

剧中大人物的智谋让人佩服,但是小人物的混世哲学也是津津乐道。

就拿海瑞手下的田县丞来说,溜须拍马,迎奉上司他手到擒来,但是他能伺候的了海瑞这种不好伺候的官;海瑞不在的时候对下级耍耍威风,搜刮一下民脂民膏;

海瑞在时,他低头哈腰,矜矜业业,这种人在官场应该有很多。也许,这就是被现实逼迫之后屈服现实的一种表现吧!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9)

"伟大"之三:对谋术的运用

很多人喜欢《大明王朝1566》中的权谋,这些所谓的“权谋“实际上是什么呢?是谋术:帝王之术、驭人之术、谋身之术,是那些难测的人心,被烧掉的供状,自救的群臣,还有哪些被拔黜的大臣。

对这些术的运用,几乎可以在剧中的每一个人见到。

掌握天下四十载的嘉靖帝更是将帝王术用的登峰造极,群臣一举一动,宫中大事小事都在帝心。他二十年不上朝,却让明朝运转四十五年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0)

在嘉靖眼里没有好人与坏人,忠臣与奸臣,只有能用的人和不能用的人。他的谋术就是为了宫中的权力平衡,相互制约,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海瑞批评嘉靖帝“视内阁如仆人,以家奴治天下”,但是纵观中国历史能有几人将百官当做仆人来用,有几人真的能用家奴治天下而不被家奴所蒙蔽的?

他的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就能给争吵不休的内阁会议定了调子;

一个“贞”字,一个字谜,居于寝室便可独治天下,可知他把谋术用的炉火纯青。

嘉靖帝谋术用的好,再来看他身边的人吕芳。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1)

吕芳宦官之首,人称老祖宗。懂主仆之道,知主人之所想,爱护属下。他的才智可与严嵩堪称棋逢对手,剧中初期,吕芳便讲了他的为官之道:思危、思退、思变

吕芳的干儿子杨金水也是有着谋略之才壮士之忍,硬是装疯卖傻保住了后宫声誉。吕芳一生,忠心伺主,他的谋术,实为谋身之术。

对于谋术,《论语》中在是这样说的:君子谋道亦谋术,谋道亦谋食。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2)

《大明王朝1566》,一部让我臣服到无话可说,提笔却又心中有千言万语的作品。为了它,我刷了两遍剧,又看了两遍原著,后来因为对明史兴趣激发,还去读了《皇明通纪》、《明季南北略》越看、越读,就越品出这部剧的伟大之处。

该剧涉及的谋术斗争水平之高也堪为历来电视剧之最,该剧的镜头语言颇具玄机,值得回味。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3)

该剧塑造的人物之丰满复杂虽偏离历史,但贴近现实。剧中的徐高张可以是历史中的徐高张,也可以是任何一个时代现实中的“徐高张”。

此剧之所以伟大,总有一些地方能让你“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国外评论大明王朝1566(豆瓣9.7大明王朝156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