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秋叶飘零

周家人中,要说郑娟是最完美的女人,男性可能就是周秉义了,找不出啥大毛病。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1)

小的差池自然难免,最严重的是在俄罗斯与一个美女的亲热举动,见报了。岳母严肃地跟他谈了一通,问明缘由,敲打警告。其中有无功利用意以及亲热程度,没有追问,留给观众揣测。此后,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再无任何见不得人的把柄过失。

最后夫妻重返故地重温旧情重复誓言,“苟富贵毋相忘”,你做到了,冬梅说。

这对夫妻关系有意思,一直处在升降沉浮的彼此不对等中。先是秉义谦卑于出身低微,继而是冬梅忧心对方的擢升可能,再是秉义在两家出入往来的不自在,最后是冬梅面对干出名堂的丈夫的无奈从属。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2)

在光字片的市井烟火中,秉义是社会底层逆袭成功的罕见人物。他的成功,除了根正苗红和个人努力,还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关键因素——岳父岳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背景。

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分到市里政策研究部门,如果没有岳母“举贤不避亲”的推荐,发展前途实在有限。不会察言观色巴结钻营,在盘根错节的官场中,可想而知。

在兵团插队遇到黑五类子女郝冬梅时,当然没长前眼,没有高攀的野心,反而为了“你侬我侬”的儿女情长,放弃了升迁机会。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3)

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只能结在特殊年代,不是过来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难以置信。冬梅父母倒霉时,周家毫无歧视地接受了前省长的女儿。亲家官复原职后,彼此的关系变得尴尬起来。

坐在一起,有啥共同话题?冲着落难时人家关照女儿的善意,见个面寒暄几句,权当下视民情了解基层吧,人之常情还是要顾及的。若为势利小人,得志翻脸,干脆让女儿分手得了。那句海誓山盟,冬梅也做到了。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4)

可惜,涉世不深的秉义,开头就冒失地请岳父为无甚瓜葛的蔡晓光出面说话,因其帮过秉昆。这让老丈人有了防备心理:以后不定有多少麻烦事,远着点吧。

女儿左缠右磨,勉强答应上个门,又出了岔子。这一岔,便是终身遗憾。冬梅妈最后在病榻上破天荒主动开口,为秉昆早几天出狱,多少是弥补点歉意:这家人正派,有骨气,再难也不张口,错怪了。

而好强要面的倔老头周父,终是揣着难言之隐撒手而去:别难为影响儿子的生活工作,自己嚼嚼,咽了。那张全家福我始终挂在心头,最后不了了之,颇为怅然。

周父兴师动众瞎忙活一场的失落心情,还有当着儿女的跌份现眼,让他憋屈不已,冷言两句,实在可以理解,却被胸闷嘴硬的大儿子怼了回来,这是秉义少有的失当之处吧。

为此,忿忿不过的秉昆跟亲哥动了手,恐怕也是长大成人后唯一的一次。看来,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当真是不为难自己和家人的明智之选。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5)

剧中,通过秉义个人事业的发展,从领导层面表现社会改革中诸多难题,大型国企转产的路子、为中小企业解困纾难的资金引进、地方经济的房地产开发,直到最后一个大心愿——以光字片为代表的老旧棚户区改造。对真正想为百姓服务、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干部来说,殊为不易。

要在经济困局中寻求破解渠道,要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要承受打击诬告的官场风险,要理解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可谓荆棘丛生步步维艰,比起只操心自家柴米的秉昆,难多了,看得人直叹息:无官一身轻,高处不胜寒。最后,提前把命搭上了。身患绝症,喝酒是外因,巨大的精神压力是内因。

位高权重,却清廉高洁得一尘不染,可信么?剧中交代,秉义严于律己的人格持守,一是家父的谆谆叮嘱,二是岳父母的榜样和教诲。形成对照的两个人物,除了片警出身的龚维则,再一个是兵团时期的老哥们姚立松。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6)

最后,已将资产家属转移到海外的姚立松直接了当,问病入膏肓的秉义:你是怎么做到的?答曰:良心。秉昆做人讲良心,可以;但秉义做官只凭良心约束,不行。一定要有切实的法律监督,才能令那些良心喂了狗的人“不敢”和“不能”滥用职权为非作歹。

从不求人的郑娟,待丈夫出狱后,忍不住问大哥:咋不帮秉昆一把?他略一沉吟:我说话也帮不上。是的,那会儿他在北京某部委工作,不是当地父母官,但真要找关系,不是没可能。这是他的原则,不能逾越,一次也不行,再大的事也不行,铁面无私。

正是这种庶几不近人情的铁律,让他在后来的调查中,连中央纪检人员都啧啧,罕见!现实生活有无这样的好干部?我想,应该有。人是以个体而论的,不能以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地位等一概而论。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7)

从品性上说,秉义从政的清廉正气还有现实可能性。而他们夫妻闹的那场离婚,让人费解。他到京工作,若非坚持回老家,就留京了。冬梅当然可以调去,顶多不当妇产科主任而已。

俩人都不声张,搞地下工作似地张罗着调动和辞职,阴差阳错,冬梅喜爱擅长的专业丢了,郁闷发火:以你为中心,从不为我考虑。这就有点不讲理了,辞职都能接受,体检中心主任还嫌委屈?秉义不亮出体检报告,难道还真离不成?

一向持重的秉义既然说你是更年期吧?也不体谅,反常地火冒三丈翻旧帐,搬出去分居了。是否夫妻一辈子没红过脸,就说不过去,非要吵吵闹闹,至少一回,才符合生活真实?要我说,和睦相处从不拌嘴的夫妻,生活中真有,我遇见过。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8)

比较哥俩,秉昆的好,从头到尾显而易见。秉义的好,要到光字片拆迁改造完成,才让人觉得北大没白读,冬梅没白娶(虽没孩子),上下求索没白折腾,喝酒伤身也值了。最主要的,爹妈没有白欢喜一场,一个干大事的儿子,端了自己的老窝。光字片没了,仁义礼智信没丢,延续传承。

家里的事,几乎都让秉昆扛了,他没出多大力帮多大忙,动动嘴皮能办的难事,又从不利用特权。就像忠孝不能两全,成了悖论,越在外头混得有头有脸,在家里就越显得无足轻重。小事,没空顾及;大事,没法照顾,家人没一个得着他的济。

弃小家,顾大家,这是我们从小受的大公无私教育,多少有悖人性。一个连家人都无暇于力关心呵护的高层人士,即使为社会贡献甚大,只能远距离仰视其可敬,沾亲带故则少了亲和力。

大致上,有关秉义的戏,看起来比较寡淡,正襟危坐开会谈话,不是官与官就是官与民,可谓文戏。不像秉昆一伙,大不咧咧串街过巷,言辞不对付动辄手脚招呼,与骆士宾打了三回,人没了才消停,算是火爆的武戏。二者穿插,动静疾徐,构成剧情节奏的张弛起伏。

周秉义坦然面对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中最完美的男人莫过于周秉义)(9)

顺带一提,宋春丽饰演的冬梅母亲,深谙世故而不奸猾,明察秋毫却轻描淡写,固执己见又不动声色,晚辈哪是对手?分寸把握准确,表演不着痕迹。相比之下,凯丽出演的曲书记,欲显通达干练的个性,似用力猛而不大自然,有点过了。

(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