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1)

01《摔跤吧!爸爸》:蒙太奇手法的视觉盛宴

《摔跤吧!爸爸》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桑亚·玛荷塔、法缇玛·萨那·纱卡等主演,于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首映。

电影一上映就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在印度上映不到一个月,就取得了34.5亿卢比的票房(约合人民币3.4亿),在中国上映不到半个月,票房就已突破5亿。电影不仅票房高,口碑也非常好,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保持9.0的高分,位居豆瓣电影排行第32名,可见电影的优质和俘获人心的程度。

影片主要讲述了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在年轻时,因生活所迫而早早退役,导致无法实现世界金牌梦。为了完成梦想,他将女儿训练成摔跤手,最终在世界级比赛上,女儿吉塔为印度赢得了第一枚摔跤金牌。这个辉煌的成绩,不仅实现了他的梦想,也改写了女儿一生的命运。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2)

《摔跤吧!爸爸》除了故事情节感人肺腑,叙事手法为影片的浓浓温情加分不少,导演采用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心理蒙太奇三种表现手法,诠释了吉塔是如何通过不懈奋斗,打破传统印度制度对女性的限制,直至掌握命运自主权的历程。吉塔的成功,成为了无数印度女性奋斗改变命运的目标,这也正是电影利用蒙太奇手法所要传递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摔跤吧!爸爸》中“蒙太奇”的3种表现手法的特色及其运用。

02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一词来自法语,是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术语,意为组合和装配,现特指电影镜头的连接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蒙太奇并不是简单的剪辑和组合的技法,而是一种创造。导演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成百上千个具有特定意义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具有完整思想的影视作品。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3)

俄罗斯导演爱森斯坦

蒙太奇的任务,其实就是将拍摄的一系列镜头进行恰当组接,从而连贯流畅地构成全片,如果没有蒙太奇的组接,单个镜头就如同一盘散沙,根本无法表达主题含义,而通过多个镜头组合,才能保证叙事的连贯性,产生新的意蕴。

正如爱森斯坦所说:

“两个镜头连接起来,所产生的意义,要大于单个镜头本身的含义。”

可以说,经过蒙太奇手法处理的作品,故事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活灵活现,整部作品也更具艺术概括力和感染力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4)

03蒙太奇在电影中的特色及其运用

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大致分为三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而《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主要运用了叙事和表现蒙太奇分类中,交叉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这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将为大家详细阐述它们在电影中的特色及运用。

(1)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是以截然不同的镜头内容,来制造尖锐的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产生出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此强化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电影中有2处情节,导演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来突显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

第一处:顺从父愿的女儿,与周围同龄人形成了反差对比

父亲偶然发现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天赋,于是开启了女儿们的摔跤运动生涯。为了方便训练,父亲将女儿的头发剪短,甚至让女儿换上宽松的男装去上学。

顶着一头短发、穿着男装的两姐妹,与周围长发、穿着印度服装的女同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这一组镜头对比,表达出意识未觉醒的女儿,在父权的强制下,只能选择顺从。女儿们这种卑微的意识形态,为后续的矛盾激化做铺垫。

第二处:父女在训练理念上产生分歧,吉塔的放纵与妹妹的苦练形成对比

处于青春期的吉塔,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当进入皇家体育学校后,她在训练理念上和父亲发生了分歧。

她在皇家学校彻底放飞自我的画面,与妹妹在父亲指导下苦练摔跤的画面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两条线索的转接不仅强化了父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观众情绪。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5)

吉塔在皇家体育学校

导演通过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描述了吉塔与父亲之间关系的转变,不仅强化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刺激观众的情绪,还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内涵,引发思考。

(2)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又被普多夫金称为“动作同时发展的蒙太奇”。它是将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多条线索进行紧密穿插,最终交汇在一起的艺术手法。

在影片中,导演用交叉蒙太奇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以此强化父女间矛盾冲突的尖锐。

当吉塔进入皇家体育学校后,她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留长了头发,而且经常跟女同学外出吃喝玩乐。吉塔这种松懈的训练状态,与父亲教导时的严肃认真完全相反。

在父女的一次通话中,吉塔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失望落寞的表情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两条线索最后交汇在田野比赛上,既强化父女俩的矛盾冲突,也有力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导演运用这一手法,表面上是为了展现吉塔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而实际上是为了给观众传递主题背后的内涵和思想。

正如爱森斯坦所说:

“蒙太奇不仅是制造效果的手段,而且首先是表述手段,是通过特殊的电影语言和特殊的电影形式表达思想的手段”。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6)

吉塔与父亲在田野上摔跤

利用交叉蒙太奇手法,将不同空间的镜头剪辑在一起,不仅推进剧情的发展,也强化了吉塔与父亲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交替频繁的镜头语言,升级父女俩矛盾的同时,也刺激着观众紧张的情绪,启迪观众对现实的思考。

(3)心理蒙太奇

所谓心理蒙太奇,通过镜头的组接或声画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内心情绪、回忆、梦境、幻想等,将非直观的心理活动,以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摔跤吧!爸爸》中的2处情节,运用心理蒙太奇来展示父亲和吉塔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

第一处:父亲的心理

吉塔在参加世界级比赛时,父亲被教练关进了小黑屋,他无法到现场观看吉塔的比赛,导演通过动与静的镜头结合,再配合全景、中景、近景等多个镜头组接,将父亲不能陪伴吉塔比赛的紧张心情,以及他手机无信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心情极好地呈现出来。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7)

被关在小黑屋的父亲

第二处:吉塔的心理

在世界级比赛的最后关头,吉塔不知道如何从持平分数中取胜时,镜头突然闪现出她小时候训练的情境:她被父亲逼着跳入水中,与此同时也想起父亲对她说的话:“爸爸不能每次都来救你。”

这段心理活动,不仅表现出吉塔从紧张不安到坚强的心理变化,更是暗示着吉塔从依赖父亲到真正独立的成长蜕变。这一心理活动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呈现,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主题要表达的含义。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8)

父亲让女儿跳入水中

演员在塑造创造角色时,不可能将角色的所有特质都通过镜头画面展示出来。只是通过镜头语言,将有用的片段表现在观众面前。如果想要传达人物内心活动的真情实意,就得通过镜头的转接,将直观化的画面表现出来,如此才能感染和触动观众。

正如爱因汉姆所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满足于了解最重要的部分,这些部分代表了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因此,只要再现这些最需要的部分,我们就满足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印象——一个高度集中的,因而也就是艺术性更强的印象。”

所以说,运用心理蒙太奇手法,可以将无法展示的人物内心活动,以直观的镜头画面呈现出来。观众通过画面来感知人物情绪、心情、情感的变化,更容易理解导演所要传达的内涵。

摔跤吧爸爸解读(以摔跤吧爸爸为例)(9)

吉塔参加世界级比赛

写在最后

在《摔跤吧!爸爸》中,导演通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的运用,成功诠释了吉塔是如何通过自身的顽强奋斗,从既定命运的轨迹,破茧成蝶,直至主宰自己人生的历程。

这种电影手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效果的安排,更是主题表达的需要,让观众通过影片的镜头语言,体会到这部电影背后的现实意义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