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发生大型火灾,30名救火队员参加扑救工作光荣牺牲,全国追悼致敬救火英雄。曾经的乱砍滥伐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今天,大家逐渐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明白森林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这是令人庆幸的。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1)

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间,砍伐树木居然是正当而被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要读的短篇小说《树王》,也是作家阿诚的代表作三王小说之一,通过一种特殊的艺术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讲述了一群上山下乡的知青到农场,接受了砍树的任务,并且最终砍倒了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树王,却导致人类树王肖疙瘩也死去的故事。

01

所谓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其实是一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有机结合。大家都知道,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真实亲近,但视野不够开阔。第三人称视角,更全面客观,却失于疏远不真切自然。而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则兼具这两种视角的优点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2)

作品中的"我",全程参与见证了整个事件,而"我"并不是树王本身,所以在说到肖疙瘩这个人,和其他知青时,他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跳出事件之外讲述故事。可是, 如果总用第三人称叙事,会显得很有疏离感,为了让大家感到真实亲近,作者又用上了第一人称叙事法,但这个第一人称叙事法中,又包含了从未来看过去的回顾性视角和生活在当下的"我"的现在视角。

作者从现在(即作品中时间的未来)反过头来看过去的事,就像在看一场电影,一幕幕、一幅幅地展现,更客观,更周全。而当"我"回到作品的时间之内时,又显得故事是那么真实自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而《树王》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让这部作品焕发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高超的手法,更显示出了作者阿城,不愧为作家中的作家。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3)

02

《树王》和《棋王》不同,《棋王》是积极正面的,看完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树王》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那么在这场悲剧里谁是始作俑者,谁是那个坏人呢?

首先,他们下乡伐木的目的就是砍掉没用的树,种上有用的树,树还分有用无用?怎样鉴定什么树有用,什么树无用,这伐木的目的本身就是一个荒谬的伪命题,一个荒唐的年代才会有的看法

知青中,带头砍树的阿立是最爱读书的人,即使下乡改造,也带了一只需要四个人才能移动的大木箱,里面满满都是他的书。并且书的内容都是《列宁选集》、《干部必读》以及各种装璜的《毛主席语录》等政治性读物。从书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红卫兵先锋小将,一个多么"又红又专"的孩子。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4)

他修身极严,常在思索,会吐出一些有哲理的感想:"伟大就是坚定""坚定就是纯洁"……大家一起围着火堆说话时,他带头唱革命歌曲。当队长说大树不能砍,成精了。李立则立刻说这是迷信,就是他最终提出砍倒树王,破除迷信,不破不立。仿佛他就带表着真理和科学。在砍树期间,各生产队不断挑应战,成绩天天上报,最后比出来的英雄中只有李立是知青。他并不强壮,做起事来却是一个狠角色。

看起来李立似乎是一个革命的机器,没有感情的人。可是当"我"为了肖疙瘩的儿子六爪向大家讨糖时,别人都不舍得。糖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一种极稀缺宝贵的东西,李立却悄悄地塞了两颗糖给我。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5)

李立是可以原谅的,虽然可恨,却良知未泯,人性的光辉因两颗糖而闪烁,他不能算是一个坏人,但是他正是那个时代伪科学的代表人物

03

人类的树王肖疙瘩本是一个有战功的侦察兵,因一点错误被撤掉了军功,他赌气申请复员来到农场,终日生活在大山里,他磨刀很有一套,用他磨出来的刀砍树格外省力又快捷,他教学生们磨刀,用他教的方法砍掉了一棵又一棵树,直到砍掉树王。

对大山很熟悉,对山里的动植物也有了感情,他的命脉渐渐和山里的一草一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对那棵仿佛有脉搏,号称树王的树。他对于"烧掉无用的树"这个说法很疑惑,为什烧掉有用的树换种有用的树?他却没有坚持自己的看法,反而糊里糊涂地助纣为虐砍掉了许多古树。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6)

直到开始砍树王时,他感觉到自己的觉醒,也曾豁出性命去保护那棵树,却因为书记一番貌似义正辞严的话,最终放弃了抵抗,黙然离开。树王砍了四天,他的生命也被一点点耗尽,直到他们放火烧完山后,他也彻底地断了气。

肖疙瘩有着最真的人性,可是他的人性是蒙昧混沌的,他最终自己杀死了自己。当然即使是蒙昧的人性,也是有价值的,在一定程度上震动到了读者,引起思考。

而作为整个事件见证者的"我",对肖疙瘩是同情的,对于肖疙瘩的疑惑也是有触动的,却最终并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觉醒。人云亦云时,真理似乎站到了人多的那一边。因而"我"也是一个有着蒙昧人性的人。

阿城的树王怎么样(阿城树王:若干年后)(7)

在整个事件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彻底的坏人,每一个人都是有人性的,但这种人性都是混沌的,不清晰的,被所谓的真理和伪科学掩埋了,显不出本来的面目。每一个人都是好人,好人弄死了好人而不自知,这是人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想,凉山救火英雄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救火本身,而在于救火的目的,不是为了所谓的科学,而是为了大自然,为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样的人性从某一方面说是觉醒了的人性,是战胜了伪科学的真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