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视剧中,女演员喜欢在发髻上插上一只梳子。如《长安十二时辰》中,热依扎饰演的檀棋盛装打扮后,头顶就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梳子。这并不是她们梳头之后不小心落在头顶,而是古代一个流行百年的首饰,插梳。插梳与簪、髻、钗、珠花、金钿、步摇等被古代美妆界称为八大发饰。因其造型别致,气质突出,往往占据发髻C位,流露着古代女子的脉脉柔情。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1

插梳的发展离不开以梳理头发为主要功能的梳篦。梳篦统称为“栉”,“栉风沐雨”中的“栉”。《说文·木部》记载:“梳,所以理发也。”又名“栉”,梳比(篦)之总名也。段玉裁注:“疏者为梳,密者为比(篦)。”可见,梳和篦不是同一个物品,梳子齿距疏松,用于头发梳理;篦子的齿距紧密,用来篦去隐藏发间的头皮屑及虱子等。

梳篦起源悠久。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记载:“赫胥氏造梳,以木为之,二十四齿,取疏通之意。”这里说的赫胥氏,传说之中的上古帝王。传说之言自然不可采信。事实上,最早的骨梳出土于距今6000年的刘林遗址,足以见其制作之古老。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2)

插梳之风始于新石器时代。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形式多样的梳子,如石梳、木梳、象牙梳、玉梳等。而许多梳子都置于墓主头顶位置,据此可推测彼时的梳子不仅用于日常头发梳理,也有可能作为饰品插于发间。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纹饰精美的玉梳背,它们同样被放置在人的头部附近。纹饰的复杂可以看作是当时插梳风俗的反映。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3)

大汶口人物复原

到了商周时代,玉梳或铜梳开始大量出现。殷墟妇好墓曾出土玉梳及骨梳,梳背上雕刻兽面纹,具有极强的时代色彩。古人有蓄发之风,梳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形成了一套梳篦使用规范。《礼记·玉藻》中记载:“沐稷而靧粱,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不同的头发状态用不同的梳篦。这时的梳篦,外形一般为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4)

殷墟鸟纹玉梳

2

自战国开始,以竹木为制作原料的梳篦开始出现,造型考虑到便于使用者手持,多形似马蹄,上圆下方。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数对木质梳篦和角质梳篦,梳背部分即为半圆形。

魏晋南北朝时期,插梳开始蔚然成风。陕西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曾出土一批女俑,脑后均发髻自下而上地插着小梳。北魏高允的诗句“头作坠马髻,倒枕象牙梳”即描写了妇女头插象牙梳的形象。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5)

咸阳十六国墓出土女俑

3

唐朝时的插梳之风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但唐朝插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唐朝初期发髻相对平整,插梳的现象并未普及。唐代中后期,随着女性发髻趋于高耸,发式趋于百变,女子头顶形成了一个珠翠满头的璀璨世界。时尚先锋们喜欢在发髻正中或周围插上若干个小梳子作为装饰,这引起了大唐时尚界的变革。插梳成了那个时代最in的时尚。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6)

《王朝的女人》剧照

唐代插梳造型沿袭汉朝风格,一般为梯形,形似簸箕,梳背作半月形。梳背作为插梳审美的焦点,往往制作十分精美。唐代插梳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金银为材质的梳背大量出现。梳背錾刻着精美的纹饰(如联珠纹、卷草纹、忍冬纹等),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成了这一时期最闪耀的明星。它们不仅在女子头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也昭显着佩戴者财富的光芒。

唐代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也催生了金银梳的发展,一批技艺精湛的金银梳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美学。出土于西安何家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金筐宝钿卷草纹金梳背,纯金质地,形似月牙,小巧玲珑。在指头大的梳背上,将细如发丝的金线掐制成卷草、梅花形状焊接在梳背的两面,花纹繁复,周边花结中镶嵌如针尖般大小的金珠,可以称作是唐代金银饰品中的杰作。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7)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金筐宝钿卷草纹金梳背

除此之外,唐代发梳实物如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梦蝶轩藏唐代鎏金花卉纹银梳,唐代鹦鹉牡丹纹银梳等均代表着当时精湛工艺,体现出大唐女子对于美的无限渴望。作为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的诗文中也多见梳篦精湛工艺的描写,如吴融在《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诗:“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8)

唐 鎏金花卉纹银梳

随着唐朝审美的变迁,女子头上的插梳也逐渐增多。开始,她们仅在头发上插一梳,梳上雕刻着精细绝美的纹路,便足以提升气质。到了后来,插梳的数量逐渐增加,两把发梳为一对,相对插入发髻中。到了晚唐,女子盛装时,还会有在头发里插三组发梳的情况。唐穆宗时,长安流行各种珍贵材质的簪、梳、步摇,插满一头,时尚达人还给这种妆扮起了一个傲娇的名字“百不知”。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就有“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的描写。王建在《宫词》里同样描述:“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9)

唐莲花纹金梳

唐代女子一般插梳方法有单插于前额或后髻;或两把梳篦为一组,分插左右顶侧等形式、发髻的正前方上下对插;晚唐时期,也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情况。从传世的绘画及壁画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些插梳方法。在张萱的《捣练图》中,捣练的女子们几乎人人插梳,多插在正面或两髻。另外在《宫乐图》中也能看到插梳的踪影,一位吹笳仕女便在发髻间一上一下横插两把小梳,在两侧各插一把小梳。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0)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在金、银梳之外,最流行的还有玉、犀和象牙梳。如李珣在《南乡子》中便描写了江南女子头插犀梳的打扮:“拢云髻,背犀梳,焦红衫映绿罗裾。越王台下春风暖,花盈岸,游赏每邀邻女伴。”而唐朝的玉质梳背多为宫廷贵妇所佩戴,质量轻薄,玉质精良,表面刻画图案多用阴线,造型简约。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1)

4

五代时期的插梳之风在承袭唐风的基础上。在敦煌、榆林等石窟的五代壁画中女子的首饰更加繁多。在敦煌莫高窟61窟中见到,贵妇们满头金雀钗,步摇,还在额头的正中横插一对大梳,大梳两侧一上一下对插两把小梳。其中“曹元忠夫人供养像”行列里的一位女子甚至在耳后还有一把雕花大梳自下向上斜插。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2)

敦煌榆林窟西夏壁画女供养人像

宋代,随着市民经济的发展,梳篦的专卖店开始出现。在南宋都城临安,有“官巷内飞家牙梳铺”,以及象牙梳等专卖店。大宋女子的插梳形状趋于扁平,整体形状多为半月形,梳背为拱形,造型更为典雅。受宋朝花鸟画影响,金银梳背上的花卉果实、缠枝卷草等纹样刻画细微、清新写实。但晚唐及五代的满头插梳的佩戴形象已经难得一见。

宋代插梳出现了变异体“冠梳”。冠梳是把冠和梳篦的结合体,流行期贯于北宋中期至南宋。冠梳,首先用漆纱、金银、珠玉等做成的两鬓垂肩的高冠,然后再在冠上插白角长梳(羊角或牛角制成),上又加饰金银珠花。这种冠身硕大,再加上造型复杂,因此制作十分奢靡。很快,这种新潮的妆扮引起了大宋集团掌门人宋仁宗的注意。赵boss对这种妆饰 “亦恶其侈”,对这种不惜民力的行为十分痛恶。因此明文规定冠梳不能以角为梳,且长度不得超过四寸。这样,冠梳的浮夸之风至此才得到遏制。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3)

《知否》剧照

5

明清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但制作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材质、造型的梳篦琳琅满目。但也正是此时,插梳的习俗却渐渐停止。

明初在掌舵者朱元璋的身体力行之下,中原汉族王朝传统的服饰制度和习俗得到恢复。但随着女子审美的时代变化,插梳并未如同其他传统首饰迎来复兴。到了清朝,随着汉族女子的发髻渐趋低小,插梳渐渐退出大众舞台。

梳子发明之前用什么梳头发(古人为何要在头上插一把梳子)(14)

《延禧攻略》剧照

插梳经历了从实用到时尚再到衰落的历程。但无论时代如何演变,我们依然无法忘记那个将梳背置于头顶的时代,无法忘记属于东方女子的这一独特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