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惠城区平级吗 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为市辖区(1)

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惠城区平级吗 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为市辖区(2)

我国地级市增设市辖区有如下方式:第一是从现有市辖区析置,比如广安市前锋区、巴中市恩阳区等都是这样,他们又都是因原市辖区人口和土地规模过大而采取的调整;第二是由境内的县市改设(撤县设区),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包括泰州市姜堰区、邢台市任泽区、海口市琼山区等在内的市辖区都是撤县设区;第三是由开发区转正为行政区,有无锡高新区改为无锡市新吴区、深圳市光明新区改为光明区等例子,还有通辽市拟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区域改为市辖区的规划。

由开发区转正为行政区(市辖区)的例子相对较少,但因地制宜,也是有这种可能性的。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之一是优化行政管理,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行政区划调整既要见大也要见小(合并和拆分),具体的方式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决定。开发区在我国有很多种形式出现,比如有高新区、经开区、新区等名字,有的会代管部分乡镇有的则不会,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境内就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仲恺高新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


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惠城区平级吗 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为市辖区(3)

始建于1992年的仲恺高新区,也是首批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因位于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2010年2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过后,仲恺高新区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级行政管理权限。这里位于惠城区的西南方,又因处于深莞惠三市交界的几何中心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代管2个街道、3个镇:陈江街道、惠环街道,潼侨镇、沥林镇、潼湖镇;境内有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位于三栋镇)、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地,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万。

仲恺高新区是大惠州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发展外扩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上它又是国家级的开发区,因此未来转正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仲恺高新区由开发区转为行政区,就会涉及到命名,个人觉得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的话 ,命名方式有如下可能。

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惠城区平级吗 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为市辖区(4)

仲恺区‍

命名为惠州市仲恺区,这是对仲恺高新区的历史传承,加上又是仲恺先生的故乡,如此命名情理上也说得过去。但是仲恺区也是可能性最小的,在《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里面明确提到:”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地名“,因此这个名字成为行政区的地名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过规定中带有一般二字,或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也不是全无可能;毕竟经过这么多年,仲恺在当地来说可以理解成为人名,一定程度上也已经是一个地名了。

潼湖区

命名为惠州市潼湖区,既可以看作是以潼湖街道(潼湖镇)命名,也可看作以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命名,也因为保护区范围涵盖了陈江、沥林、潼湖、潼侨等地,潼湖在省内也是比较大的湖泊,作为地名的话有明显的指示性,比如潼湖街道就是因位于潼湖沿岸而得名。

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惠城区平级吗 仲恺高新区如果转正为市辖区(5)

惠环区

命名为惠州市惠环区,是因考虑到目前仲恺高新区管委会驻地位于惠环街道的仲恺大道,如此命名可看作以驻地命名。惠环之名沿用惠环街道的前身惠环镇,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因环绕惠城得名;也有较好的寓意。

陈江区

​命名为惠州市陈江区,以境内大镇陈江街道命名,也是因为廖仲恺先生的故乡就是在境内,陈江街道前身为陈江镇,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镇以河名;陈江作为区名也是可行的,比如此前莞惠城际仲恺站就已更名为陈江南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