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在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1)

这些农村居民有一部分人放弃务农,转而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农闲时,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主要从事的工作也是工业、建筑施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些农村居民,大部分并不擅长农业生产之外的技能,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几十年的发展中,产生于农村,依靠父子、亲族之间代代相传的,一些充满乡土风情的手艺,已逐渐失传。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2)

曾经,订单不断,一人养活全家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这些曾经改善了无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行业,却再无人问津。

村中打家具

在过去的农村,每当家里有人结婚,或者添丁进口,需要添置家具时,就会请来村里擅长制作家具的手艺人,上门量尺寸,使用客户提供的木料,在雇主家里现场制作。

这些手艺人制作出的家具,质量好,价格低廉,经久耐用。因此,拥有一手高超的木工技能,能够让手艺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生活富足、广受追捧。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3)

木匠,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在博物馆中能够见到的古董家具,采用檀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运用线雕、浮雕等精湛雕刻技法,镌刻精美花纹图案,代表着中国古代木匠的最高水平。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结构(通过在木材上制造出能够镶嵌连接的凹凸部位,实现完美拼接),就是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

农具匠人

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用高效的农具是农民的“好帮手”。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4)

这些农具,是一代代农民在实践中研究创造,后人传承与改进的。在几十年前的农村,农具的制造,主要依赖于铁匠。

他们把铁打制成需要的形状,制造出农民需要的农具。用于取暖的炉子,水壶,厨具等生活用具也可以需求铁匠的帮助。

而这些手艺人,早已失去了生存空间,也不会有人再去学习这些技术。

焗匠

搪瓷制造的餐具,图案精美,光滑,耐用,广受农村居民青睐。当这些搪瓷餐具出现破损时,直接丢掉对于节俭的人来说比较可惜。因此,就产生了焗匠这个行业。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5)

手艺人们带着自己的工具走街串巷,哪一家有修补的需要就会叫住这些手艺人,一阵叮叮当当过后,搪瓷餐具上出现一块银色的痕迹,就已经修不好了,再去装水也不会漏水。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生活简朴。皮鞋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

一双皮鞋要穿好多年,并且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穿出来。当皮鞋发生破损时,会请鞋匠进行修补,贴底,经过鞋匠的打理,旧皮鞋焕然一新。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6)

像这样的乡土行业还有许多,均源于农村的生活需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乡土文化。

消失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生活不再拮据。

当餐具出现破损时,可以直接换新,不再需要修补,农村也不再需要焗匠;皮鞋也不再是奢侈品,一双鞋可以只穿几次,也不再需要鞋匠。一些手艺不再被市场需要。

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使产品生产工厂化、规模化。规模经济的存在,让产品的价格下跌。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7)

手艺人受限于产业规模和工具,制造同类产品花费的时间更长,因此,产品价格也高于工厂流水线产出的产品。手艺人逐渐被工厂挤占了生存空间。

而且,手艺需要传承。当这些手艺不再能够赚钱养家,也不会再有人主动去学习这些手艺。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挤占了乡土手艺的生存土壤,这是时代的必然。

农村失传已久手艺(农村快失传的老手艺)(8)

但是,这些手艺的背后,代表着一种乡土文化。这种文化,能够给困境中的农村居民,带来温暖和力量,这样的文化,需要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