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

白玉兰种植是广西灵山县伯劳镇盆山村的特色产业。微风吹过低矮的白玉兰树,阵阵清雅甜美的味道在空气中四散,整个村子都被这股香气所萦绕。如今,3500亩连片的白玉兰花成为了盆山村独有的风景。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2)

盆山村的地理环境为玉兰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这里的玉兰树一年抽发新枝4次,每次萌发后就边生长边开花,每年花期长达280天之久。在第一书记樊盛和工作队员的推动下,白玉兰种植基地不仅成功申报“钦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还获得了55万元奖励。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樊盛和花农也意识到引入现代种植和管护技术迫在眉睫。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3)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4)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樊盛发挥后盾单位力量,在白玉兰种植示范区搭建起具备自动采集、存储、传输于一体的智能自动气象站,通过采集多种气象参数辅助花田管理,让种植更加科学高效。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5)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6)

靠着独一无二的白玉兰花嫁接和矮化技术,盆山村白玉兰种植示范区如今已是名声在外。独创的矮化白玉兰树就是村里的一道标志性风景。除了不断探索白玉兰树的矮化技术,盆山村村民还发展起白玉兰苗木嫁接培育和销售,依托盆山村白玉兰的金字招牌,苗木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7)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8)

如今,有了盆山村的示范和带动,周边村屯种植白玉兰的农户越来越多,年产值达1亿元。为了避免花农走弯路,盆山村党支部联合驻村工作队,结合盆山村近30年的白玉兰种植经验,推动制订了《白玉兰嫁接育苗技术规程》,为白玉兰育苗的广西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盆山经验”。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9)

灵山县陆屋镇坐落在广西南北水路交通枢纽之地,明清时这里人气兴旺、商贾汇集。2022年,陆屋镇杨屋村被列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的沿线村庄。杨屋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宁榕修期望以此为契机,争取文化保护专项资金,规划好村庄建设,打造乡村公园式村落。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0)

平陆运河全长约140公里,起于横州西津水库,经陆屋镇南下至钦州港出海,是珠江—西江流域连接北部湾港的亿吨级水运交通大动脉。杨屋村作为沿线村庄,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1)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2)

除了运河建设的各项协调工作,宁榕修也一直关注着村里年轻人合伙建设的200亩百香果产业园,前三年因种植品种不佳,接连亏损,让产业园元气大伤,今年通过引种高品质的“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3)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4)

为了延伸产业链,掌握销售渠道,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主动联系上了全国三农领域电商达人“巧妇9妹”,探索用短视频销售村里的百香果。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5)

乡村振兴,圆梦小康。7月15日21:20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走进“中国荔枝之乡”,探寻灵山县如何实现花香果甜产业旺。

文案、排版:崔泽阳

责编:韦厚基

编审:阳华

出品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广西广播电视台

中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

广西卫视《第一书记》

每周五21:20首播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花开(培育一朵花造福一方人)(16)

,